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侯吧 关注:1,147贴子:21,524
  • 0回复贴,共1

霍家军的战争逻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武帝对霍去病十分喜爱,大战当前,人先紧去病选,马先紧去病挑,武器装备粮草辎重,去病要多少,先拨给去病。
去病对手下说,人我们肯定选用的顺手的,这没问题,但马不能把好的先选走,不好的都留给舅舅,这样不行。马分三六九等,上等选一半,中等选一半,下等选一半,另一半留给舅舅。至于粮草辎重,少带一点,只要够我们渡过大漠就行了,到时候我自有安排。
舅舅问去病,你不多带点粮草吗,只带这么点就够了?
去病回答: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自有安排,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便是后来著名的取食于敌,它的意思是这样的。匈奴人来去一阵风,全民皆兵,所有的家当一匹马就驼走了,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他的劣势就是,如果匈奴人打了败仗,他的粮草辎重就全丢了。所以,只要将匈奴人打败,就不愁吃喝。
而霍家军,上战场,除了手中的刀剑,便是胯下的战马,这样一来,他们的行动速度,比来去如风的匈奴人还要快速机动,这便是闪电战的意思,这是和取食于敌相呼应的。
所以霍家军可以不带粮草就上阵杀敌,也不是上阵杀敌,霍家军是去旅游的不是去打仗的。霍家军手握刀剑,脚跨战马,遇到匈奴就一阵痛击,痛击完了原地休息,吃烤羊腿、嚼牛肉干,完了就呼呼大睡,等要拂晓的余晖点亮大地的时候,霍家军,便开始了新的旅途。目的地是哪里?连霍去病自己都不知道!可能向东,可能向西,或者向南向北,一边行军,一边欣赏着塞外自然旖旎、如诗如画的美景。
连霍家军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匈奴人又怎么可能知道?于是,他们便在旅途中、痛击、休息再旅途。目的只有一个,寻找匈奴人的部落,给予打击。这样一来,匈奴人又怎么可能伏击霍家军?
一个旅行者,只要有足够的粮食、给养、休息,又怎么可能感到疲惫?这便是霍家军横渡大漠却毫无疲惫感的原因。
一个旅行者,最多就是和外界失联,又怎么可能迷路?霍家军只要认识一条路就可以了,那就是得胜回朝的路。这便是霍家军从来都不会迷失方向的原因。
一个旅行者,对待目前的辛苦,一定是快乐的,这便是霍家军军纪严明,人人争先,奋勇前进的原因。他们是在快乐的心情下,给予匈奴人沉重的打击。
匈奴人总想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霍家军击败,但霍家军总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没有固定的行军线路。3、4倍于霍家军的匈奴兵力却无计可施,这便是霍家军来去无踪、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
在打击匈奴的间隙,霍家军也会来几场足球赛,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连续几天都没找到匈奴部落的情况下,没办法,这时大家都比较饿,但踢场球赛,总比躺在沙丘上晒太阳时间过的快,这和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般接下来,将士们会发现,战场上的情况,和球场上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
因为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果不打仗,不打胜仗,不打垮匈奴的部落,霍家军就要饿肚皮,所以,人人奋勇争先、势不可挡。这和韩信的破釜沉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很多人认为霍家军打胜仗是靠运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今天之所以公开霍家军的战争逻辑,完全是因为霍去病此生的两位师父,都希望去病公开这一点。师恩浩荡,无以为报。
这个秘密在过去的几千年沉睡在霍去病的心中,因为首先去病不喜欢战争,其次霍去病不喜欢教人进攻,最后如果这个战争逻辑给侵略成性的人学会,那善良的人们便要遭殃。
据说德国法西斯是在二战中,对这个战争逻辑研究了个一知半解,便几乎横扫欧非大陆,给无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希望以后人人都学会如何防守,如何抵御外敌的入侵。


IP属地:江苏1楼2016-06-06 20: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