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吧 关注:7贴子:8,246

我和我的自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嫉妒源于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结合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 意识 ,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号人物,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这就是说,猴王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是能够让人有痛感,有负面情绪的。当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十分卓越,并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认可承认该人确实很卓越,比自己强,比自己更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拥护和喜爱时,那么,从这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及其拥护者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信息会告诉他自己:那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才是真正的'猴王',而自己则不是。从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自己确实不是'猴王'的信息,就会马上挫伤自己的强烈的“惟我独尊”的猴王心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发现自己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怜的人,这一信息会严重挫伤每个人的猴王心理。而根据猴王心理的特点我们能够知道,被挫伤的猴王心理往往会伴随着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让他很痛苦。一个人的卓越给自己带来的是无尽的 痛苦 ,人的报复心理机制决定了人一定会采取措施给该人以报复。对卓越者进行人身伤害,财物破坏,以及言辞伤害是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现象,除非一个人克制住了自己。
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所以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而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都特别强烈的人,则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发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当然,它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教育的引导,我们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的,这是可以实现的。


IP属地:山东1楼2015-11-22 20:07回复
    摸到我的自卑,我也算摸到宝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11-23 22:25
    回复
      我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loser ,而是一个害怕受伤多加掩饰的liar
      而促使我这样去做的,不是我的精明,而是我的夜晚。
      我在夜晚的时候受伤,那里寒冷、孤寂,只有我一个人。我害怕那样的夜晚的到来。
      那也许只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很小的冲突,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它在我这里,如此地清晰,它影响了我很久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11-25 14:05
      回复
        啊,我仍然向往和渴望白天的太阳,温暖又明亮,就仿佛,夜晚不曾来到过一样。
        也许我没有再见过我渴望的白天,多半是要求太高太多了,我的索取不能满足,好像是贪婪,可我也以为,我是有责任变得更好的
        欲求不满的痛苦,我在向它索要,它不给我的东西
        我为什么要努力?因为这种存在,真的让我觉得,很痛苦。因为我在暗夜里,希望看到天亮。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11-25 14:13
        回复
          接纳,乐观,努力。贫穷的感觉太难受了。可是我就算一直这样叨逼叨地难受下去,又有什么用呢?
          接纳——接纳不够好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够好。接纳自己被拒绝的需要,接纳别人拒绝自己的需要。
          乐观——强烈建议不够乐观的人多和乐观的人在一起,我的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咪蒙。她的乐观简直无敌了~乐观是如此强大又美好的一种正能量,希望你也能拥有。就是她的文里出现在句子。
          努力——我是说→_→努力行动,不是说努力胡思乱想←_←当我……感受到自己的自卑时(是的,感受自己也很重要),我会了解到底是什么给了我这种感觉,进而了解到自己的需要。然后……积极的心理暗示很有用!努力去做能自我满足的事吧~有点难度的就更好了~别怕挫折啦,困难啦什么的,因为当你做到了,会有种很棒的成就感,会带来自我肯定和欣赏~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这本来是我写在空间里的,可是……腾讯不同意发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18 21:2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20 18:33
            回复
              按一般观点,自尊是人们欣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而在社会科学中。自尊一个可以被定量的假定概念,它是人们对自己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情感上的评价。这同时也是自尊评定的理论基础,即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能反映出该对象的自尊程度。从理论角度做更深层次的探讨,自尊被认为是从觉察到的实际和理想上的自我的不一致中产生的,更有甚者,自尊被看作是人们对理想和实际的自己间差别的一种态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1-12 17:28
              回复
                它们经常对来访者当前问题的产生和保持起关键性作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1-13 14:45
                回复
                  心理动力学的思维方式认为,失调的自我感知往往与个体生命早期跟轻视、挑剔的父母的关系有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1-13 16:33
                  回复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进行个案概念化时,所有的解释也只是解释,它不能替代来访者内心的真实,也不能成为来访者的真实,心理咨询师更不能把这些解释生硬地塞到来访者的生活当中。它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唤醒来访者的思考,对其内在情感和想法的面对与体验的能力起到支持作用,促进来访者生命整体感的完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1-13 16:38
                    回复
                      大凡个体都有自己恢复原状的能力,只要时间足够,自己就利用本身的能力而恢复健康的状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1-29 21:09
                      回复
                        价值的条件化(conditions of worth)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然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这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中所讲的价值条件。然而孩子得到的这种有条件的满足常常与他自身的体验相矛盾。例如,一个男孩把一个玻璃杯摔在地上,他觉得很好玩、很快乐,但父母却对他说“你好坏,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可爱”。这个男孩这时体验到一种负性的消极的评价,因为他父母不喜欢他这样做,结果他可能产生歪曲的评价:“我觉得这种行为是不让父母满意的。”而正确的体验应该是:“在我干这件事时,我感到高兴而我的父母感到不满。”孩子在以后的行为中,他就把父母对这种行为的不满作为一种价值条件。为了讨得父母的喜欢不再做这样的事了。久而久之,他就会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内化,把这些观念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一旦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作自己的自我概念时,他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观念的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钱铭怡,1994)。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现实倾向,当他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觉。当对某一行为自己感到满意,而别人没有感到满意,或别人感到满意而自己没有感到满意时,就会出现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协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01 22:06
                        回复
                          心理失调的实质
                          自我概念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的经验与自我观念之间存在着三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个体的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知觉到,被纳入自我概念之中;另一种是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第三种是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以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
                          适应程度低的个体,他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价值的条件化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当符合别人价值标准的经验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时,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改变并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这样做的后果是个体会把其他重要人物或团体倡导的角色当成自己的角色,而失去了对自己个人的认同。通过否认自己的经验已达到被别人肯定和接受,实际是在欺骗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一旦自我概念不是由个人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来定义,而是通过价值的条件化内化了别人的价值,把别人的价值当做自己的价值,但实际上又不是自己的真实价值时,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不和谐。
                          当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经验相冲突时,自我内部就发生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为了阻止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形成意识,他就要建立防御机制,来维持自身造成的假象。这时人就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
                          心理治疗的实质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罗杰斯认为,在影响自我实现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要帮助人们去掉价值的条件化作用,充分利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使人能够接近他原来的真实经验和体验,不再信任别人的评价,而更多信任自己。这样,人就可以活得真实,达到自我概念与经验的和谐,人就会从面具背后走出来,成为他自己。


                          IP属地:山东17楼2020-12-04 09:44
                          回复
                            尊重的需要指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1-04 22:13
                            回复
                              个体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个结点。人际关系会给个体带来焦虑或者安全的心理反应,这会极大地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不安全感引起的焦虑就其本质来讲,源于人际关系,它往往不利于人的自尊的形成。与焦虑相反,安全是一种自信、乐观的情绪状态,它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建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1-07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