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济世
2017年04月24日 10:18: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匡时济世
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年),莆田人黄庆云入京殿试,文章盖世,有独占鳌头之势。主考官和太监总管趁机向他索贿被拒绝,因此放流言蜚语,只置进士科,派他往浙江义乌当七品县令。
黄庆云并没有因未遂蟾宫折桂之愿而消沉,他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任伊始,他看到义乌地方旱情严重,稻禾枯焦,万民忍饥受饿,流浪街头,惨不忍睹,心急如焚。于是他开仓赈济灾民,以解燃眉之急,灾民得救,百姓感恩戴德。
上任期间,师爷向他介绍当地概况及前任县令的情况,重点提到劣绅贾仁,他乃朝中张公公的母舅,仗势横行乡里,拒纳征粮插手诉讼,前任县令畏惧权势,唯唯诺诺,徇私枉法,致使邑民负担加重,冤案错案甚多。黄庆云听罢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为官不敢正直无私,却依附权贵,有负朝廷厚望。当今已推行新法,削弱王侯公卿特权,限租减息,均等征粮纳赋,岂容劣绅特权豁免。”说罢即命师爷拟文布告,今后王侯同等征收粮税,不许任何特权少纳拒征。同时还交代把前任案卷拿来审阅,如有冤错,定以重审改判。
黄庆云是农家子弟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他发现义乌地域,多年失修水利,农业生产落后,经济萧条,庶民生活很苦,就果断采取措施,以农为本,以水为命脉,搞好农桑,繁荣商业。他发动官民兴修水利,用自己微薄薪银带头捐资,此举感动了义乌官民,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富豪财主亦纷纷慷慨解囊,掀起一场兴修水利的热潮。
尤其是义乌、金华黄氏两大宗亲欣闻庆云的美举行为,组成了几十支兴修水利大军加入行列参战:挖掘池塘、修筑水坝、加固堤岸,改造溪河道、水渠和打造水井等水利设施不计其数,形成了可灌溉几十万亩农田的水利网络。结束了多年旱涝难治的历史遗留问题,从此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黄庆云任义乌县令五六年间,积极推行新法,减轻百姓负担,处理冤错案件,鼓励百姓务农经商,深受朝廷器重及百姓拥戴。当黄庆云离任之日,义乌官民特制“万民伞”夹道欢送,依依不舍,想挽留这位好“父母官”。
生活俭朴的黄庆云将俸银捐献用于为当地人民造福祉,自己穷得叮当响,连回家的路费都筹集不够,到福建时只好变卖有一面铜锣,才得以徒手回家。在家靠艰苦劳作度日的兄嫂盼其衣锦还乡,他却两袖清风归来。
义乌史谱等方志,详细记载了他为官时的桩桩事迹,字里行间,满纸歌颂词。为了纪念他,义乌官民竟然先后在县城设有五处以庆云命名的文物纪念地,足见黄庆云“一代廉吏、万民青天”的光辉形象一直铭刻在世代义乌百姓的心中。黄庆云并非义乌人氏,但他任职为民造福,声名传留于义乌,所以义乌黄氏也把庆云视同本族历史翘楚,把其人其事写进《义乌黄氏族谱》,与历代先贤一同流芳千古,激励后裔。 (傅益敏 张建平)
2017年04月24日 10:18: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匡时济世
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年),莆田人黄庆云入京殿试,文章盖世,有独占鳌头之势。主考官和太监总管趁机向他索贿被拒绝,因此放流言蜚语,只置进士科,派他往浙江义乌当七品县令。
黄庆云并没有因未遂蟾宫折桂之愿而消沉,他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任伊始,他看到义乌地方旱情严重,稻禾枯焦,万民忍饥受饿,流浪街头,惨不忍睹,心急如焚。于是他开仓赈济灾民,以解燃眉之急,灾民得救,百姓感恩戴德。
上任期间,师爷向他介绍当地概况及前任县令的情况,重点提到劣绅贾仁,他乃朝中张公公的母舅,仗势横行乡里,拒纳征粮插手诉讼,前任县令畏惧权势,唯唯诺诺,徇私枉法,致使邑民负担加重,冤案错案甚多。黄庆云听罢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为官不敢正直无私,却依附权贵,有负朝廷厚望。当今已推行新法,削弱王侯公卿特权,限租减息,均等征粮纳赋,岂容劣绅特权豁免。”说罢即命师爷拟文布告,今后王侯同等征收粮税,不许任何特权少纳拒征。同时还交代把前任案卷拿来审阅,如有冤错,定以重审改判。
黄庆云是农家子弟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他发现义乌地域,多年失修水利,农业生产落后,经济萧条,庶民生活很苦,就果断采取措施,以农为本,以水为命脉,搞好农桑,繁荣商业。他发动官民兴修水利,用自己微薄薪银带头捐资,此举感动了义乌官民,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富豪财主亦纷纷慷慨解囊,掀起一场兴修水利的热潮。
尤其是义乌、金华黄氏两大宗亲欣闻庆云的美举行为,组成了几十支兴修水利大军加入行列参战:挖掘池塘、修筑水坝、加固堤岸,改造溪河道、水渠和打造水井等水利设施不计其数,形成了可灌溉几十万亩农田的水利网络。结束了多年旱涝难治的历史遗留问题,从此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黄庆云任义乌县令五六年间,积极推行新法,减轻百姓负担,处理冤错案件,鼓励百姓务农经商,深受朝廷器重及百姓拥戴。当黄庆云离任之日,义乌官民特制“万民伞”夹道欢送,依依不舍,想挽留这位好“父母官”。
生活俭朴的黄庆云将俸银捐献用于为当地人民造福祉,自己穷得叮当响,连回家的路费都筹集不够,到福建时只好变卖有一面铜锣,才得以徒手回家。在家靠艰苦劳作度日的兄嫂盼其衣锦还乡,他却两袖清风归来。
义乌史谱等方志,详细记载了他为官时的桩桩事迹,字里行间,满纸歌颂词。为了纪念他,义乌官民竟然先后在县城设有五处以庆云命名的文物纪念地,足见黄庆云“一代廉吏、万民青天”的光辉形象一直铭刻在世代义乌百姓的心中。黄庆云并非义乌人氏,但他任职为民造福,声名传留于义乌,所以义乌黄氏也把庆云视同本族历史翘楚,把其人其事写进《义乌黄氏族谱》,与历代先贤一同流芳千古,激励后裔。 (傅益敏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