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这个被现在的非主流小朋友们玩坏掉的主题被人们冠以另类中的另类,人们误认为这种东西信仰一切黑暗的东西,其实不然,撇开文化宗教层面不谈,单论哥特摇滚这个分支我们就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要了解何为哥特,我推荐Mick Mercer的《Gothic Rock》。如下图: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9f0ebcf92dda144da096cba82b6d009/6054b319ebc4b745568ef8cacafc1e178b8215d0.jpg)
Mick Mercer是哥特圈中的风云人物,歌迷中的教父,倾其一生研究报导80年代,哥特,后朋克,朋克这些亚文化。(他有免费的网络杂志下载) 这本‘哥特摇滚’是他的经典之作,一本乐队词典+珍贵老照片图集。这本书彻底地道明了goth这个词的概念,同时也彻底地颠覆了我们之前一切天真的意淫。国内的goth或者说对哥特亚文化感兴趣的人应该都曾想过这个问题:到底goth的生活态度或者说意识形态是什么?真的如网络所描述,阴暗,幽闭,不快,享受痛苦。。。?随着进入这个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其实已然感到苗头不对,似乎大方向就是错误的,终于,这本书完全毁掉了goth这个词传达的温情脉脉,Mick Mercer的答案是: goth是令人不快的,作呕的,粗俗的,下作的,脑子有毛病的,让人敬而远之的盲流。。大量贬义形容词,最后还有一点:他们普遍对法国精神有问题的哲学家感兴趣。。。 如果当时我是看着这样的介绍接触这个亚文化的,我是绝不会跟随它的。我想也没有人会,所以说哥特作为亚文化来讲还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当代的人们自然不用顾虑许多,当代哥特文化基本等于音乐+服装+社交。
对于80年代哥特,我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是Bauhaus, Sisters of Mercy, Siouxsie & the Banshees, The Cure, The Mission, Fields of Nephilim。但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大牌被我们或者说我国的信息传递者,翻译者,宣传者忽略了,比如说The Cult, The Dancing Did, Skeletal Family, Specimen, Alien Sex Fiend, Sex Gang Children, Danielle Dax,Flesh for Lulu。哥特在当今让我愈发感到是个‘不可知’的概念,他们是如此地封闭和紧密,几乎与主流社会,独立音乐完全隔绝开来。而主流社会完全秉承着它一贯的愚蠢的好奇心,猜测杜撰着‘goth’这个词并且自得其乐。现在很多goths不再自称是goths,而全部对外宣称是deathrocker,并以deathrock的形象示人,并投入到雨后春笋般的deathrock新乐队挖掘当中去了。goth这个词再次被goths拱手让人,再次成为了侮辱人的工具。 当代真正的goth秉承着deathrocker的特点:玩笑人生,唱片收集狂,坚持地下,紧密团结。。。而纵观这个圈子,却是如此独特,想想除了goth还有哪种亚文化有自己的节日,专门俱乐部,聚会和数不胜数的大合集?这个21世纪催生的哥特圈,像个向内坍塌的白矮星,早晚会变成真正的黑洞。
话归正题,哥特摇滚是从后朋克发展演变过来的一种风格,继承了后朋克冰冷的合成器声响和机械的鼓机,并且在将后朋克阴冷、悲观的情绪无限放大的同时赋予自己超自然的神秘属性。跟后来那些被人们自以为是贴上哥特标签的金属音乐不同,哥特摇滚更重视情绪渲染和由内向外的心理建设,让听众不寒而栗。可惜的是,八十年代末以后,随着以死亡金属(Death Metal)和哥特金属(Goth Metal)的崛起,哥特摇滚逐渐为大家所淡忘。今天推荐的是14-15年上半年部分作品。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9f0ebcf92dda144da096cba82b6d009/6054b319ebc4b745568ef8cacafc1e178b8215d0.jpg)
Mick Mercer是哥特圈中的风云人物,歌迷中的教父,倾其一生研究报导80年代,哥特,后朋克,朋克这些亚文化。(他有免费的网络杂志下载) 这本‘哥特摇滚’是他的经典之作,一本乐队词典+珍贵老照片图集。这本书彻底地道明了goth这个词的概念,同时也彻底地颠覆了我们之前一切天真的意淫。国内的goth或者说对哥特亚文化感兴趣的人应该都曾想过这个问题:到底goth的生活态度或者说意识形态是什么?真的如网络所描述,阴暗,幽闭,不快,享受痛苦。。。?随着进入这个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其实已然感到苗头不对,似乎大方向就是错误的,终于,这本书完全毁掉了goth这个词传达的温情脉脉,Mick Mercer的答案是: goth是令人不快的,作呕的,粗俗的,下作的,脑子有毛病的,让人敬而远之的盲流。。大量贬义形容词,最后还有一点:他们普遍对法国精神有问题的哲学家感兴趣。。。 如果当时我是看着这样的介绍接触这个亚文化的,我是绝不会跟随它的。我想也没有人会,所以说哥特作为亚文化来讲还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当代的人们自然不用顾虑许多,当代哥特文化基本等于音乐+服装+社交。
对于80年代哥特,我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是Bauhaus, Sisters of Mercy, Siouxsie & the Banshees, The Cure, The Mission, Fields of Nephilim。但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大牌被我们或者说我国的信息传递者,翻译者,宣传者忽略了,比如说The Cult, The Dancing Did, Skeletal Family, Specimen, Alien Sex Fiend, Sex Gang Children, Danielle Dax,Flesh for Lulu。哥特在当今让我愈发感到是个‘不可知’的概念,他们是如此地封闭和紧密,几乎与主流社会,独立音乐完全隔绝开来。而主流社会完全秉承着它一贯的愚蠢的好奇心,猜测杜撰着‘goth’这个词并且自得其乐。现在很多goths不再自称是goths,而全部对外宣称是deathrocker,并以deathrock的形象示人,并投入到雨后春笋般的deathrock新乐队挖掘当中去了。goth这个词再次被goths拱手让人,再次成为了侮辱人的工具。 当代真正的goth秉承着deathrocker的特点:玩笑人生,唱片收集狂,坚持地下,紧密团结。。。而纵观这个圈子,却是如此独特,想想除了goth还有哪种亚文化有自己的节日,专门俱乐部,聚会和数不胜数的大合集?这个21世纪催生的哥特圈,像个向内坍塌的白矮星,早晚会变成真正的黑洞。
话归正题,哥特摇滚是从后朋克发展演变过来的一种风格,继承了后朋克冰冷的合成器声响和机械的鼓机,并且在将后朋克阴冷、悲观的情绪无限放大的同时赋予自己超自然的神秘属性。跟后来那些被人们自以为是贴上哥特标签的金属音乐不同,哥特摇滚更重视情绪渲染和由内向外的心理建设,让听众不寒而栗。可惜的是,八十年代末以后,随着以死亡金属(Death Metal)和哥特金属(Goth Metal)的崛起,哥特摇滚逐渐为大家所淡忘。今天推荐的是14-15年上半年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