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马陵乃明代造假产物
从事文史研究的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蒋纪新副馆长对记者说,《辞海》与《辞源》关于董仲舒墓的分歧,主要在于下马陵的位置。蒋纪新先生认真查究历代文献,提出惊人之见:今天和平门里的下马陵,是明、清两代一群喜欢附庸风雅却又昏庸无知的官吏之所为,是"长官意志"的典型产物,是不折不扣的造假。
在北郊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室里,蒋纪新副馆长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唐长安城的常乐坊位于兴庆宫以南约1里许,即今西安市兴庆南路沙坡村至西安交通大学一带。"常乐坊内街之东"位置,即今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区校医院南侧。而当时的万年县(后改称咸宁县)治所,在今西安市和平门附近的县门街一带,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的位置正在此以南约3公里。以上说法,与《辞源》所说吻合。直到明代中叶,对这一点尚无异议。如明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成书的《陕西通志》中均称:"董仲舒墓在城南六里"。但此后的地方志书就忽然改变腔调,说下马陵在和平门附近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蒋纪新先生强调,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全国董仲舒墓 各地纷纷大建"董子祠"的形势下,陕西巡抚王诩于正德元年(1506年)在今西安交通大学的下马陵也建了一座董子祠。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兵部侍郎兼陕西巡按都御史赵廷锡下令把城南六里外的董子祠搬进城内,移建在今和平门附近的位置,并在这座董子祠后为其造墓。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钦差总兵张光宇为这座董子祠后的董仲舒墓一本正经立了墓碑。从此,明代陕西、西安方志全都改了口。清康熙元年(1667年),咸宁知县黄家鼎把下马陵重加修葺,并在门前刻石"下马陵",将今和平门西紧靠城墙这条街巷改称下马陵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陕西巡抚毕沅又为下马陵再次题碑刻石。于是,《关中胜迹图志》和各种清代方志也纷纷声称下马陵在城内胭脂坡下,以讹传讹以至于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