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飘尽知何处吧 关注:17贴子:605

【约到一个皇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12-24 16:17回复
    @爱新觉罗章驥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12-24 16:22
    收起回复
      【李十一原来不姓李,而是姓狄,没想过世事就是如此,无巧不成书,殊不知他竟是狄炤的亲弟。递了拜贴进府,被狄府里的奴才恭敬请进府,于这新建的书斋别院厢堂静候十一,这小子,越熟越不讲究规矩,也不知他瞎忙活什么,等了小半天还没见他出来,置下手中的茶盏从座椅上起身步出回廊,不想竟见着了定泽,只瞧他手捧着两卷书,满脸委屈,不知为何,出言唤住他。】
      :定泽,怎了,被你十一舅训了顿,这幅模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24 21:06
      收起回复
        【出宫立府后我终于见到了阿娘说的那几个舅舅并表妹,来过几回后就越发熟门熟路,这一日照例在府中练过几页字后又到了狄府,可出门没看黄历,还没见到表妹的面儿就被十一舅抓住问功课,近来沉迷志怪话本正经书没读几本,当然是几句话后就答不出来,被他横眉冷目训斥后罚在园里背书,回廊上摇头晃脑默诵《孟子》中的一篇,背到昏昏欲睡时闻听人声,脑中一个激灵回过身见是十八皇兄,拱手一礼。】
        皇兄怎么到了此处,泽正背书呢,十一舅舅一会儿要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25 15:27
        收起回复
          【闻言不觉有趣,这狄十一虽是定泽亲舅,却无官无爵 ,不过一介平民,论尊卑他还得朝定泽请跪称一声草民,方才与他不过是道句玩笑话,不曾想这狄十一还真是谁进他狄府就得按他规矩来。】
          :我来寻你十一舅舅去听戏,你从前在宫里可有像如今这般听太傅话。
          【这小子牙没长齐就会咬人了,如今竟会如此乖觉的在这背书听考,真是奇事一桩。】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26 23:09
          回复
            【比起十八皇兄身量尚矮,虽常听额娘说我长得快,可每次见了哥哥们仍要仰起脸才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单手执书朝后一背。】
            皇兄来的巧,你把我十一舅叫走了,他也就不考泽功课了。
            【说到这里不禁又有些尴尬,总归是我不正经读书被人抓个正着,又被十八哥知道了,垂眸低咳一声。】
            在宫里日日都要去上书房,夫子问功课是一日都不差的,额娘说天地君亲师,泽虽是皇子可也要尊师重道,不可不听夫子的。
            【所以如今出宫了自由许多,我才耽误了功课,日日沉迷志怪话本不可自拔。】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12-27 00:08
            收起回复
              :别看你十一舅舅一副温文儒雅君子范,他倔起来十匹马也难拉动,他若铁了心要考你功课,我也有心无力。
              【看他执书朝后一背的举动像极了朱太傅,还真是他教的徒弟,听他低咳一声装正经也不揭穿他。】
              :嗯,狄娘娘教得对,可夫子的话要听,皇兄的话你是不是也要听?你定煜哥哥的话你好像都没怎么听过,泽弟。
              【趁着狄十一还没来,能逗他玩断不能错过,不然等狄十一一来,以他护犊子的性格,没准我也得拐弯遭他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28 00:46
              回复
                【十一舅舅的脾气我多少也了解,今天本也没想躲过,好在这篇孟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现在即便是他考我也能答的八九不离十,总不会让他去额娘那里告了状。撩袍坐在回廊边的横木上,顺手一弹袖口褶皱,原来十八哥是要与我说这个。】
                夫子为师,又博学多识,泽为学生论情论理都当听他们教诲,泽年幼皇兄们但凡有指点的地方泽也欣然领受,煜哥比我年长,我们来往也不多,况且他也不曾指点过泽什么,十八哥这话泽有些听不懂了。
                【皇兄的话要听,可我前面还有三十多个呢,到底听谁的,我也不再是乾西四所那个任他定煜揉捏的奶娃娃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2-28 17:41
                收起回复
                  :为人师表中的夫子也会有表里不一的,表面正经内里一肚子坏水的多的是,平日会引经据典给你讲学,实则费尽苦心将他们那套歪理潜移默化到你脑子里去。
                  【兄长们的指点欣然接受,我看这小子肚里那几两墨水够他翻搅的了。】
                  :听不听得懂凭你一张嘴,你出宫也有些时日了,打算何时请旨到六部的哪一个心水衙门里去历练一番。
