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户建立微商城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微商城来实现粉丝变现。而实际上,通过微商城积累起来的粉丝,基本上都是弱关系的顾客,除了交易,很难再有深层次的交流。特别是在微商城遍地开花的情况下,粉丝很难对微商城保持长期的关注。
如果企业想在这种弱关系的基础上去转化这批粉丝资源,那需要有效手段去加强用户对商城的认知感。因为用户在认知上是不是信任你,这才是变现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白发生交易的基础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是供需。用户有需求需要被满足,而我们是否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是信任。就是让用户觉得,自己为产品或服务付出的价格换来的是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同样品质的东西,同样的价格,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信度是不一样的。就拿韩国的得鲜芦荟胶来说,如果刷朋友圈,看到有两个人在推,比较容易促成成交的,一定是你比较信任的那个。
所以,想要找到交易的可能性,就要想办法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有信任感,而这样的信任感该如何建立呢?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的时候,说过小米的例子。小米之家线下店的平效达到了27万元人民币,平效啥意思呢?一个平方米能创造多少收入,平效27万元,相当于4.5个优衣库,6个海底捞,或者6.7家星巴克,仅次于苹果。
能达到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小米这么多年建立起的品牌,让消费者相信:小米的产品或许不是世界一流,但性价比绝对占优势,进了小米之家,可以闭着眼睛选东西,因为一定不会买错或者买贵了。
罗胖把这个称之为「认知战」,认知战就是要建立最终的信任。所以企业和用户之间,有多强的关系,有没有关系,不是重点,重点是用户在认知上是不是信任你?
口渴时,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休闲时,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看电影,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买美妆,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
总之,当消费者想要做一件事,而他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的时候,你就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变现,根本不用在意所谓用户关系是强还是弱。
而商家和用户建立信任的方法很简单,就和平时交朋友是一样的:
1、为用户着想
2、承诺要做到
3、坚持做对的事情
展开来说,就是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要在某些关键细节上,是优于你的竞争对手的,并且要让你的用户持续的体验到这些细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在认知环节构建用户对你的信任。
另外,只要你有用户,不管他们和你的关系如何,距离远近,你都应该想办法去管理他们。这里的管理有两重含义:
1、划分用户层
2、基于不同用户层去管理行为
对用户层的划分,最重要的是要清楚:
1、对于你的产品来说,用户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2、对于用户的生命周期来说,什么阶段是可以转化价值变现的?
我们通常会认为,涉及产品交易的用户,生命周期是这样的:建立认知——挑选商品——首次交易——交付——再次交易——沉没流失。
但如果要从认知策略上去刺激用户完成第一次交易,并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后加强用户交易欲望,促成再次交易。这整个过程,用户的生命周期应该是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强化认知——行为的交替过程。
所以用户层大致就可分为:
1.还未交易过的用户
2.已经交易过的用户
3.多次交易过的用户
4.很久没再次交易的用户
5.不再交易的用户
从未交易走到已交易,需要关注其他已经完成过交易的用户,在交易环节中和交付体验环节中,有哪些感受好的地方,拎出来,把它标准化,提供给其他还未交易的用户。持续迭代,直到这个标准化流程可以引导用户从未交易转化成交易。
同样,从多次交易到不再交易,一定也有环节带来了用户流失,找到这些点,优化掉,回顾消费者的留存情况是否发生了正向改变。长期以往,不仅有助于企业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也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
综上所述,商家在考虑用户的价值变现时,其实不用去考虑和用户的关系是强是弱,需要去考虑的是:
1.用户对我是否有充分的认知?
2.这些认知是否足够支撑他们对我的信任?
3.我对用户行为的理解是否到位?
4.我是否有能力去管理用户行为?
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即便和用户是弱关系,也可以促成交易变现。
如果企业想在这种弱关系的基础上去转化这批粉丝资源,那需要有效手段去加强用户对商城的认知感。因为用户在认知上是不是信任你,这才是变现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白发生交易的基础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是供需。用户有需求需要被满足,而我们是否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是信任。就是让用户觉得,自己为产品或服务付出的价格换来的是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同样品质的东西,同样的价格,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信度是不一样的。就拿韩国的得鲜芦荟胶来说,如果刷朋友圈,看到有两个人在推,比较容易促成成交的,一定是你比较信任的那个。
所以,想要找到交易的可能性,就要想办法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有信任感,而这样的信任感该如何建立呢?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的时候,说过小米的例子。小米之家线下店的平效达到了27万元人民币,平效啥意思呢?一个平方米能创造多少收入,平效27万元,相当于4.5个优衣库,6个海底捞,或者6.7家星巴克,仅次于苹果。
能达到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小米这么多年建立起的品牌,让消费者相信:小米的产品或许不是世界一流,但性价比绝对占优势,进了小米之家,可以闭着眼睛选东西,因为一定不会买错或者买贵了。
罗胖把这个称之为「认知战」,认知战就是要建立最终的信任。所以企业和用户之间,有多强的关系,有没有关系,不是重点,重点是用户在认知上是不是信任你?
口渴时,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休闲时,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看电影,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想买美妆,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
......
总之,当消费者想要做一件事,而他第一个想到的卖家是你的时候,你就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变现,根本不用在意所谓用户关系是强还是弱。
而商家和用户建立信任的方法很简单,就和平时交朋友是一样的:
1、为用户着想
2、承诺要做到
3、坚持做对的事情
展开来说,就是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要在某些关键细节上,是优于你的竞争对手的,并且要让你的用户持续的体验到这些细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在认知环节构建用户对你的信任。
另外,只要你有用户,不管他们和你的关系如何,距离远近,你都应该想办法去管理他们。这里的管理有两重含义:
1、划分用户层
2、基于不同用户层去管理行为
对用户层的划分,最重要的是要清楚:
1、对于你的产品来说,用户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2、对于用户的生命周期来说,什么阶段是可以转化价值变现的?
我们通常会认为,涉及产品交易的用户,生命周期是这样的:建立认知——挑选商品——首次交易——交付——再次交易——沉没流失。
但如果要从认知策略上去刺激用户完成第一次交易,并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后加强用户交易欲望,促成再次交易。这整个过程,用户的生命周期应该是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强化认知——行为的交替过程。
所以用户层大致就可分为:
1.还未交易过的用户
2.已经交易过的用户
3.多次交易过的用户
4.很久没再次交易的用户
5.不再交易的用户
从未交易走到已交易,需要关注其他已经完成过交易的用户,在交易环节中和交付体验环节中,有哪些感受好的地方,拎出来,把它标准化,提供给其他还未交易的用户。持续迭代,直到这个标准化流程可以引导用户从未交易转化成交易。
同样,从多次交易到不再交易,一定也有环节带来了用户流失,找到这些点,优化掉,回顾消费者的留存情况是否发生了正向改变。长期以往,不仅有助于企业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也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
综上所述,商家在考虑用户的价值变现时,其实不用去考虑和用户的关系是强是弱,需要去考虑的是:
1.用户对我是否有充分的认知?
2.这些认知是否足够支撑他们对我的信任?
3.我对用户行为的理解是否到位?
4.我是否有能力去管理用户行为?
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即便和用户是弱关系,也可以促成交易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