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32贴子:411,941

回复:是非功过说贾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简单,贾母最大利益就是养老送终


32楼2017-03-15 13:53
收起回复
    上面写了第一点,即贾母喜欢什么样的人,总而言之,贾母基本是人尽其材,玩乐和做事的人她都尽其能所用,以达到她自己既能享乐又能不耽搁日常事务打理这样的目的。
    那么,第二点就来谈谈她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吧,这一点在书中写得很多也很详细,总结一下就是:她喜欢富贵体面休闲的生活,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说:这种生活谁不喜欢?对呀,这种生活谁都喜欢,但不是谁都能达到过得上。宝钗曾给过宝玉一个号:富贵闲人,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贾母,贾母过的就是这种富贵闲人的生活。
    1.富贵,或者不客气地说是奢侈的生活。
    贾母的出身——侯门小姐,史家姑娘,决定了她在娘家时过得就是金尊玉贵的生活,出身四大家族之一,家里也有个园子(估计跟贾家的园子差不多,这一点是在提枕霞阁时说的),都说明她在未嫁时的日子是很富足的。
    嫁到贾家后,贾家正处于鼎盛时期,跟着丈夫,她的日子不会比在娘家时差,再加上生了两个儿子,贾赦贾政和一个女儿贾敏,她又是正房,地位在贾家很稳固,因此,她嫁入夫家后的生活同样富足安乐。
    丈夫死后,一个儿子承袭爵位,一个儿子被赏官职,双子都是国家官员,女婿也是国家官员,亲自教养的孙女是皇妃,贾家没倒架,仍然维持着有钱人的生活,使得她的晚年同样富足。
    这种富足的生活,使她积蓄了大量的私房钱,她有钱到:管家的贾琏夫妇都要跟她丫头说借当的地步,而且是一下子就能随手拿出上千两银子,且都还是平时搁着不用的家什。这就是说:搁那儿没什么用处的东西,随便几件,就可以拿出上千两以上的银子,用于暂渡难关。这里可以做个对比,凤姐用丫头的例银放高利贷,一年翻下来,不过上千两银子。更别说书中不断出现的好的衣裳,好的人参等等高档的东西了。
    上面这些,都决定了她过日子不会凑合,不会为了节俭就让自己委屈,别人也中敢委屈她的生活这样的状况。这种生活在家境好时,也许还看不太出来有什么不妥,可是一旦家败落了,显然就会成为一种家庭的负担。


