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小架吧 关注:262贴子:468
  • 8回复贴,共1

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太极拳比赛名落孙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简化太极拳》推广伊始,太极拳进入了历史的新拐点,正如,《红楼梦》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当太极体操大规模登场,真太极的危机也就来临,因为太极拳陷入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扭曲、暧昧、尴尬、想过河却又摸不着石头的处境。


1楼2018-04-15 09:48回复
    这是个过于宏大又沉闷的话题,我们还是先来听一段可笑而令人深思的故事。赵海鑫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他在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荣获徒手无护具散打金牌奖,曾长期担任太极故里邯郸县体委主任,又是杨、武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赵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讲述了一件真实的故事,故事摘录如下:
    “1956年起国家体委推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全国人民先入为主,认为只有这般模样才是太极拳,形成了统一的认定标准。1958年,河北省举行了武术比赛,杨振基还在供销社工作,经过评选,他和其他一些拳师,以及小武术运动员,组成邯郸地区代表队参赛。大家认为杨老师是一代宗师杨澄甫的次子,肯定能拿冠军,结果比赛下来,杨老师所得分数,还没有一般普通的小武术队员多。当时任领队的科长非常生气,找到大会组委会要求评理。当时的裁判长还振振有词地说,太极拳规定要从立正开始,他没有立正就开始了,要扣分;另外他的太极拳打得与别人不一样,有点硬,不绵软,风格不明显,要扣分。邯郸领队当时就听不下去,拿出一份宗师杨澄甫的照片和家人的合影说:‘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从小就跟其父亲学拳,如果说他的太极拳练的有问题,那么请问谁是正确的?’大伙当时就傻了,哑口无言,不断地赔礼道歉,连称失眼。此事还惊动了河北省委。”


    2楼2018-04-15 09:50
    回复

      故事有点荒唐,结果还算圆满,杨振基是幸运的,幸亏裁判长还有一点历史知识,起码他还知道杨澄甫是太极拳的宗师,如果这事发生在别的人身上,那就难办了。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他从小跟着父亲和大哥学拳,并帮助大哥教拳,他的拳是“正宗”的杨家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声称是以杨家太极拳为基础的,却不认识杨家太极拳是啥模样,这不是很荒唐可笑吗?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入主出奴,只以简化太极体操为太极拳的价值标准,那就害惨了真正的太极拳。
      真假太极
      从技术角度讲,太极拳是否非要从立正开始?武术的裁判长竟不知道中国武术原本是没有什么立正招式的,招势是随机而动的,戚继光的拳谱里没有立正一式;太极十三势也没有立正一式;杨家拳架里原本也没有立正一式,第一动就是揽雀尾。这立正预备式是民初许禹生按照体操的标准增设的。现在用体操的标准去要求传统太极拳,真有点本末倒置、牛唇不对马嘴。世人对太极拳有许多误区,太极拳本是刚柔相济的,并非一味绵软;太极拳本是可以快打,并非一味慢打的;太极拳要求是内劲充沛,并非是一味漂亮好看。自从“简化太极拳”流行之后,人们失去了辨别真假太极拳的能力,“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难怪杨振基的真太极反而被扣分、名落孙山。
      国家推广“简化太极拳”的原意并不错,时代不同了,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很难普及推广,需要大众化。正如陈微明所言“夫以近代人事繁杂,习者视为业余消遣,唯求养身治病,不思进求真实技能”,“自武器革新,拳术视同皮毛,以之强身却病有余,以之临阵退敌则不足,世人遂不深究”,“有此数因,便斯道遂晦,后人一知半解,以讹传讹,学者终不得其门而入,大好国粹几如广陵散之将成绝响”。因此国家体委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人民健康的需要,为便于普及推广,借助太极拳的动作,编排出一种特色的养生体操来,这是无可非议的,是合理的、也是无奈的。不过同样是推广太极拳,民国的人士在尝试以体操形式推广太极拳的同时,仍保留太极拳的攻防意识与技击运用,保持了太极拳的核心文化,这一点上民国人士比我们聪明得多。
      近六十年来,推广太极拳的毛病出在名称上,“简化太极拳”是以体操方式改造了太极拳,它只保留太极拳动作的名称,基本上已失掉了太极拳内在的文化,找不到《太极拳论》的影子,丢掉了太极拳的灵魂,就根本谈不上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充其量是一种新的特色体操与舞蹈,本应该诚实地命名为“太极操”或“太极舞”,却仍旧叫太极拳,名实不符。名不副实的结果是混淆了太极拳的真假,开启了太极界的种种乱象,加速了太极拳的消亡。
      不管怎样解释,这种太极体操颠覆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颠倒了太极拳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最大的危害。它使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一旦真假不辨,劣币必定驱逐良币,假冒伪劣的“太极拳”与假冒的“太极拳大师”也就层出不穷,而且成为时尚,所以才会有徐雷这样的人跳出来假借“打假”的名义来炒作自己。