                  【甩袖燎袍往旁的一栏柱懒散靠去,跟小孩子聊天就是累。】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28 22:32
                  回复
                    :世间的人如此之多,千奇百怪的,会差哪种人。
                    【与这小子唠嗑几回合了,这狄十一还没磨蹭完,这下子是把自个的耐性磨完了。】
                    :讨教可不敢当,你十七哥哥才疏学浅,从前只会惹恼夫子,夫子哪会倾囊相授。
                    :我说你十一舅舅是不是拜乌龟为师了。
                    【怎行事跟狄炤似的,那个家伙到福建几年了也没整顿出些什么功绩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2-30 00:19
                    回复
                      “皇兄说的有理,世人诸相确然不是一眼可辨分明的。”【驭人,识人,辨人本就是一生要学的东西,哪是三言两语可说得清的,背靠廊柱斜坐在廊边横木上,恰与皇兄相对,指腹闲闲划过手中书卷,对他言说十一舅舅的话不置可否笑笑,转开了话题。】
                      左右现下无事,皇兄不如与泽解解这篇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此句泽还不甚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2-30 14:01
                      收起回复
                        【君者,天命所授确实如此,人生来三无择,生死无择,父母无择,出生无择,有人生来为君,就有人生来为臣,为何百姓臣民千千万万,而君王却寥寥无几。君与民是相辅相依的存在,臣是君与民相互搭桥互通的媒介,三者的关系仅有四字,相佐相成。但这些只是我的固执己见,与他言他也未必看同。】
                        :那你对夫子与书中所言的这些,可有自己的见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2-31 17:05
                        回复
                          【人生千百途总要择一条去走,红尘业障沾染第一条就会有第二条,为了洗清第一条的孽少不得去造更大的孽,君权神授,君主天择,天命所归,譬如皇阿玛,可我与皇兄们生来也都是天潢贵胄龙子龙孙,这三十多个兄弟未来天又会择哪一个去替他行道,我们谁的道又才是天道,现下不知,可我却从来都不会听天由命,我只知总要选一条道去走,七分人力余下三分才是天命。】
                          “泽初时只觉二者相悖,既然君主由天定,天命所归替天行道,那为臣为民又何敢心生怨愤,后来悟得应是说为君者更当注重德行,若君主无德,为政不仁则天道亦会降下惩罚,比如臣民离心,不知泽悟的对不对。”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6-12-31 20:39
                          收起回复
                            :那君主该如何施政如何治国方才为有德?人心难测,终使君主仁义善待百姓,后世春秋功评论史,仍会有人评他过错,指责他无德。
                            :君王并非德行高尚,心怀仁义就能治国安邦,若杀一个忠臣能换取一时的太平他也得杀,若屠一座城池能换来天下太平,他也得屠,那你说,如此的君主,臣民会不会觉得他不仁,会不会对他离心?
                            【世间之事并非忠义仁孝两全方可成,不同的局势就要施以不同手段,有时顾虑重重不果断定案还会延误时机,届时又该是何人的过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1-01 21:17
                            回复
                              【皇兄此问倒是从前未听过的,平日观史书自先秦而起历两汉至唐宋再到我大清,书中所写历代帝王总是功过参半,从未见有一人尽善尽美青史全是歌功颂德的,从前只当帝王也为到人,偶有疏漏过错在所难免,现在听来也和修史之人有关。】
                              如何施政如何治国泽现下确实不知,只听夫子解史书时说过一两句,不外乎勤政爱民,广纳谏言,广施仁政,可听了皇兄的话泽只觉得这些又有些以偏概全,乱世当用重典,一味施仁政有时也不一定能治理好国家,若舍一人一城而能换取天下太平为君者必当是要顾全大局,这样的君主又怎能说他不贤明呢,可……
                              【话至此一顿,微皱眉沉吟片刻,方赧然笑道。】
                              泽又有些糊涂了,还是泽读的书太少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7-01-01 2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