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吧 关注:49贴子:2,987

克罗齐与中国现代文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克罗齐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以直觉表现论为核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现代美学家与批评家朱光潜一到英国留学最早了解到的西方美学家就是克罗齐,而且在他最先介绍欧洲批评家的系列文章中,对克罗齐推崇备至。在朱光潜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文艺心理学》(初稿完成于1931年,1936年出版)中,克罗齐的直觉说作为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予以阐述,在定稿中,专列一章对克罗齐美学作出全面的评述,其最具独创性的著作《诗论》(初稿约成于1932年,1943年初版),也是以克罗齐美学作为其核心的理论支柱,融合中西诗歌观念,梳理中国诗歌的形式流变。朱光潜翻译的第一部西方学术著作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①],然后又出版了专著《克罗齐哲学述评》——这也是朱光潜学术著作中惟一的一部以一位学者为研究对象的。1950年以后,朱光潜和克罗齐的关系成为批评对象,正是克罗齐美学的直觉论促使朱光潜与其着意区分,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实践论的观点,晚期朱光潜致力于维柯《新科学》的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因为克罗齐对维柯的极力推崇。由这样一种简括的叙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克罗齐美学在朱光潜学术历程中的作用。在本章中,我们将细致深入的考察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接受。


IP属地:上海1楼2015-09-12 10:09回复
    第一节 初步介绍,极力推崇
    1925年,朱光潜考上公费留英名额,到爱丁堡大学读书,非常渴望了解欧洲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当时正值欧洲学界中,克罗齐美学、哲学、史学理论声名藉藉,最为风靡的时代,在美学领域,正如美学史家K.E.吉尔伯特和H.库恩所言:“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替时期,及以后至少25年间,贝奈德托·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直觉的理论,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②] 克罗齐的历史学名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是惊人新论,在史学理论方面突破了实证主义的历史观,在英国学者柯林伍德等人的倡导和阐释下,尤其风行英伦。朱光潜与一般的中国留学生不同的是,此前已经在香港大学经过了5年英式教育,掌握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对于当时最新的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成果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已经较深入地接触了西方学术,所以他一到英国,不需要再过语言关,也不止于基本的学术训练,而是自觉地迅速扩展自己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视野,不仅深化了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写出了两部变态心理学专著《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派别》,他的兴趣还扩展到了欧洲文学和哲学,因此他积极关注欧洲文学界和哲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如他对于当时逻辑学最新的成果数理逻辑也了解颇深,完成了一部介绍数理逻辑成果的著作《符号逻辑》,不过,根据他的学术历程的内在逻辑,他的学术重心最终落到了美学上。对于这一发展过程,朱光潜早在1936年,就作出了明确的反省和总结,他在《美学的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籍》一文中说:


    IP属地:上海2楼2015-09-12 10:09
    回复
      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和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种种问题;因为欢喜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与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趣味上的个别差异;因为欢喜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书籍,这么一来,美学成为我所欢喜的几种学问的联络线索。[③]


      IP属地:上海3楼2015-09-12 10:09
      回复
        克罗齐作为当时声名赫赫,最为流行的美学家自然容易进入他的视野,使他受其影响。朱光潜自己后来就回顾说:“我学美学是从学习克罗齐入手的,因为本世纪初期克罗齐是全欧公认的美学大师,我是在当时英美流行的美学风气之下开始学习美学的,……”[④] 当然,具体来说,朱光潜之最早知道克罗齐其人,又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IP属地:上海4楼2015-09-12 10:10
        回复
          朱光潜刚到爱丁堡时,住在学校附近的旅馆中,旅馆中还住了一些爱丁堡大学的教师,他们经常一起用餐,很自然地有一些交往,餐桌上和餐后,有时聊聊家常,有时也聊聊学术性话题,其中一位叫汤姆逊,是历史系的讲师,对克罗齐非常着迷,经常和朱光潜谈到克罗齐——此前朱光潜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克罗齐的名字——讲到他的精神(心灵)哲学,也讲到他的绝对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认为历史就是普遍精神的具体体现,当然也讲到他的美学,谈及他在当时欧洲哲学、史学、美学界的影响力,朱光潜受其影响,开始学习克罗齐美学。不久,他就写了一篇关于克罗齐美学的介绍性文章——《欧洲近代三大批评学者(三)——克罗齐》,对克罗齐极力推崇,称他是亚里士多德以后,以第一流哲学家而从事文艺批评者,欧洲首屈一指的人物。他认为克罗齐从历史学的基础上树起哲学,从哲学的基础上树起美学,从美学的基础上树起文艺批评,根源深厚,他关于美学上的种种革命性见解,即使不能确定,也极富于启发性。应该说朱光潜这时已抓住克罗齐美学的几个基本特点,那就是他的美学、哲学和历史学是贯通一气的,他的美学观念中充满了让人觉得具有很强陌生感,因此刺激、启发人思考的论断,但这些论断有时违背常理,让人怀疑。不过在这篇文章里,朱光潜并没有对克罗齐美学作出怀疑性的批评,也没有涉及他的哲学和历史学,而是以褒扬的态度介绍克罗齐的美学新见。