      3楼2018-04-15 09:51
      回复

        真正的传统太极
        真正的传统的太极拳除了能养生外,应该有技击的内容,有防身护卫的功能。由于人们质疑太极操是假太极,于是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好像太极拳非要回复到原始状态不可,过分强调武术的“武”与“打”。太极操不能打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太极拳能不能打”却是个伪命题,太极拳当然能打,但怎么打是值得讨论的,是以伤残对手为目的野蛮乱打,还是以防身护卫有文明规则的打?目的决定手段,决定训练体系。许多人搞不清太极拳的打是怎样的,以为打就是二人乱打一通,因此又冒出了各种各样以竞技搏斗为名的东西来,好像不“出手见红”、不绝杀就不是真太极,右左两极摆动,背离中庸之道,使太极拳的概念又一次被搅糊。据知情者说;某太极“圣沟”正在秘密训练一批青年,专门研究绝杀技术,以搏取擂台比赛一击致胜,他们很懂得商业炒作,却不懂得半点太极文化,不信请翻开《太极拳论》和《杨家老拳谱三十二目》看看,王宗岳和杨露禅有没有叫他们像野蛮人一样乱打的?
        总之,时代在发展变化,中国武术不可能退回到“水浒”时代,也回不到戚继光时代,虽然传统文化不太会变,但其价值取向、表现形式肯定会跟随时代文明的发展而变,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不要失去本真而变错了。
        太极拳的历史并不遥远,大概也只有一百五、六十年,太极拳的出世正逢中国社会千年大变局的时代。杨露禅和武禹襄研究王宗岳的拳论、并为适应时代改革了炮捶,杨露禅又把创新的拳带到了北京,中国文化精英们纷纷以中国文化来命名和包装太极拳。之后中国武术经历了热兵器大规模登场、西方体育长驱直入、及义和团事变的冲击而被迫“冬眠”,太极拳至民国初期才得以浴火重生,重生的太极拳摆脱了人的原始本能、摆脱野蛮格斗,大步向现代文明进化。太极拳嬗变过程中传统的尚武精神没有变,太极拳仍然是武术,仍不是单纯的养生术。当然传统文化也受时代的影响,必然要向文明进化,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它既不盲目否定自己,也不固步自封,适者生存。当时在中国所有武术中,只有太极拳敢宣告一击毙命的绝杀技术是“末技”,太极拳最高境界是“中和”之道,同时太极拳完善了太极训练体系,使太极推手不仅能训练防身护卫的基本技能,更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好载体。太极推手也在民国年间风靡中国。
        如果我们不了解太极拳的这段历史,就无法真正懂得太极拳,不搞清楚太极拳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忽左忽右是难以把握太极拳前进的正确方向。所以简单地将太极拳变为体操或舞蹈,或变成单纯的养生术,或者又简单恢复太极拳的绝杀搏斗功能,那都是盲人骑瞎马,都是在戕害太极拳。
        徐雷约架风波之后,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真正的太极拳应该是什么样的?新时代太极拳真正的价值取向该是什么?太极拳的传统文化是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体现?太极拳的出路又在哪里,敢问路在何方?大家一起来寻找。


        4楼2018-04-15 09:51
        回复
          其实 我就在福州,正在执教真正符合拳谱、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可以试学三个月,与世面上太极拳不一样的。


          5楼2018-04-15 09:53
          回复
            你那个练太极拳心得的文章发到那个吧了:期待更新:离你那太远了没机会向你学习呀:别的地方你不教拳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6-05 18:10
            收起回复
              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是至高境界的太极拳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1-03-17 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