故事有点荒唐,结果还算圆满,杨振基是幸运的,幸亏裁判长还有一点历史知识,起码他还知道杨澄甫是太极拳的宗师,如果这事发生在别的人身上,那就难办了。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他从小跟着父亲和大哥学拳,并帮助大哥教拳,他的拳是“正宗”的杨家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声称是以杨家太极拳为基础的,却不认识杨家太极拳是啥模样,这不是很荒唐可笑吗?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入主出奴,只以简化太极体操为太极拳的价值标准,那就害惨了真正的太极拳。
真假太极
从技术角度讲,太极拳是否非要从立正开始?武术的裁判长竟不知道中国武术原本是没有什么立正招式的,招势是随机而动的,戚继光的拳谱里没有立正一式;太极十三势也没有立正一式;杨家拳架里原本也没有立正一式,第一动就是揽雀尾。这立正预备式是民初许禹生按照体操的标准增设的。现在用体操的标准去要求传统太极拳,真有点本末倒置、牛唇不对马嘴。世人对太极拳有许多误区,太极拳本是刚柔相济的,并非一味绵软;太极拳本是可以快打,并非一味慢打的;太极拳要求是内劲充沛,并非是一味漂亮好看。自从“简化太极拳”流行之后,人们失去了辨别真假太极拳的能力,“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难怪杨振基的真太极反而被扣分、名落孙山。
国家推广“简化太极拳”的原意并不错,时代不同了,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很难普及推广,需要大众化。正如陈微明所言“夫以近代人事繁杂,习者视为业余消遣,唯求养身治病,不思进求真实技能”,“自武器革新,拳术视同皮毛,以之强身却病有余,以之临阵退敌则不足,世人遂不深究”,“有此数因,便斯道遂晦,后人一知半解,以讹传讹,学者终不得其门而入,大好国粹几如广陵散之将成绝响”。因此国家体委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人民健康的需要,为便于普及推广,借助太极拳的动作,编排出一种特色的养生体操来,这是无可非议的,是合理的、也是无奈的。不过同样是推广太极拳,民国的人士在尝试以体操形式推广太极拳的同时,仍保留太极拳的攻防意识与技击运用,保持了太极拳的核心文化,这一点上民国人士比我们聪明得多。
近六十年来,推广太极拳的毛病出在名称上,“简化太极拳”是以体操方式改造了太极拳,它只保留太极拳动作的名称,基本上已失掉了太极拳内在的文化,找不到《太极拳论》的影子,丢掉了太极拳的灵魂,就根本谈不上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充其量是一种新的特色体操与舞蹈,本应该诚实地命名为“太极操”或“太极舞”,却仍旧叫太极拳,名实不符。名不副实的结果是混淆了太极拳的真假,开启了太极界的种种乱象,加速了太极拳的消亡。
不管怎样解释,这种太极体操颠覆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颠倒了太极拳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最大的危害。它使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一旦真假不辨,劣币必定驱逐良币,假冒伪劣的“太极拳”与假冒的“太极拳大师”也就层出不穷,而且成为时尚,所以才会有徐雷这样的人跳出来假借“打假”的名义来炒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