    IP属地:江苏33楼2017-03-15 14:23
    收起回复
      客观上来说,造成这种原因不能怪贾母,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圈中生活的,所谓衔玉而生不知稼穑之苦再加老封君的地位,但是在主观上,当她发现家里的日子每况愈下时,她应该对自己的奢侈生活有所收敛,并起到表率作用。不过,看书中显然没有。当吃饭时用不同的米这一章中时,她也仅是感叹了一声:如今可是可着头做帽子就罢了,并没有看到有节省自己生活开支的行为。
      如果说在前面,没有人提醒她(实际应该是有的)日子不比从前了,她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在过以前的日子的话,那至少在吃米这一章中,她自己看到的应该可以让她明白家里的境况在走直坡路,可是她依然没有警醒。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IP属地:江苏35楼2017-03-15 15:26
      收起回复
        她的对于奢侈生活的爱好或说习惯,也影响到了跟她生活的几个孩子,比如宝玉。在晴雯撕扇做千金一笑中,宝玉就认为美人的笑容比值千值万的死物值钱。这就有点类似周幽王了。还有黛玉,别看黛玉嘴上说:我是寄居在别人家里,要看别人眼色行事,可实际上,她的用度习惯及用药所费都不小。书中也没有看到,她因寄居在别人家里就自己俭省的言行。就拿宝钗送燕窝一事来说吧,宝钗建议每天吃一点,胜于吃药,这是食补胜于药补的理念,黛玉感叹我住在别人家里,平时要的东西已经很多,再去要燕窝每天这样吃,更不妥了。表面上来看,她没说错,而且也比较识趣。我就拿邢岫烟做对比,邢岫烟的生活比之黛玉更差了许多,但是她宁可悄悄当了衣服去应付日常开支,也没主动跟人提起这些烦难事。而是直到别人追问她,她才不得不说,包括她的那块佩玉,也是探春看她没有,怕别人看轻她,所以主动给的。她从来没有主动跟人提起她生活上的艰难,及人事上的难堪。燕窝事件如果换成邢岫烟,猜测碰到这事估计也不会主动说什么,保持一下沉默,直到宝钗有天发现她一直没吃燕窝追问才会说出来。
        当然我不是说黛玉这么做不对,而是说从为人及对生活的态度上,两人还是不一样的。邢岫烟是真正经历过艰难 的生活及看尽人间势利眼,所以才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她不会觉得吃不上燕窝,没有贵重首饰就低人一等或是别人欺负她,而黛玉因为一直过得很优渥的生活,因此当燕窝事件发生时,她觉得吃不到燕窝虽在情理之中,却不免有凄凉幽怨之意。
        燕窝事件我并没对黛玉不满之意,但相对而言,我更欣赏邢岫烟的做法,这类事还包括史湘云在家做针线的事
        别忘了,黛玉的住处,在刘姥姥眼里是比上等书房还好的住处。而经济条件明显比黛玉本人要好的宝钗的住 处,却是如雪洞一般。
        黛粉们或许会说书中写黛玉的住处是为了说明黛玉爱读书,可是爱读书不代表非得将自己的住处布置得象上等书房,书房是为了读书用的,即书才是书房的主体,而且读书是要能读进心里,体现在言行之中,而不是摆出来给人看的,书中几次提到宝钗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可是从来没怎么写宝钗屋里全放满了书,宝钗成天写写划划的,她的博知都是通过别人的嘴无意中说出来的。如果真的是爱读书,且念及自己的寄居身份,那么将房间布置成普通书房也就可以了,毕竟她说过:要时时小心,步步在意,还要看别人的脸色,那么她将自己的房间布置得这么高档精致,就不怕别人说了吗?当然我觉得她也许并非有心,但如不是有心,更加说明她的日常生活是比较奢侈精致的,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这当然与贾母的潜移默化及常送她好东西有关。比如这一次,贾母一高兴,又立即让人送来精美的织品,要用做窗纱,而这种做窗纱的织品,刘姥姥评价为:比我们日常穿 的都 好,言下之意:你们拿比我们穿的还好的东西做窗纱,实在有点暴殄天物,奢侈浪费。而贾母的回答时:倒是做衣服不好看,言下之意:你不懂,是外行,没见识,这个东西只配做窗纱,我家就是这样过日子的。不管贾母是否有心炫耀,但其日常的奢侈生活可见一斑,且贾母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并没有丝毫觉得是浪费奢侈,还应该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IP属地:江苏36楼2017-03-15 16:39
        收起回复
          我想提请注意的就是这里的一个对比,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贾母对钗黛的住处都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但是做为办事人的凤姐鸳鸯等处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黛玉处就是正在说着话,凤姐已经让人将贾母说的纱找了出来,让贾母过目,以便定下更换窗纱的颜色跟样式。可是宝钗那里,只听见贾母说,而未必凤姐鸳鸯有什么实际的动作,反而被敷衍说:那东西放在哪里哪里了,找还得找个几日呢,于是就不了了之了。
          这一点上说明了什么?钗黛处的改进结果为何如此处理?凤姐鸳鸯等人的反应又说明了什么?可能都是有必要进行思考的


          IP属地:江苏37楼2017-03-15 16:44
          收起回复
            正是贾母的奢侈可能也使得王夫人在做事时有所顾虑。比如凤姐提到的裁减丫头的事,我假使王夫人是看到了凤姐所忧虑的家计问题,这一前题的情况下,正因贾母的奢侈的习惯,王夫人不敢再对姐妹们的日常用度进行俭省,而宁可省下自己的日常用度来平衡欠缺(当然,凤姐也不可能去减了她的贴补姐妹们,所以这事也估计是不了了之了,至少这个借口是无法去对贾母这样的人交待的,而后来因风化问题进行了实际的裁减,那个另说)


