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MBYN资源已出,网上讨论激烈,尤其是对Hammer的表演的争议,是时候对本片表演以及改编讨论一下。我先看的电影,之后又读了小说,还打算再小说之后重看一遍,打算分阶段分析比较一下。抛砖引玉
第一遍:盲看电影,最初印象
第一遍电影在零剧透,读小说前盲看的。电影以17岁的男孩Elio为主线,讲述他在夏天的意大利家中,邂逅来自美国短期访问的24岁学者Oliver,暗恋追求并相恋的故事。整体感觉和Lady Bird异曲同工的coming of age的故事,只不过聚焦点在Elio的性觉醒。。最后的结局,在第一次看完电影后,更是让人联想到《成长教育》An Education,主角同样的涉世未深、全情投入,对方同样“玩一场”的态度,以及同样最终得到成长和教训。
相比以往同性性觉醒的故事(也相比导演以往像《大水花》A Bigger Splash这样充满情色镜头的处理),导演明显在去标签化,削减同性元素和激情戏,借助意大利天堂般慵懒绝美的夏日,把整个故事拍的格外文艺,镜头、剧情还是配乐都极具古典美。整个电影的态度和情绪很有朦胧感,极少的对白阐释,大量的留白,从角色沟通,到电影表达都欲言又止,角色的心理、情绪、动机思想都靠观众去捕捉和揣测(尤其是Elio以外的角色,比如Oliver),也和Elio那种懵懂的心理状态相切合。
下面谈表演初印象。
全片都是以Elio的视角出发,所以Chalemet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但角色难度依然很大,因为故事很简单,台词也不丰富,人物的塑造几乎都靠心理和情感刻画,而22岁的Chalemet完成的格外出色。不但把青少年的那种青春悸动,稚气未脱,还有几分执拗和傲娇,都抓得格外生动。当然,让人物、表演、以及电影震撼度更上一层的还是最后长镜头。情感的激烈程度和层次丰富性都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而Chalemet更是在表演上展现出与超越他这个年龄的成熟和能力。就像我一直说的,这个角色如此饱满丰富,很像当年《神枪手》时期的Casey,演员在情感表演很充分到位,但最终让角色更为鲜活立体起来的,还有演员本身的文艺和多愁善感的气质,选角和表现的成功,各占50%。也是我这个颁奖季看下来,最惊艳最出彩的表演。
因为Elio是绝对的视角人物和主角,相比之下包括Oliver在内的其他所有人,都是通过他的观察所展现的,所以演员的发挥空间极少。尤其是锥子扮演的Oliver,前大半都是在Elio的默默窥视中,几乎没有正面特写和塑造空间。最初的印象就是有些花瓶,为Elio觉醒所设计的暗恋对象,而从锤子这种英俊潇洒而富有古典美的外形上,选角不能再合适(尤其看到有些对他表演失望的评价后,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更合适的人选)。但同时也隐约能感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尤其从两人吐露心意,以及一同出行,导演稍微多给了Oliver一点点但是还是极其有限的空间,展现他的纠结和他敏感的内心,甚至还有些家庭背景。Hammer的表演我最初个人没有不满意,因为电影不是他的电影,前半程闪着光高冷恣意的男神,后半程富有激情又贴心温柔的爱人,这两个关键点都让人信服这就足够。至于对角色复杂性的刻画,导演给的空间不够,不是主旨所在,我也没有先入为主的任何期待,反而觉得他在矛盾犹豫的内心处理很克制收敛,没去showoff,作为配角位置摆的不错。(PS. 关于锤子,读了读外国的review,发现一致好评,除了抱怨他年龄有点大以外。对两个人的chemistry,Oliver气质性格,以及内心subtlety的刻画,都是一致称赞的。所以也不太理解国内的态度)
当然配角里最出彩的还是Stuhlburg扮演的老爸,一出场liberal 人文教授的形象就很鲜活,表演状态非常好。Stulhburg这几年剧本选的能力太强,每个配角都很出彩又都很不同,觉得奥斯卡一直欠他个提名。而这次戏份有点太少,虽然形象鲜明,都基本上就是群像,唯一的发挥空间就是最后对Elio的说教。这个说教是电影升华的关键,Stulhburg的处理非常抓人,对于Elio的成长和他对于这段感情的态度上。外网很多人对此有争议,觉得父母过于开放,尤其在Elio和Oliver如此的年龄差下,可能会影响Stuhlburg奥提机会。个人觉得还好,毕竟父亲liberal, open的形象被塑造的很鲜活,加上这么多年的overdue,挤掉最近舆论有压力同时表现并不够突出的hammer,很有可能。
