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周年纪念——缅怀父亲
原创2018-01-24李银廷儿女盖州李家庄
2018年1月24日,是父亲李银廷因公救火牺牲四十周年祭日,谨以此文祭奠和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父亲离开的日子
作者:大女儿
四十年前的1978年1月24日中午,伴随着爆炸声的第二次巨响和蘑菇云的不断升腾,是那逐渐远离亲人们我敬爱父亲的英灵。
四十年的日日夜夜,弹指一挥间,已将人生的苦难消融、漫长拉近,恍如昨日。
(一)
1978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十六。在辽宁盖县(现盖州市),中小学校放寒假已经有些日子了,孩子们三五成群结伴地玩耍着,各家各户的大人们都在忙活着置备年货。城边辛苦了一年挣工分的农民们也手头有钱了,纷纷结伴儿到东关下坎儿的大合社(即百货商店),采购新衣鞋帽糖果等年货。
盖县老城是明朝时修的城池,居民主要聚居于此。以大堆子为十字路口的中心点,往东往西往南往北不过千余米,北部东面和东部北面的城墙连在一起,城墙内是一溜贴墙建的民房,通往南关的钟鼓楼至今还在。东关下坎儿的大合社,就坐落在东关外的城乡结合部位置,坐南朝北,护城河从东南方向绕过。大合社以东以南,是大片的居民区。
出西关往西十余里,尽头是贯通南北的哈大铁路。当时唯一的一条城内公交线路,将城里的人们与火车站连在一起。从西关到火车站的道路两侧,依次坐落着人民广场、电影院、工人文化宫、公检法、医院、学校、体校、部队、县政府、工厂等单位,间或有些民居。父亲所在的盖县农机厂距火车站不远,与城里有些距离,从家里计算大约10多里地,骑自行车需要30分钟左右。
(二)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78年1月24日那天,在东风小学(现东市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也开始放寒假。早晨吃饭时,母亲看到父亲穿的浅灰色外套膝盖处因长年累月蹲在炕沿边儿写日记磨得发白,就对父亲说:“衣服该换了”,父亲听后风趣地说:“没关系,还能穿,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我在家蹲搓板呢”。吃过早饭,父亲就到厂里去了,因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当时,父亲借调在县公安局大堆子派出所工作,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东关下坎儿的大合社,就是他的管辖范围。平时他会带着助手小梁到那里维持秩序,因年底购物的人太多,给小偷创造了机会。有一次,父亲晚上回来很晚,母亲问原由,父亲说今天累坏了,骑车追个小偷,追出20多里地才逮到。
我家位于盖县老城北部东边的城墙根下,进出是一条细长的胡同,一边连着东关,一边连着北关。那天,只有我和母亲在家。母亲在准备饭菜,我在洗头。中午11时20分左右,突然间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地动房摇。跑出院子,只见周围邻居也都跑出来,大家相互问着,不明就里。这时,有人用手指着天空喊“快看”,大家寻声望去,只见东南方向的天空中,有巨大的蘑菇状烟雾在慢慢升腾,犹如原子弹爆炸。见此情景,大家猜测发生事故的地方应该很近。我匆忙扎好头发,戴着蓝色的围巾,随着胡同里的邻居们向东关跑去。当时我13岁,正读初中一年级。
出了东关路口,才知道是炮铺(即东风街鞭炮厂)爆炸着火了。只见东关下坎儿的大合社后面,护城河西侧,聚集着大量看热闹的人群,大家顺着河边,你推我搡地向前涌去。不到五分钟的功夫,“砰”地又一声巨响,大家都被震倒了。伴随着升腾的巨大火球和烟雾,有大小不一的石块、鞋子、衣片儿等东西纷纷砸落下来。大家吓坏了,掉头往回跑。在往家跑的路上,不断地听到有人说,下坎儿集市上,有炸断的胳膊腿,其中有个还把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太砸死了。
回到家里,跑丢了一只鞋。哥哥和弟弟仍没回来,母亲已吃完饭收拾停当,准备到一个同事蔡姨家里给我们做过年的新衣,因那时我家还没有缝纫机。我和母亲说了见到和听到的情况,母亲叮嘱我把哥哥和弟弟都找回来,不要再乱跑了。母亲临走前,只见父亲的助手小梁跑到家里来,问父亲在家没有?母亲说:一早就去厂里了,估计晚上才能回来,你找他有事吗?小梁没说什么就急匆匆地走了。当时我想,如果今天父亲不到厂里去,一定会去炮铺现场救火,原因有三:一是炮铺就位于东关下坎儿的大合社东南方向的居民区中,直线距离也就是三五百米;二是炮铺是东风街道创办的,前几年父亲曾是进驻东关街道的工宣队长,对那一片很熟,也很有感情;三是父亲是个热心人,本地的一些公共活动,往往都会有他的身影。如70年代电影是百姓唯一的娱乐方式,每当放映好片子时,父亲都会去电影院维持秩序。有一年夏天,雨大河水外溢,父亲和驻盖县的解放军一起下水救人。人救上来了,自己却差点被洪水冲走。心里这样想着,却没敢向母亲说。
母亲走后,我到邻居惠奶奶家,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多大人和孩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爆炸的事情,不时有各种消息传来。心想年根底下了,谁家如果趟上这种事儿,年该怎么过,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爸爸会不会上午就从厂子回来了,会不会直接到大合社,会不会到炮铺救火?想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