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卦掌吧 关注:806贴子:8,550
  • 11回复贴,共1

关于趟泥步的“平起平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八卦掌书籍中对趟泥步的要求“平起平落”,但目前见到很多人演练的视频中走趟泥步时后脚跟抬起,是练错了?还是“平起平落”不是要求后脚完全平起?请老师们指点!


1楼2016-01-23 11:29回复
    关于趟泥步的起平落扣,姜氏八卦掌祖师姜容樵先生论述的“起平落扣”是:起平是将脚提起时也要象“足心涵空”那样平;落扣是说落步时不仅要平落,还要使脚里扣。……那许多人练的和看的都觉得脚后跟都翘起,这样对不对呢?从人的身理结构和平时的生活来看,行走时翘起脚后跟是人的正常生理习惯,应该是对的。但是,趟泥步他有他的技术要求,说白了,蹬脚摩胫,曲腿趟泥,起平落扣的趟泥步就是练劲。趟泥步起脚后要有向上勾往脚腕,平起摩胫(内含勾踢提膝,又可防裆攻击之意),伸(探)脚落地有伸踢落踩之意。趟泥步蹬劲要足,一蹬必起脚后跟,但前提是蹬脚后要勾往脚腕,不使他翻掌;平落不使他亮底。从而达到“平起平落”。平起平落起伏越小,身体平行起伏就小,这样就可达到古人形容的“只见船行,不见水流”的意境。楼主提的技术课题,我这样解释不知能否使你明白……


    IP属地:浙江2楼2016-01-24 09:46
    收起回复
      谢谢!


      3楼2016-01-25 12:31
      回复
        不住於相说的很对”趟泥步是用于实战的歩伐“。大家来补充二句。
        八卦谱曰: “迈步如行犁 落脚如生根
        身劲如推磨 行步如撑船“----j--------
        歌曰:身体动不动,斜插丁字形,胯尖连圈心,单腰顺下平。
        走好趟泥步是练好八卦掌的前提,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说,作为八卦掌最基本的基本功-----趟泥步,是我们首先要练好的。趟泥步看似简单,要走好也确实不易,它需要全身上下诸多部位的协调配合,内在的呼吸吐纳配合,练好它需要下一番功夫。
        一、关于脚:
        总体要求:平起、平落、外摆、内扣。双足有起落之象,故双足行地,时有起伏,且顺逆无常,来往不定,以此喻双足有行走稳固,变转灵活之巧。
        平起——要求脚起步不能“拔根”。拇趾微上撬,带动脚向前,脚底板要与地面保持平行。意念上要有如履薄冰(顺逆无常、随时灵活变转)、向前探踢之意。
        平落——要求脚起步不能“亮掌”。即不能用脚后跟先落地,要先用前脚掌搓地滑行。意念上要有趟泥、下踩之意。
        外摆、内扣——正转时,左脚外摆、右脚内扣。反转时,右脚外摆、左脚内扣。
        二、关于膝
        总体要求:前膝要屈、后膝要伸,屈膝要实、直膝要虚,外膝稍横、内膝内拧。膝在卦中为坤六断,属地。有至大而无所不载之意,故能生长万物,山岳河海皆能载之。以此喻人之全身上下,有触动即能应之。
        前膝要屈、后膝要伸——在练习走圈时,避免波浪式前进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膝关节伸屈来调节,所谓“行步如撑船”。走步时,前膝向前屈跪,后膝象船槁一样慢慢伸直前撑,当前膝屈跪膝盖将要超过脚尖时,保持此时的高度,后腿(由胯部)抬起向前趟,完成前后膝的转换。
        屈膝要实、直膝要虚——在练习走圈时,人体重心要在两腿间不停地交换,哪条腿弯曲时,重心就落在哪条腿上;当两腿同时弯曲时,重心就分布在两条腿上;如换步时,前腿屈膝前跪,后腿伸直,在这一过程中,重心由后腿-----转向两腿-----再转向前腿。如此周而往复。同时屈膝控制着脚的趟泥、下踩之劲,直膝控制着脚的搓地、前踢之劲。
        外膝稍横、内膝内拧——在练习走圈时,外膝稍横,膝盖自然随之内扣;内膝内拧,膝盖与外摆之脚方向一致;使之与脚的外摆、内扣向呼应。
        三、关于胯:
        总体要求:前胯要缩,后胯要直。
        前胯要缩——配合膝的运动,前胯缩,能使膝控制着脚的趟泥、下踩之劲落到实处,走圈行进时即可举步平踏,同时达到收腹含胸、溜臀收肛的效果。
        后胯要直——确切地说,后胯要直是由“后膝要伸”演变而来,是微直、似直非直,由后胯的直,使后胯成为“船槁”的把手和握点,撑船前行。


        4楼2016-01-25 14:44
        回复
          尤其是 “迈步如行犁, 落脚如生根 。身劲如推磨, 行步如撑船“ 这4句话如何理解,至关重要。趟泥步不是随便走走的。以上个人浅见若疑问,欢迎指正。


          5楼2016-01-25 15:01
          收起回复
            楼主你提出的课题在《八卦掌吧》也有,但回复者了了无几,而且没人与你推心置复、平等相待地探讨。在这里有程式八卦掌传人〈不住於相〉、姜容樵学生(也可能是徒弟)〈孙文祥1〉,二位长辈对你提出的课题,进行细致解答,作为八卦掌喜爱者的你,应该深深感受到在这里,你会得到八卦掌通家、明家与你平等交流的悦心。又可在习武的生活中得到信心和鼓励,增强你习武不怕难的劲头。我相信,你会更加喜爱八卦掌运动,也希望你大胆地提出你在运动中所碰到的疑问,或者与你一道喜爱八卦掌的武友们,来本吧交流,共同提高八卦掌运动技能和常识。


            IP属地:浙江8楼2016-01-27 20:31
            收起回复
              诺诺地问楼主:你练的是那一脉的八卦掌?


              IP属地:浙江9楼2016-02-01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