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测估盐汁浓度
在中国历史上,莲子曾对熬制食盐及其产品之检验起了一定作用。中国古代制盐,为取得效益,须先观察莲子在卤液中呈现的上浮或下沉状况,藉以测估卤液中的盐分大致浓度,然后再决定该卤液是否值得用于熬制食盐。
对于莲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写道:“莲入水必沉,唯煎盐成卤能浮之。”石莲是经霜之后的颜色暗沉、质地坚实的莲子,投入比重小于莲子的普通水中,必然下沉,只有在含盐分浓度高的卤液中会上浮。
最早具体记载用莲子测估卤液盐分大致浓度的文献,是编撰、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的《太平寰宇记》,作者为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公元930-1107年)。
他在书中写道:“取石莲十枚,尝其厚薄,全浮者全收盐,半浮者半收盐,三莲以下浮者,则卤未甚。”也就是说,浸入卤液中的十颗莲子,上浮的若不到三颗,那么此卤液是不值得用于熬盐了。
在中国历史上,莲子曾对熬制食盐及其产品之检验起了一定作用。中国古代制盐,为取得效益,须先观察莲子在卤液中呈现的上浮或下沉状况,藉以测估卤液中的盐分大致浓度,然后再决定该卤液是否值得用于熬制食盐。
对于莲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写道:“莲入水必沉,唯煎盐成卤能浮之。”石莲是经霜之后的颜色暗沉、质地坚实的莲子,投入比重小于莲子的普通水中,必然下沉,只有在含盐分浓度高的卤液中会上浮。
最早具体记载用莲子测估卤液盐分大致浓度的文献,是编撰、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的《太平寰宇记》,作者为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公元930-1107年)。
他在书中写道:“取石莲十枚,尝其厚薄,全浮者全收盐,半浮者半收盐,三莲以下浮者,则卤未甚。”也就是说,浸入卤液中的十颗莲子,上浮的若不到三颗,那么此卤液是不值得用于熬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