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吧 关注:120,074贴子:2,407,626

最近几章争论,与道德法制的关系,与立法执法的关系有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关系,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事实上整个中国的舆论及公知界,都有意无意地将法律与道德对立起来。
仿佛强调了道德,就否定了法律。或者肯定了法律,就必然反对提道德。
这种看法既普遍,也非常错误。有人甚至说,只要谁提道德,就是反法制,反现代民主。
道德和法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道德和法制其实都是国家和社会制定的,给国民和社会成员的规矩,都是规矩。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德是原则性的规矩,大而模糊的规则。而法律是细则,明确且孤立。细则更容易被执行,而原则则容易导致解释和执行的争议。
原则是为了在细则没出来之前,来约束每个成员。而细则则是违反了,被追究,被执行。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系,立法和执法的关系。
所以说,规矩不能只有细则,不要原则。因为缺乏了原则性的规矩,人们就无法在细则未出台之前自我约束,而容易导致出现危害社会的言行。而如果有了细则,却以原则性的规矩来解释,产生模糊而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就危害到了法律这一规矩的有效及实行。也就是说,光有了原则性的规矩,却不进一步变成细则,不利于执行,同样不能让国家和社会的规矩完善,从而导致国家和社会治理出现漏洞和巨大问题。
事实上,法制及法律对违反的人的惩罚一般人都不会看不到,也都会重视。但很多人会忽视,有人会无视,道德对违反之社会成员的惩罚。
一个社会的道德惩罚,往往是被社会孤立,被社会边缘,被集体贬低蔑视。事实上,比法律对违法人员的惩罚还要严重,且深远。一些人成为社会的所谓贱民,其实都与其前期或者前辈,违反了道德有关。也正是因为道德的惩罚相比法律的惩罚还要严重,所以,在道德得到贯彻的社会,人们都非常注重自觉遵守道德。
说到这里,说明,任何规矩都必须讲究表彰和惩罚,表彰和惩罚越昭彰鲜明深刻,社会的成员执行起来就严格,循规蹈矩才能成为社会的普遍和必然现象。
任何违法道德,违反法律等社会规矩的多的社会,与这个社会的表彰和惩罚不严格有直接关系。并非是道德或者法律本身有问题,而是立法和执法的人有问题。
所以,我本人是很赞赏儒道最近几章的描写,以及火大本人的,给火大及本书点赞。
能以圣元大陆为背景对比现实,发人深省,不正是文学艺术作品最大的积极意义所在吗?


IP属地:四川1楼2015-10-14 09:34回复
    刑不上大夫,就是一个道德规定,是一个原则。某大夫犯法,不定罪,就是具体案例,援引处理的方法,就是这个原则。
    制定这个原则的原因,是为了在规则上向优秀且社会贡献大的那部分社会成员倾斜,也是为了突出道德的权威。在一个社会混乱不堪,各种规矩无从依据的时候,通过这种原则的制定,来减少社会高层的互斗的残酷,带给整个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向上进步,成为精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在当时的皇权下的大一统体制下,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社会的分工,有助于规则的明晰和制度,以及执行。事实上,也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在东西方文化及科技交流非常紧密的近现代社会,在皇权被打倒之后,这种原则性的道德规矩,就不适用了,就必须得改。但自北洋政府开始,依然有维护如此规矩的倾向,直到最近才略有改观。
    任何规矩都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阶段性得到调整。否则不但无助于社会的秩序,反而危害社会的规矩和稳定。


    IP属地:四川3楼2015-10-14 10:05
    回复
      事实上,任何社会都会有社会分工,有权重地位的高下之分。而对应于其责任及贡献的,不但有权力,还有利益分配。只有责权利的分配对应合理,这些成员才会负责卖力地参与社会管理,给社会出力。
      而现代社会,对应于这些士大夫的利益,不需要在法律上搞特权,搞例外。因为法律只要存在例外,就不严密,就必须引起整个法律体系的漏洞和根基。这些士大夫的利益可以用其他方式得到解决,比如,拥有更多的利益分配和工资,一些有限且在位的特权等等。
      法制社会,并不排斥道德。如果要完善法制社会,必然针对道德,那么原因也是因为道德的原则条款本身,需要修改和改进。而不是道德本身,是祸害和罪魁。


      IP属地:四川4楼2015-10-14 10:12
      回复
        所谓内圣外王,外儒内法,都是指儒家其实是讲究儒法统筹和统一的。儒家提倡的道德,与法家提倡的法制,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后期,早就被整合在一起。
        道德是原则,法律是细则。道德指导法律的制定,指导立法,而一旦立法,则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尤其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时候,道德的原则就是人们暂时的依据。
        比如,禁止反人类,就是一个原则,这就是一个道德条款。那么何为反人类,就可能会引发很多很大的争论。
        但无论如何,不能对人类造成直接危害,这一点不会有歧义。那么,遵守这一道德约束的科学家就不会直接去克隆人类。
        而如果没有这个道德约束,那么,疯狂的科学家就会无所顾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等到出现了大灾难,人类才想到了立法禁止,恐怕已经于事无补。
        这个例子,就是说明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人类的社会规矩更合理更健全。


