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汪威)8月21日,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联合北京甲子征信公司在京发布包括全国655个城市在内的《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报告2016》。该《报告》同时发布“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通过50个客观数据指标和11个主观满意度指标对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监测。
据竞争力智库副总裁朱金钢介绍,我国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中确切的标准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发布方以“公益性、公开性、公正性”为原则,以全国各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公开统计数据,从经济发展维度,创立“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每年发布指数报告。
《报告》设定小康经济指数以100为预期点。截至2016年底,全国小康经济指数为93.25,提高6.97,增长8.08%。我国距离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还有6.75的距离。2011年至2016年我国小康经济指数分别为58.39、65.27、72.13、80.27、86.28和93.25,全国小康经济指数连续6年提升。
《报告》显示,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和福建6个省份小康经济指数超过100,即这6个省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小康经济指数最高的三个省市是上海、北京、天津,分别为149.92、146.71、131.71。
除直辖市外,小康经济指数最高的省份是浙江、江苏、福建,分别为127.10、118.88、101.28;小康经济指数增速最高的三个省份是浙江、江苏、福建,分别比去年增加9.26、8.86、7.58;小康经济指数增长率最高三个省份是西藏、贵州、重庆,分别增长了12.38%、11.03%、9.59%。
中国各省区市小康经济指数
《报告》还发布了655个城市的小康经济指数。全国655个样本城市小康经济指数平均值为89.09,提高了4.88、增长了5.80%,比全国小康经济指数高出2.81;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中位数为82.92,比全国低3.36。全国655个城市中,有286个城市小康经济指数跑赢全国,占比43.66%。全国655个城市中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城市达164个,比上一年度增加28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25.04%。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剩余的161个城市分布在22个省,浙江、江苏、山东数量最多,分别达到26个、26个、20个。各省小康经济指数超100的城市数量分别为河北3个、内蒙古9个、辽宁5个、黑龙江3个、江苏26个、浙江26个、安徽3个、福建11个、江西3个、山东20个、河南8个、湖北8个、湖南7个、广东8个、四川2个、云南1个、陕西2个、甘肃2个、青海1个、宁夏1个、新疆11个、贵州1个。
中国各省区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内蒙古、辽宁。
中国地级城市(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浙江杭州市、宁波市,江苏苏州市、无锡市,浙江舟山市,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山东东营市,浙江嘉兴市。
中国县级城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昆山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浙江义乌市,江苏太仓市、常熟市,山东龙口市,江苏扬中市,浙江海宁市。
为了能对城市全面小康进程进行科学、全面监测,帮助各城市评测自身长处和短板,突出重点、补齐弱项,确保所有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竞争力智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基础,以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为依据,借鉴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区市小康监测部门及研究机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覆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民主法治和居民满意度的“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包括客观数据监测和主观满意度监测两部分组成。客观数据监测通过采集公开资料进行监测;主观满意度监测由地方政府委托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据竞争力智库研究的全面小康调查内容,通过电话调查、实地调查和大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据竞争力智库副总裁朱金钢介绍,我国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中确切的标准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发布方以“公益性、公开性、公正性”为原则,以全国各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公开统计数据,从经济发展维度,创立“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每年发布指数报告。
《报告》设定小康经济指数以100为预期点。截至2016年底,全国小康经济指数为93.25,提高6.97,增长8.08%。我国距离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还有6.75的距离。2011年至2016年我国小康经济指数分别为58.39、65.27、72.13、80.27、86.28和93.25,全国小康经济指数连续6年提升。
《报告》显示,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和福建6个省份小康经济指数超过100,即这6个省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目标。小康经济指数最高的三个省市是上海、北京、天津,分别为149.92、146.71、131.71。
除直辖市外,小康经济指数最高的省份是浙江、江苏、福建,分别为127.10、118.88、101.28;小康经济指数增速最高的三个省份是浙江、江苏、福建,分别比去年增加9.26、8.86、7.58;小康经济指数增长率最高三个省份是西藏、贵州、重庆,分别增长了12.38%、11.03%、9.59%。
中国各省区市小康经济指数
《报告》还发布了655个城市的小康经济指数。全国655个样本城市小康经济指数平均值为89.09,提高了4.88、增长了5.80%,比全国小康经济指数高出2.81;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中位数为82.92,比全国低3.36。全国655个城市中,有286个城市小康经济指数跑赢全国,占比43.66%。全国655个城市中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城市达164个,比上一年度增加28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25.04%。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剩余的161个城市分布在22个省,浙江、江苏、山东数量最多,分别达到26个、26个、20个。各省小康经济指数超100的城市数量分别为河北3个、内蒙古9个、辽宁5个、黑龙江3个、江苏26个、浙江26个、安徽3个、福建11个、江西3个、山东20个、河南8个、湖北8个、湖南7个、广东8个、四川2个、云南1个、陕西2个、甘肃2个、青海1个、宁夏1个、新疆11个、贵州1个。
中国各省区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内蒙古、辽宁。
中国地级城市(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浙江杭州市、宁波市,江苏苏州市、无锡市,浙江舟山市,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山东东营市,浙江嘉兴市。
中国县级城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昆山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浙江义乌市,江苏太仓市、常熟市,山东龙口市,江苏扬中市,浙江海宁市。
为了能对城市全面小康进程进行科学、全面监测,帮助各城市评测自身长处和短板,突出重点、补齐弱项,确保所有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竞争力智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基础,以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为依据,借鉴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区市小康监测部门及研究机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覆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民主法治和居民满意度的“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包括客观数据监测和主观满意度监测两部分组成。客观数据监测通过采集公开资料进行监测;主观满意度监测由地方政府委托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据竞争力智库研究的全面小康调查内容,通过电话调查、实地调查和大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