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呵邦吧 关注:5,154贴子:7,908

中产阶层文化多元化使商家服务区域化成为必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乐呵邦全力推进区域商家自主O2O平台的建设,营销岛认为这是中国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并就当前市场上最热的“中产阶层”群体进行简要分析。)
无数的企业,将自己的客户定位为“中产阶层”,但谁才是中国的“中产阶层”?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从各大机构大相径庭的研究报告可一窥端倪。瑞信在其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已达到1.09亿,为全球之冠,它将“中产阶层”定义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财富的人群。而益普索金融服务则依自己的调查得出结论,中国大陆自认符合“中产阶层”条件的平均家庭月收入需达到45202元。
在人口众多、快速发展,而文化又日益多元化的中国经济体中,文化差异带来的认知及消费习惯差异,使得所有的调研,都具有片面性,甚至会误导。比如有的消费者不惜高价购买空气和饮用水净化设备,但却认为在欧美受欢迎的价值千元仿宝石类首饰完全“不值”,这些产品实际有“设计的理念”在里面,有其时尚或文化的价值,但有意思的是,这些饰品在二三线城市被热烈追捧,再到四级以下城市,又大都被类淘宝产品的低价仿品所替代。或者她会在双十一晚上花几千元去购置一套炊具,但是却认为一些品牌的打折力度还不到8折,认为“性价比”不高。
其实中国的“中产阶层”即便只是从收入维度来说,这个群体也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企业不能去关注一个笼统的群体概念,而应该从行业角度去定义“属于自己”的“中产阶层——自己的客户”,由此才能分析这个庞大的群体究竟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自己脑海中意淫出的伪命题。


IP属地:山东1楼2015-12-14 15:50回复
    同时,中国的“中产阶层”也在不断发生快速变迁。比如以前的峰值是每月可支配收入5000~8000元的被称为新兴中产的群体,而如今这个峰值已经慢慢变迁至上层中产——12000~22000元可支配收入的群体,而这两类人群的消费行为特点和关注点全然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很多跨国企业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2013~2015年,一些跨国企业在华业绩都步入下滑轨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快速应对消费升级的趋势。
    在“中产阶层”的整体消费变迁已经让企业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要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者就更加难上加难。市场人天天所讲的“精确定位目标客群”是目前市场营销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前推广只是央视和几大卫视核心栏目以及几大门户网站,只要预算充足,就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是碎片化的渠道,挑选的逻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选择媒介还不是最难的,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什么样的沟通内容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最终的传播效果。


    IP属地:山东2楼2015-12-15 09:08
    回复
      30年改革开放的全民皆商,从小孩子就开始接受的广告引导,使中国消费者成为全球范围内最聪明的购物者群体,他们当中接近九成的人在购物前会先进行某种形式的研究,不仅仅针对高价值商品,如汽车、机票、科技产品、节假日和金融服务产品,还包括日常必需品,如沐浴露、化妆品、面巾纸等。
      在电商引导的数字化时代,品牌离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了,但对消费者的掌控力却越来越小。在如今线上线下的环境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触点增加了,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就意味着“流失点”会越来越多。


      IP属地:山东3楼2015-12-15 09:08
      回复
        传统营销方式在应对这样的改变时越来越乏善可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轻易相信品牌自身的宣传信息,传统电视广告的影响力日渐衰落,而社交媒体上有趣的互动内容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而他们,就格外重视用户体验。
        中国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愈加理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其在消费时更加慎重,愈加从实际需求出发。


        IP属地:山东5楼2015-12-15 09:09
        回复
          随着社会的社交化变化,目标客户的价值也不再是从单一的消费价值角度,还包括社交价值、情感价值。对80后、90后的“中产阶层”,消费并不是唯一诉求,他们更喜欢去体现自我价值,有着社交和精神层面的诉求。因此,有些客群看似表面消费价值不高,但是对品牌黏度、传播来说价值会很大。一个消费不高,但能拉着朋友到海底捞排队打两小时牌的客户,实际价值可能远高过一个高消费的提前预订餐位的个体。对于这些客群的维护,就不仅是为了防止其本身的流失,更是防止错过发现市场未来走向的可能性。
          如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又看似变幻莫测的“中产阶层”,传统大型企业一直沿用的规模化打法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IP属地:山东6楼2015-12-15 09:09
          回复
            市场的“碎片化”让基于规模化思维的商业打法“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一些大企业采用高覆盖的传播策略,尽管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但是有效的转化率却很低;而一些小众品牌则采取“轻型营销”的方式,通过一些调性契合的俱乐部等进行小众推广,却效果显著。
            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速度却有快慢之别,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如果不能紧跟消费者随时而变,那么企业就会陷入危机。


            IP属地:山东7楼2015-12-15 09:09
            回复
              面对这样的变化,大型传统企业,尤其跨国企业已经处于不利地位。比如数据显示,仅有23%的跨国消费品企业在中国保持盈利;47%处于盈亏平衡状态;13%的企业表示需要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实现盈利。
              中产的消费群体更注重参与感与自我认同,因此企业的产品研发要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不再是‘设计师将产品推向市场——试探反应——不行推倒重来’的路径,而是要在设计的同时,与消费者进行多频、多层次的互动和沟通。


              IP属地:山东8楼2015-12-15 09:09
              回复
                但是,这种转变必然会触及到传统规模企业曾经行之有效数年的商业运作方式和组织架构。规模和效率的两难是大企业的通病:一方面,流程化的组织运作使得个人、区域缺乏创新自主性,新产品落地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另一方面,长期的惯性作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模式固化,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把“规避风险”而不是创新作为第一目标。
                尽管最大的老板可能还有着“消费者第一”的商业信条,但下面的人却只是想办法去取悦老板,而不是真正去倾听消费者。


                IP属地:山东9楼2015-12-15 09:10
                回复
                  越来越多的中产消费者正在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主流用户,他们理性,有品位,与只迷恋性价比的屌丝消费者相比,他们是性能比的爱好者。


                  10楼2015-12-16 10:19
                  回复
                    中产经济的兴起,带动了多方面的需求,比如出行,购物,生活环境改善等。


                    11楼2015-12-16 10:2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23 21:38
                      回复
                        网站与商家持续合作,那商家的商品就会一直“促销”下去,O2O的商家都是具有线下实体店的,而团购模式中的商家则不一定。


                        14楼2015-12-23 22:23
                        回复
                          O2O是线上线下融合,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裂变;


                          15楼2015-12-23 22:29
                          回复
                            O2O行业的受众是特定需求的用户,做的还是传统行业生意,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或者提升侧供给效率。


                            18楼2015-12-23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