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职业教育 弘扬“工匠精神”)
前言: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今年,“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
如何付诸实践?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彭州市委市政府从整合职业教育入手,积极探索以学徒制试点培训现代工匠的新型技工教育人才模式。截至目前,彭州石化工业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擅长技能实践的“工匠雏形”,得到了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树立起了过硬的品牌,在市内外享有盛誉,是目前成都市规模最大的公办中职学校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形成的“校热企冷”“家长不爱”“普高职低”的观念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步伐。对此,彭州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下力气探索学徒制并取得了初步成绩:成都石化工业学校的发展突飞猛进,学生就业好、收入高、家庭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手 艺
承载工匠精神之魂
师傅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只要学好手艺,就会生活得更好。
曾几何时,工匠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工人李世峰,凭着一把得心应手的榔头和对技术的执着,成为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知名的钣金工大师。榔头在他的手里是那样的听话和灵活,在加工零件时想敲哪儿就敲哪儿,想敲成什么样就敲成什么样。当然,这样的高超技术不是天生的,用李世峰自己的话说,他的技术是用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磨炼,敲榔头敲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难活、苦活的磨炼,李世峰的钣金工技术才日益精湛,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多年来一直是100%,人们称为出神入化的榔头大师。平凡岗位上的李世峰,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平凡。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进步和发展,都与工匠精神息息相关。从古时候的庖丁解牛、鲁班学艺、四大发明等到如今的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中国是人口大国,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有了手艺死不了,没有手艺活不好,生存就业的压力下,追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活着的生存需要,更是活得更好的本钱。
情 谊
开启工匠精神之源
在中国,师徒是人际交往中非常独特的关系。千百年来,一个人要想掌握一门技艺,都要拜师学艺。即使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瑞士传统的手表制造业仍然历久弥新,靠的就是手把手的自然传承。师傅带徒弟,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入心入髓、世代相传。
现代学徒制即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度“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优势,力求在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学习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其最大优势在于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而蒋双庆正是现代学徒制的受益人之一。
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制作工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再到成长为公司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蒋双庆坦言,蜕变缘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刚进职校学习时,蒋双庆在实际操作课上跟不上进度,看着其他同学已经开始动手做工件了,而自己还什么都不会,心里很着急。蒋双庆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主动找到老师求教,老师积极鼓励他并悉心指导,经常教学到深夜。通过课余时间的不断操练以及老师的辛苦付出,蒋双庆终于克服困难做出了不错的工件,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如今,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顺利进入大型国企——大庆化建四川分公司,踏实肯干的他,从车间最年轻的实习“师傅”迅速成长为公司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仅仅三个月就转为正式员工并被任命为钳工岗副班长,年收入近10万元。
“老师告诉我,工作不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打造完美产品的过程就是享受,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是融入血脉的信仰。”蒋双庆感慨,“我庆幸能有这样的师傅!”
在蒋双庆的指导老师看来,现代学徒制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严格的课时限制。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参与实践,师傅可以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这种及时的沟通和反馈更能增进师徒间的情谊。
经一师,长一技,授一徒,铸一艺,道相传,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