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心正、心诚,不求佛,佛自在我们心中
《心王铭》说:「了本是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自观自心,自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马祖禅师见他来意真诚,就开示道:「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
学佛修行,说远,须三大阿僧祇劫;说近,当下即是。只要把妄心歇下,那就是佛。因此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
妙观察智。此智是于应机接物时,能顿时观察明了,不假功成,不涉计度,不起分别,所以说妙观察智见非功。令诸根随事应用,悉入正受,如镜照物,不昧现状,完成任务,所以说成所作智如同圆镜。真如自性离诸尘染,清净圆明,洞彻内外,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所以说大圆镜智就是性清净体;如来观自他一切平等,以平等性智随众生的根机示现开导,令众生悟证自性。在众生因地中时,就可以先转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所以说「六七两识因中转」,不过,「五八果上转,六七因地中转」,只用转名言而非转实性体,如果在心悟得转时,不留余情,则我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虽然外缘繁杂多起,而心却常处在定中。
唯识,就是佛教的心理学。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若无心识的了别作用,即无世间万法的存在。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用心,对于周遭的一切,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为三界之内,一切万法,唯有心识才能认识。
《心王铭》说:「了本是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自观自心,自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马祖禅师见他来意真诚,就开示道:「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
学佛修行,说远,须三大阿僧祇劫;说近,当下即是。只要把妄心歇下,那就是佛。因此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
妙观察智。此智是于应机接物时,能顿时观察明了,不假功成,不涉计度,不起分别,所以说妙观察智见非功。令诸根随事应用,悉入正受,如镜照物,不昧现状,完成任务,所以说成所作智如同圆镜。真如自性离诸尘染,清净圆明,洞彻内外,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所以说大圆镜智就是性清净体;如来观自他一切平等,以平等性智随众生的根机示现开导,令众生悟证自性。在众生因地中时,就可以先转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所以说「六七两识因中转」,不过,「五八果上转,六七因地中转」,只用转名言而非转实性体,如果在心悟得转时,不留余情,则我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虽然外缘繁杂多起,而心却常处在定中。
唯识,就是佛教的心理学。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若无心识的了别作用,即无世间万法的存在。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用心,对于周遭的一切,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为三界之内,一切万法,唯有心识才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