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四川——中国的避难所
在漫长的历史中,四川在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朝从建立之初,即开始依靠四川;唐皇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又选择南避入蜀,利用四川的财力、物力再作恢复;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也将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乃至当代,四川依然是中国的战略后方。。。。。。
四川见证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唐的兴盛与衰落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迫于“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带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目的地正是四川。那里不仅是避难之所,也是杨贵妃的故乡。杨玉环的父亲是蜀州(今四川宗州市)的司户(主管民户的佐史),在蜀州附近的都江堰市聚源镇,迄今还保留着玉环小时不小心掉进的“落妃池”遗址。
杨贵妃没有想到,回乡的路竟变成了奔赴黄泉的路。途径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境内)时,六军止步不前,李隆基无可奈何地赐死杨贵妃,以平众怨。从此,他开始了此恨绵绵无级绝期的忧伤。
大概因为白居易缠绵排恻的《长恨歌》,史书上这段被称为“明皇幸蜀”的逃难经历,几乎被改成了凄婉无比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死后,李隆基心中极为悲伤,带着疲惫不堪的随从沿着褒斜官道继续落魄前行。入剑门关,走翠云廊,过武侯坡、演武铺、到达上亭驿。此驿又名琅当驿,清代诗人刘斯栋曾为此写道“谁闻铃响似三郎(李隆基乳名),玉辇曾经古驿旁。千古伤心黄土尽,开元遗事最凄凉。”
四川——中国的避难所
在漫长的历史中,四川在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朝从建立之初,即开始依靠四川;唐皇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又选择南避入蜀,利用四川的财力、物力再作恢复;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也将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乃至当代,四川依然是中国的战略后方。。。。。。
四川见证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唐的兴盛与衰落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迫于“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带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目的地正是四川。那里不仅是避难之所,也是杨贵妃的故乡。杨玉环的父亲是蜀州(今四川宗州市)的司户(主管民户的佐史),在蜀州附近的都江堰市聚源镇,迄今还保留着玉环小时不小心掉进的“落妃池”遗址。
杨贵妃没有想到,回乡的路竟变成了奔赴黄泉的路。途径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境内)时,六军止步不前,李隆基无可奈何地赐死杨贵妃,以平众怨。从此,他开始了此恨绵绵无级绝期的忧伤。
大概因为白居易缠绵排恻的《长恨歌》,史书上这段被称为“明皇幸蜀”的逃难经历,几乎被改成了凄婉无比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死后,李隆基心中极为悲伤,带着疲惫不堪的随从沿着褒斜官道继续落魄前行。入剑门关,走翠云廊,过武侯坡、演武铺、到达上亭驿。此驿又名琅当驿,清代诗人刘斯栋曾为此写道“谁闻铃响似三郎(李隆基乳名),玉辇曾经古驿旁。千古伤心黄土尽,开元遗事最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