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吧 关注:535贴子:2,752
  • 2回复贴,共1

藏水入疆”、“大西线”需反复斟酌,合理施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7年底“藏水入疆”提议出台,让千万市民感到震惊的同时,对其可行性深表怀疑。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像画饼充饥。说的不好听点,简直就是纸上谈兵,是空谈。 今天小编就“藏水入疆”这个话题,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吧。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件事。 因为西北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新疆荒漠化的确很严重了,更因为有很多关注这件事的非专业人群并不知道其中的问题。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行,都应该拿出来好好说一说。 先说一下,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吧,个人意见啊,不喜勿喷。 首先什么是“大西线”调水方案?就是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不明白的可以自行百度。 怎么调水?主要是靠一二阶梯的地势优势自流,然后进行相应的辅助工程。 可行吗?王光谦院士强调了很多次是可行的,那么从方案提出到现在已经6年了,为什么还没实施呢?因为要顺着青藏铁路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就需要由低到高,进行大规模的提水,每年要耗掉大约三峡三年的发电量,长期持续、高原施工以及生态和地质都是问题,显然这些问题他可能还没想出万全之策吧……所以“藏水入疆”,真的可行吗? 如果说王光谦院士的“长河计划”看起来比较扯,或者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那么一定是你还没有了解王梦恕院士的“大西线”方案。这位研究隧洞的院士,也不赞同做出一个全程6000多公里的水渠,他觉得两点之间支线最短。于是高原隧洞作业的“大西线”计划。 目前来说,我国的确已经建成了世界第一长的输水隧洞,但是在平原之上,而且里程不超过一百公里。所以,要在高原地区打出一个1000公里的高原输水隧洞,其地质施工环境、现有工程经验和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都不可同日而语啊!跨度太大了!工程量也不比“藏水入疆”少。 后面居然还谈到了“将传统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术与现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术相结合;首部枢纽采用无坝引水技术取洪留枯,顺应自然,永续利用;压力—流量自调节型竖井技术”……那前面的事情是已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成功了对吗? 到底是“藏水入疆”方案,可以顺利的利用“远水”来解决西部地区的“饥渴”,还是凿一个一千公里深埋隧洞的“大西线”方案靠谱? 西部开发刻不容缓,但可行性仍然需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处理。拒绝纸上谈兵“藏水入疆”类的提议。相信我国西部开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上全新的领域,用有全新的开始。


1楼2018-01-04 14:51回复
    修从渤海到印度洋和到欧洲黑海的运河,先期收益为中日韩朝等地到欧非的运费差,这样比较有投资性也许不用国家出大部分钱就可能修成,可以像修高速那样或者发行股票等,建成后最少增加一到两条长江黄金水道的收益和城市,先期水用塔里木河和黄河水,运河不向海排水,以后南水北调西线修成可以借运河开发大西北,在塔里木盆地建立欧亚超级城市做为欧亚航运经济金融文化交流中心,组建亚盟,欧亚非盟总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3 01:21
    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22-09-18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