        IP属地:四川5楼2015-10-14 10:21
        回复
          法律是禁止条款,而所谓提倡,鼓励等文本的条款,其实是无法被执行的。道德是原则条款,有比较大的回旋空间。所以,执行道德只能是前置和模糊的,不能代替法律。
          法律同样也无法取代道德。
          在任何社会,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辅助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IP属地:四川6楼2015-10-14 10:32
          回复
            在天朝人眼里,法不责众!而且道德是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律很难实行


            IP属地:浙江7楼2015-10-14 10:41
            收起回复
              说的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14 10:50
              收起回复
                阁下不会是学法律的吧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10-14 10:51
                收起回复
                  很浅显但深刻的道理,给楼主点赞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5-10-14 10:51
                  收起回复
                    学到了!
                    虽然楼主的某些想法仍旧有争议性,但这并不妨碍我给楼主一个赞!


                    IP属地:辽宁12楼2015-10-14 11:11
                    收起回复
                      上午后来有事耽误,现在继续。
                      圣元大陆的时代,相对于我们现实的地球,是在宋朝之前。而宋朝则是儒家真正将诸子百家的精华整合进自身,融为一家的时代。
                      也就是说,儒道至圣的时代,诸子百家还未整合进儒家,所以,所谓的圣道难免会有相互冲突。
                      所以,我一直认为,火大以宋之前的时代为锲入点,非常精准和到位。也一直认为,本书将以儒家整合其余圣道为最终目的和方向,正如书名:儒道至圣。
                      方运就是整合其他圣道为一家的开创者,执行者。而儒家整合其他圣道之后,会凝聚人族的集体力量,开创一个强大的新时代。
                      那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就无法回避,必然会涉及并引出讨论。
                      而这也是本书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关键处。讨论越多,越深刻,将造福现实社会和国人。


                      IP属地:四川13楼2015-10-14 19:37
                      回复
                        有很多人比较迷信法律,认为只要全面建设法治,就能革除积弊,让社会焕然一新。尤其是现代人,接受了很多西方法律及西方社会观感的影响,似乎认为照搬西方的法治体制,就能解决中国的始终不能解决的问题。
                        其实我也非常支持加速完善法制,完善法律。
                        但是,完善法律不能丢弃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甚至可以称为法制的基础,因为所有的法律都要以符合本国本民族的基本道德观为前提和准绳。而本国本民族的基本道德观,又是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应的。
                        比如美国的法治,是宪政体系。而美国总统宣誓时手按《圣经》这种惯例就是其本国文化的体现。任何社会的规则都与这个社会接受的文化紧密相关的。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就是这个社会的集体共识。
                        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显然并非与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日本人一样。所以,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原则,也与这些国家的道德原则,有相当的差别。文化差异,导致道德原则的差异,正体现出不同的人类族群的集体共识的不同。
                        而道德原则有差别,则相对于的法律也会有差异。比如死刑的认识和采用,就是道德原则对法律细则的决定性影响。


                        IP属地:四川14楼2015-10-14 19:55
                        回复
                          不知道从那里听来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10-14 19:55
                          收起回复
                            最新一章,方运强力的武力镇压一个村,以及对死刑的发言,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基于道德的本国认识,对死刑和暴力镇压的处置原则。
                            说远一点,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奉行的王道,西方及日本人笃信的是霸道。事实上,王道并非是始终温良恭谦让,王道是建立在自身强大无比,建立以强者的身份对待弱小落后的他国他民族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大度忍让甚至让利的。王道的本质,依然是主导权独享,只不过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随时试图反抗和造反。王道的实行,是求的宁静致远,是可持续的始终主导权的把握。
                            按照中国文化,儒家的精髓,中庸思想,就是为了折衷不同的极端,以循环往复,生息不绝。在暴力和文明的两个极端的关系上,也同样如此。


                            IP属地:四川16楼2015-10-14 20:04
                            回复
                              我们换个说法,事实上,方运是拿这个村来做典型,是以典型样板来昭示自己的道德主张,这就是在宣誓自己的所谓圣道。
                              不可能今天屠一个村,明天杀一个镇。如果这么做,就失去了宣誓道德,进而鼓励法治的最基本目的。
                              所有的道德建设,都是以树典型,立样板开始的。古代中国建立那么的牌坊,甚至忠义、孝悌、贞洁牌坊,都是为了宣传道德,普及道德。原因就在这里。


                              IP属地:四川17楼2015-10-14 2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