第一遍:盲看电影,最初印象
第一遍电影在零剧透,读小说前盲看的。电影以17岁的男孩Elio为主线,讲述他在夏天的意大利家中,邂逅来自美国短期访问的24岁学者Oliver,暗恋追求并相恋的故事。整体感觉和Lady Bird异曲同工的coming of age的故事,只不过聚焦点在Elio的性觉醒。。最后的结局,在第一次看完电影后,更是让人联想到《成长教育》An Education,主角同样的涉世未深、全情投入,对方同样“玩一场”的态度,以及同样最终得到成长和教训。
相比以往同性性觉醒的故事(也相比导演以往像《大水花》A Bigger Splash这样充满情色镜头的处理),导演明显在去标签化,削减同性元素和激情戏,借助意大利天堂般慵懒绝美的夏日,把整个故事拍的格外文艺,镜头、剧情还是配乐都极具古典美。整个电影的态度和情绪很有朦胧感,极少的对白阐释,大量的留白,从角色沟通,到电影表达都欲言又止,角色的心理、情绪、动机思想都靠观众去捕捉和揣测(尤其是Elio以外的角色,比如Oliver),也和Elio那种懵懂的心理状态相切合。
下面谈表演初印象。
全片都是以Elio的视角出发,所以Chalemet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但角色难度依然很大,因为故事很简单,台词也不丰富,人物的塑造几乎都靠心理和情感刻画,而22岁的Chalemet完成的格外出色。不但把青少年的那种青春悸动,稚气未脱,还有几分执拗和傲娇,都抓得格外生动。当然,让人物、表演、以及电影震撼度更上一层的还是最后长镜头。情感的激烈程度和层次丰富性都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而Chalemet更是在表演上展现出与超越他这个年龄的成熟和能力。就像我一直说的,这个角色如此饱满丰富,很像当年《神枪手》时期的Casey,演员在情感表演很充分到位,但最终让角色更为鲜活立体起来的,还有演员本身的文艺和多愁善感的气质,选角和表现的成功,各占50%。也是我这个颁奖季看下来,最惊艳最出彩的表演。
因为Elio是绝对的视角人物和主角,相比之下包括Oliver在内的其他所有人,都是通过他的观察所展现的,所以演员的发挥空间极少。尤其是锥子扮演的Oliver,前大半都是在Elio的默默窥视中,几乎没有正面特写和塑造空间。最初的印象就是有些花瓶,为Elio觉醒所设计的暗恋对象,而从锤子这种英俊潇洒而富有古典美的外形上,选角不能再合适(尤其看到有些对他表演失望的评价后,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更合适的人选)。但同时也隐约能感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尤其从两人吐露心意,以及一同出行,导演稍微多给了Oliver一点点但是还是极其有限的空间,展现他的纠结和他敏感的内心,甚至还有些家庭背景。Hammer的表演我最初个人没有不满意,因为电影不是他的电影,前半程闪着光高冷恣意的男神,后半程富有激情又贴心温柔的爱人,这两个关键点都让人信服这就足够。至于对角色复杂性的刻画,导演给的空间不够,不是主旨所在,我也没有先入为主的任何期待,反而觉得他在矛盾犹豫的内心处理很克制收敛,没去showoff,作为配角位置摆的不错。(PS. 关于锤子,读了读外国的review,发现一致好评,除了抱怨他年龄有点大以外。对两个人的chemistry,Oliver气质性格,以及内心subtlety的刻画,都是一致称赞的。所以也不太理解国内的态度)
当然配角里最出彩的还是Stuhlburg扮演的老爸,一出场liberal 人文教授的形象就很鲜活,表演状态非常好。Stulhburg这几年剧本选的能力太强,每个配角都很出彩又都很不同,觉得奥斯卡一直欠他个提名。而这次戏份有点太少,虽然形象鲜明,都基本上就是群像,唯一的发挥空间就是最后对Elio的说教。这个说教是电影升华的关键,Stulhburg的处理非常抓人,对于Elio的成长和他对于这段感情的态度上。外网很多人对此有争议,觉得父母过于开放,尤其在Elio和Oliver如此的年龄差下,可能会影响Stuhlburg奥提机会。个人觉得还好,毕竟父亲liberal, open的形象被塑造的很鲜活,加上这么多年的overdue,挤掉最近舆论有压力同时表现并不够突出的hammer,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