          IP属地:上海5楼2015-09-12 10:10
          回复
            朱光潜认为克罗齐的全部美学都是从“美术即直觉”[艺术即直觉]这样一个基本的论断出发,这样一种论断就决定了其美学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别。因为艺术是直觉,直觉是一种精神活动,心灵现象,所以艺术作品[包括文学]并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印刷出来的文本,不是演奏出来的乐曲,不是嵌在画框里的画,也不是表演出来的舞蹈,这些都是物理的形态,而艺术在物理形态之前就存在了,只不过借物理方法得以记载下来。艺术与功利活动无关,在克罗齐看来,不仅艺术活动的物理记载是实用的、功利的,把产生快感当作艺术直觉的特点也是功利主义的谬误。同样,艺术即直觉,也表明艺术和道德是无关的,直觉与意志,美与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艺术是直觉,不含意志,是超道德的,不能以道德的标准加以评价。艺术的直觉是不涉概念和理性的,是单纯的具体的意象,是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这种意象也不是传统所说的典型形象,因为典型形象涉及到类的判断、理性的思考。这就否定了美学上的唯物主义、享乐主义、道德主义、概念主义,这些是传统美学观的误区,也是克罗齐从对以往美学观的否定来显示他的美学观的特点。


            IP属地:上海6楼2015-09-12 10:11
            回复
              朱光潜从正面阐释了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这一基本观念的理论内涵。艺术是直觉,直觉的成品是意象,而且艺术的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是不同的。一般的意象即非艺术性的意象只是零落错乱的,缺乏感情的熔铸,心灵的整合,因此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艺术的意象则具有整一性[朱光潜的表述是单整性,英文词是uinty]的特点,是经过心灵的综合而形成的统一的有生命力的意象。朱光潜认为,在心灵的创造性综合成意象的过程中,背后的支配力是情感,艺术的直觉就抒情的直觉,也是抒情的表现,就是把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表现出来,而情感的背面又有全人格的阴驱潜率,所以艺术的直觉实际上是艺术家整个人格的表现。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艺术,传统的叙事文学、抒情文学之分就是没有把握住文学艺术的抒情性本质。


              IP属地:上海7楼2015-09-12 10:12
              回复
                但朱光潜当时显然缺乏对克罗齐哲学体系内在逻辑的整体把握,对其美学思想的介绍也还是流于浅易和零散,对克罗齐美学的关键性概念——情感在心灵活动特别是在直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陈述,不太准确。他认为“在心灵的创造作用中,背面的支配力是情感”[⑤], 而在克罗齐的理论中,情感尽管是直觉的对象和基础,但只不过是被动的材质,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产生的情绪素材,是模糊不清的,需要心灵的直觉进行创造性的综合,才能得以表现,不能看作是支配着心灵活动的因素,朱光潜在这里把他所接受的经验心理学知识作为背景去理解克罗齐哲学和美学,就出现了上述尚可斟酌的表述,克罗齐本人认为心理学与其说引人走向哲学不如说引人离开哲学[⑥]。


                IP属地:上海9楼2015-09-12 10:14
                回复
                  第二节 阐述引证,折衷调和
                  1928年7月,朱光潜在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不久就到伦敦大学学习,同时还在巴黎大学注册,经常过英吉利海峡到巴黎去听课,其中有些专业课程使他受益非浅,甚至超过伦敦大学,如巴黎大学文学院长、著名文论家德拉库瓦(Delacroix)开设的“艺术心理学”课,就使他深受启发,由此起念写他的第一部美学著作《文艺心理学》,1931年,他完成了这部著作初稿的主体,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到1936年,增加了5章,成为定稿,由开明书店出版。可以说,《文艺心理学》完成和出版,奠定朱光潜作为一个美学家的第一块学术里程碑。


