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有官方公布的数据却有明显差别。2012年6月4日,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此公报是透视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的重要窗口,也是解析社会保险最权威的数据来源。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497万亿元,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和2009年、2010年相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由2010年当期结余的2865亿元增加到4130亿元,增幅较大,这有利于缓解部分省市养老金支付压力。但有分析认为:基金征缴收入增长较快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上述观点分别反映中国养老金现状的不同侧面和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
二、现实的情况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基本养老保险是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的方式。
由于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员工基本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所以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中没有这部分职工的个人账户部分。在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之后,这部分职工退休后却要从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养老金,这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必须承担的转轨成本的一部分。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应对当期发放,加之各地财政实力不同,多数地区不得不在实际上采用了“现收现付制”的方法,即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用正在工作人合计缴纳的28%的月工资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现在工作人账户仅仅用来记账,上述2.5万亿的记账额由此形成。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从2000年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截至到2011年底,参与试点的辽宁、江苏和山东等13个省份共积累个人账户基金达到2703亿元,但其与记账额之间的差额,仍达到2.23万亿元,此“空账”被舆论定义成了养老保险“缺口”概念而广为传播。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结构性减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问题亟待解决,必须进行前瞻性研究,否则将形成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规律、借鉴国外、留有余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地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本题要求运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解决该问题。为此,请你们团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请研究生注意:可以引用有关参考文献的结论和数学模型,更鼓励创新,独立提出新模型。若引用他人的模型与结论,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情节轻重,直至作为抄袭处理)
1,分别建立合乎国情、适应国力的中国城乡居民(含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支出的宏观数学模型,至少包括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缴费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占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人口结构、分年龄段死亡率、经济增速、财政补贴、工资水平或物价指数、投资效益等主要因素,要做到模型结合现实,分多个层次(含企业基金等),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考虑分省、分地区模型)。如果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和题目提供数据以外的数据,必须指明出处并向竞赛网站申请张贴于“资料下载”处,首先公布者可适当加分。
2,根据你们的数学模型、对养老金缺口的理解和对未来有关情况的合理估计,估计从今年至203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并说明你们对养老金缺口分析的合理性。如果全部情况维持不变,按照你们的数学模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支矛盾最尖锐的情况发生在什么时间,严重程度如何?考虑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你们的数学模型哪些部分需要调整?
3,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调节社会分配,请你们分析各国养老保险的不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