            IP属地:江苏38楼2017-03-15 16:53
            回复
              至于在仆佣的数量上,贾母及其最疼爱的孙子宝玉更是占据了贾府的前矛。光是有名字的丫头,他们就比别人多。更别说粗使丫头仆妇了。而显然,单就宝玉处来说,有不少丫头就是没什么差使,只等同于看屋子的。养人当然需要钱,不管是一两银子还是几吊钱,都是要从公帐中开销的。即从仆佣上,就可看出贾府养了不少闲人,光拿银子不用干事或说不用干太多的事。这可能是贾府的习惯,一直传下来的,但身为主要领导的贾母,至少是纵容或说主导继承了这种习惯,从而上行下效,使贾府浮于人事的现象较为严重。


              IP属地:江苏39楼2017-03-15 17:04
              回复
                而她的日常用品,私房,收藏品等就更不用说了,光过了期的上等人参就一大包,市面上都难得一见的,私房在借当时讲过,收藏品,诸如蕙纹等,更是别人所没有或是罕见的高档值钱,金银等,凤姐开玩笑时有提过,比别人只多不少。她的私房,在贾家内眷中当属首位,这也造成了她的眼光比较高,不好的东西入不了她的眼(至于审美眼光另说,比如但求最贵不求最合适那是另一种概念)。而她平时或多或少地也将这一观念灌输给了晚辈们。


                IP属地:江苏40楼2017-03-15 17:20
                收起回复
                  中国有句古话叫:成由勤俭败由奢,即认为奢侈是导致家族(庭)破败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贾家的倒掉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显然,不能避开由奢侈导致的衰落这一点。而这一点贾母即使不是始作俑者,但在其中所起的负面作用也显然无法忽视。倘若可以得见后四十回或说后三十回的真正面目,也许会有关于贾母对这一点的看法。可惜,目前无缘得见了。


                  IP属地:江苏41楼2017-03-15 17:27
                  收起回复
                    贾母我一直想写一篇专论,大体上想说三句话。
                    1,溺爱宝黛
                    2,放纵子孙
                    3,看不上宝钗。
                    明天细说,楼主写的很好,已经是宝钗吧红学的顶梁柱


                    IP属地:山东44楼2017-03-16 19:15
                    收起回复
                      怪鸭说要写贾母,我就偷偷懒,暂将贾母这个人搁下,正好跟临海讨论中提到了焦大跟赖大,忽然发现这两个人倒是可以说一说,比对一下,因此就在这里说说这两大吧
                      我认为两个人代表了开国前后的两类人,而这两类人中其中一种就有曹氏家族的身影,先来看焦大。
                      原文: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吃毕晚饭,因天黑了,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甲戌双行夹批:可见骂非一次矣。]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甲戌侧批:便奇。]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了。”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蒙侧批:有此功劳,实不可轻易摧折,亦当处之道,厚其赡养,尊其等次。送人回家,原非酬功之事。所谓汉之功臣不得保其首领者,我知之矣。]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的,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甲戌眉批:这是为后协理宁国伏线。]说着,因问:“我们的车可齐备了?”地下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
                      这是主人眼中的的焦大,1.肯定焦大有功有恩于贾家,2.焦大是祖辈人的老仆,3.贾家对他是另眼相看的 ,4.焦大的为人:倚老卖老,不顾体面,一味吃酒,醉了后无人不骂,4.碍于父辈的器重及焦大的功劳,即使他如此不堪,现任宁府掌家主子也拿他没办法,不敢派他差事。
                      凤姐的观点:你们太纵容焦大了,既使不能管不便管,应该早点将他外派到远处的家族产业中去,两下省事。
                      由此可见焦大的形象:这是一个悍奴,打仗时能吃苦,很忠心,性情豪爽强悍,爱喝酒,口无遮拦,同时,也倚仗功劳,不服管束。
                      凤姐的办法是否管用呢?我认为是不妥的,因为既然这个焦大吃醉了酒无人不骂,什么都敢说,那么如果将他派到庄子上去,他怀着抱怨,就有可能祸从口出,将宁府一些不体面的事都倒出来,闹得无人不知,坏了宁府的名声(其实宁府的名声原本也所剩无几)


                      IP属地:江苏45楼2017-03-16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