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长夜之烬
《古剑奇谭》系列诞生于近十年前,从2010年至今,先后以游戏、小说、电视剧等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并有幸得到大家喜爱。
在此基础上,2011年7月前后,研发方上海烛龙任命我为单机人文企划,开始设计古剑二代单机剧情。
回头看去,那竟已是整整六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入职不久,欠缺经验,这在剧情文本中留下了明显痕迹。如今看来,古剑二剧本未免激情有余而克制不足,并因不可抗力而受困于先天结构,是个有生命力、却不够平衡的缺陷文本,整体完成度不够高。
但我对此并无遗憾。
语言有尽头,人力有极限,人世间十全九美已属幸运,称心完满殊为难得。更何况,这本就是个求仁得仁的故事。
古剑二故事的缘起,是一句诗。
初夏一个清朗的夜晚,加班回家路上,我看到小路旁不知名的花树上,不管不顾地开着大片白色的花,在月色下远远看去,就像流云漫漫倾泻下来。
明明是秀丽的景象,却因为月光青而淡薄,令人心生冷意。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同时不免想到另一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恰好都有个“月”,恰好不止有“意”更有了“形”,于是有了流月城。
十几年前,一册本土漫画杂志上,曾有一篇短短一期再无后续的连载,没记错的话,其中有一句旁白,大意是:月亮像一只红色的眼睛,冷冷俯瞰着这个世界。
所以,在构想最初、书写成文之前,就已经确定:流月城高悬北方天穹之下,极寒凄冷,终年积雪。从地面仰望天宇,能看到两个月亮,其中红色的那一个,就像一只大睁的、猩红色的眼睛。
有了初步设定之后,剩下的工作,是把设定与设定相融合,并以古剑世界观为基准,加以修剪取舍;同时构建故事主线索,确定主要矛盾,设定关键节点事件。期间,同事某树、赝月提出了许多有效意见,对故事成形多有帮助。
2011年10月,简略大纲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中,为了协同其他项目,女一身份更改为天罡,男二身份更改为皇子。从设计角度说,这类改动无可无不可;从全局上看,却对项目规模造成了巨大压力,导致线索过多、单个场景负载剧情量过多。
打比方来说,就是试图把两公升的水,放进一公升容量的瓶子里——液体是无法压缩的,结果必然溢出。
妥善预估和控制规模,是古剑系列未来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好在,制作中的古剑系列单机第三作,剧情由某树执笔,已逐步排除干扰、改善叙述方式、调整剧情节奏,相信会在整体性上有更专业、更出色的表现。
时间跳回六年前。
当我在文档中敲下第一个字时,并不知道它最终会生长成一个怎样的故事。它会枝繁叶茂?还是中途夭折?或者,随着想法变化,会推倒重来个三五遍?
怀着这种旺盛而不加节制的热情,我把我所知的、我想要的,全都塞进了故事——但,这其中唯独不包括“答案”。
古二的主题是“问道”。
何谓“道”?
炼丹修仙是道。
追求成仙、探寻法器灵丹和高深法术,或者如主角乐无异那样探求偃术巅峰,本质上都是追求更强大的力量、更长久的寿命。因目的指向自身,若如灵虚道长般狭隘自矜,常会走入歧途,问道不成,反而入魔;若如无异般性情澄净、心怀他人,则能不畏艰险,成就一代宗师。
立身处世是道。
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人们经由选择而成为他们自己。百年前,沈夜曾和谢衣颇为相似,然后他们做了各自的选择,支付各自的代价,最终一个融入无边暗夜,一个成为长夜灯炬。百年后,沈夜和夏夷则也颇为相似,但夏夷则选择所爱,放弃及早拥抱权力,于是他们一个成为漆黑之“恶”,一个到底不失光明磊落。
生灭之理是道。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天命反侧,何罚何佑?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追索:究竟是什么在冥冥中主宰生死盛衰,万物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强大如神农,尚且无法挽救巫山神女,只能追问“归于何处”;透彻如祭司瞳,也只能低头承认“足够合适才行”,将疑惑与不甘隐藏在冷僻的言辞背后。
孰真孰假?
孰高孰低?
孰对孰错?
假设是我,我会怎样?假设是你,你又如何?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撰写古二剧本时,心里常跳出黄克孙先生译的一段鲁拜集。遂附录于下:
遍访乾坤总惘然,
天垂日月寂无言。
海涛悲涌深蓝色,
不答凡夫问太玄。
无论现实中命运如何莫测,故事里还是有明晰的规则。简单来说,功德受到奖赏,罪恶得到惩罚,善恶到头终须有报。
乐无异解开身世疑团,习得高深偃术;闻人羽找到师父,成长为出色的天罡战士;夏夷则携手心爱之人,踏遍万水千山;阿阮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度过一段快乐时光;谢衣以身证道,作为偃师无有遗憾。
至于流月城一方,沈夜彻底执行了他的计划,坦然迎接死亡和身后千载骂名;华月以她想要的方式战死;瞳履行了陪伴友人的承诺,并终于摆脱病痛,获得自由;沈曦陪在哥哥身边,走完最后一程。
命运的黑夜终至尽头,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终结悲剧竭尽所能,最终赢取了异常圆满的结局。
求仁得仁,莫过于此。
多年前,在为古剑一代撰写的某文案中,我曾写道:长夜如铁,竟是消磨不尽。当时心境大约以愁郁悲戚为美。到古二时,变得更喜欢坦荡浓烈的爱与恨,于是这一次,跋涉千山万水,总算迎来了夜尽天明。
想来,也正因为一系列意象在心头盘桓已久,才会在写完剧本之前,就早早拟好如今看来依然贴切的宣传词——
月冷千山,何以销永夜?烈血青锋,角声近晓天。
不过,也唯有故事,才能如此圆满。
忘了在哪里看过,通观人类史,和平、文明、进步,只是漫长历史中的偶然。绝大多数时间,人类深陷于战乱和愚昧,每一点文明的进步,都是反复拉锯斗争而来,需要付出难以计量的代价。
而人类又毕竟是有趣的。往往在黑暗最深之处,却会孕育出温柔的辉光。它们脆弱而坚韧,在寂静中生长,也许终有一日势成燎原。
这星星之火,一如谢衣手中那盏孤灯,是我们仅有的剑与盾。
珍惜它。
到此,能说的已说完了——甚至有点说得过多。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想作更多解释。
古二是稚嫩且不完善的作品,但我从未悖逆自己的初衷:
我希望它有冲击、有力量、有争议,希望它浪漫、炽热、暴烈,希望它去破坏、摧毁、颠覆,希望它具备燃烧的生命——当它燃烧尽净,答案自会显现。
火焰不应惧怕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