                  IP属地:上海10楼2015-09-12 10:17
                  回复
                    《文艺心理学》中,朱光潜所理解的克罗齐的直觉说成为最重要的文艺心理学原理,而且克罗齐也是朱光潜唯一以专章加以批评的美学家,由此可见克罗齐在此书中地位之重要。不过在初稿改变为定稿的过程中,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理解和评价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9-12 10:17
                    回复
                      在这新添的五章中,我对于美学的意见和四年前写初稿时相比,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变迁。从前,我受从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的束缚,以为美感经验纯粹地是形象的直觉,在聚精会神中我们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旁迁他涉,所以抽象的思考、联想、道德观念等等都是美感范围以外的事。现在,我觉得人生是有机体;科学的、伦理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辨,在事实上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因此我根本反对克罗齐派形式美学所根据的机械观,和所用的抽象的分析法。这种态度的变迁我在第十一章——《克罗齐派美学的批评》——里说得很清楚。我两次更改初稿都以这个怀疑形式派的态度去纠正从前尾随形式派所发的议论。我对于形式派美学并不敢说推倒,它所肯定的原理有许多是不可磨灭的。它的毛病在太偏,我对于它的贡献只是一种“补苴罅漏”。做学问持成见最误事。有意要调和折衷,和有意要偏,同样地是持成见。我本来不是有意要调和折衷,但是终于走到调和折衷的路上去,这也许是我过于谨慎,不敢轻信片面学说和片面事实的结果。[⑦]


                      IP属地:上海12楼2015-09-12 10:18
                      回复
                        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来说,朱光潜虽然不是有意调和折衷,但他无意地走到调和折衷的路上,对于准确理解和介绍克罗齐美学也是有相当大的欠缺的。《文艺心理学》的名称就告诉我们,朱光潜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理论的,事实上,该书从篇幅上看,主要也是介绍美感经验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如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等等,与克罗齐的思辩性的美学、哲学体系思路颇不相同,也是克罗齐极力反对的,朱光潜对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理解,正是把直觉当成了一种心理经验,因此在陈述中,就强调直觉中凝神关注,不涉利益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这种心理状态中,主体性格、情趣与形象的融合:


                        IP属地:上海13楼2015-09-12 10:19
                        回复
                          无论是艺术或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叫你觉得美,它一定能在你心眼中现出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副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或图画必定在霎时中霸占住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这种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形象是直觉的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其实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
                          物我两忘的结果是物我同一。观赏者在兴高采烈之际,无暇区别物我,于是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在无意之中,我以我的性格灌输到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⑧]


                          IP属地:上海14楼2015-09-12 10:20
                          回复
                            这与克罗齐自己对于直觉的界定与阐释有相当大的差别,克罗齐的直觉实际上就是心灵的先验综合,强调的是心灵为主体的感受[feeling情感]赋形,他以思辩的方式,辨析直觉的知识与逻辑知识的分别[这一点朱光潜也作了较充分的介绍],辨析直觉与知觉,感受、联想、表象、表现的关系,尽管多少有一点心理经验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严格的逻辑思辩,和朱光潜以心理经验来解说直觉是不相同的。当然,从对直觉的具体内涵的理解而言,也有几个方面的区别。


                            IP属地:上海15楼2015-09-12 10:21
                            回复
                              第一个区别是,克罗齐认为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认识的起点,在直觉界限以下的是模糊的感受、印象、感觉、冲动、情绪,或无形式的物质,这无形式的物质,就其为单纯的物质而言,心灵永远不能认识,心灵要认识他,只有赋予它以形式,把它纳入形式才行。这一赋予形式的心灵活动,就是直觉,直觉产生具体的形象,即意象,也就是直觉品。[⑨] 而朱光潜则认为在直觉之前,物质是有形象的,直觉把外物的形象和主体的感情融合为一体,就形成意象——他有时也用形象一词表达意象的内涵,这个时候,形象不是物质的形象,而是融合了感情的形象,即意象,但这种用法容易引起误解。——这种源于本体论的不同理解同时又引起朱光潜所理解的直觉与克罗齐直觉的第二个差别。


                              IP属地:上海16楼2015-09-12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