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拳吧 关注:312贴子:623
  • 9回复贴,共1

转帖 恩师马胜利著 <我的绵拳缘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上海杨浦区长大,又从小到大没有间断地练武,认识练拳的人实在太多了,其中就有很多练绵拳的。杨浦区是上海绵拳的“老窝”之一,聚集着许多绵拳高手和爱好者,所以,只要你是个老练拳的,就没法不认识几个练绵拳的。 
    我小时候曾经跟冯阿毛老师练了很多年的石担、石锁,冯老师虽然以练石担、石锁著名,但是他也跟孙福海祖师练绵拳,所以我在练石担石锁的同时,也跟冯老师学了一点绵拳的架子。冯老师的学生里也有不少练绵拳的,比较有名的是施和平(何柄),他跟我现在的师父卜兆荣先生是师兄弟。冯老师还经常代我去老前辈田其芳、罗德伦等先生家里玩,他们也指导我一些练法。但是当时年轻,尚未领会传统武术的好处,满心思的摔跤、散打,对以功力见长的绵拳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没有花心思去学,更别说下功夫去练了。 
    后来逐渐长大了,我又跟顾祝卿先生的徒弟杜国仪玩得很好,杜在顾先生的门人里是比较有威望的,所以通过他又认识了许多顾门弟子,象刘保元、彭民福等等,关系也很不错。但我当时还是不想学绵拳,只在心意拳上下功夫。 
    再后来随着拳学认识的提高,我逐渐认识到了绵拳的高妙之处,于是对杜国仪说:阿杜,我想学绵拳了,你给我介绍一个老师吧。杜说:卜兆荣功夫很实,你跟他学不错。所以,他就将我带到卜老师家中,我一看,啊!见过。原来我当初在东亚武术院任副院长的时候,卜老师就跟施和平一块来玩过,而且当时还给我讲了拳,只是我没心思学,当然缘分也就错过了。不过这一次神使鬼差的,又把缘分补了回来,这真是我的福分啊!!! 
    我练拳几十年了,跟卜老师练绵拳,真是眼前又打开了一重天。我真是幸运啊,跟卜老师练拳,我才真正找到了家,这种归宿感——令人满足!令人愉快!!令人奋发!!! 
    卜老师师从王松荣师爷的时候身患重病(肺结核),这在当时是绝症。所以,卜老师不能象别的师兄弟那样猛练,而是悠着劲儿地慢慢练,没想到不几年下来,病练好了,还落了一身好功夫,被圈内誉为“巧手卜兆荣”。这是很高的一个称谓,因为绵拳讲究“力不打拳,拳不打功,功不打巧,巧不打妙。”当年祖师爷孙福海被誉为“江南妙手”,当得一个“妙”字,可谓出神入化。 
    绵拳称“妙”,可谓深合禅理。妙行无住,才能绵绵不断,不断者,生生不已也。只有生生不已,才能一气贯穿,只有一气贯穿,才能真正绵绵不断。这是深层次的内在生发、以理任事,不是简单、外在的所谓“劲断意不断”之流可比。 
    绵拳之“妙”,在于它理事一如,不囿招法。它不是一般拳术那样,一招一招地练,希图最后将招法化开,或者进行招法的组合变化(也可理解谓劲的衔接变化)。但绵拳之“妙”,在于它一上来就认为此路不通!它是从根本上就摆脱了“有形到无形”的渐进之路,而是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无法之法”的修炼。这是拳术中的“顿悟”法门,从不可下手处下手,逼你在不能转身处悟出相当高的拳法境界。 
    这不是玄中说玄,而是绵拳修炼的切实之路,也就是说,绵拳具备一整套无法之“法”,是可以通过身心的感悟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而获得拳学大道的。当然,有人或许不信,但是缘分自在人心。本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境界都是随缘而得的,不信是我见,我见是执,是得道的最大障碍。世人都说得道难,实际上是去除我见难,我见一去,道不远人。 
    绵拳是大道,道赋有缘人。我练绵拳八年,可谓脱胎换骨,其中所得,这是妙不可言。不过,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绵拳门内那种相互倾心相见,彼此通融爱惜的同门情意。这在以“窝里斗”著称的武术界,可谓奇迹。这说明什么?说明一门好拳能够将人的心性练平和,也只有心性平和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拳学境界。 
    我爱绵拳,更爱我的师父以及绵门的风气。愿我师父长寿!愿绵拳长青!!愿绵门的和睦之气能够开启武林的一代新风!!! 
    这是我跟绵拳的缘分,立此存照,愿与天下共勉,齐证龙象! 

                                                                  马胜利




1楼2008-05-22 23:58回复
    我崇拜无比的恩师,佛法修为很高指点我做人的恩师,将我真正带进武术殿堂的恩


    2楼2008-05-23 02:01
    回复
      • 202.103.21.*
      好贴,情真意切,强烈支持!


      3楼2009-06-07 11:37
      回复
        • 118.254.148.*
        与楼主一样,也是马老师将我带进武术的殿堂。想马老师出本有关绵拳的教材,让我等爱好者开开眼界。


        4楼2009-11-28 00:50
        回复
          武术之精华尽在民间,佩服!


          6楼2010-09-20 20:00
          回复
            刚开始练了一个月,就觉得累.....


            7楼2012-02-10 09:14
            回复
              绵拳、长拳之由来;
              http://tieba.baidu.com/p/1565363761


              IP属地:广东8楼2012-08-26 10:52
              回复
                写的真情实感 确实现在互相欣赏越来越少了 绵拳掌门人孙老师一直以团结同门为己任 发扬光大绵拳为目标 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福祉全人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7-04 07:41
                回复
                  我也来一发,是个书痴,江阴人,爱好国学,如道德经。几年刚遇到我师傅,还没开始学。希望我能学好,学精。以后来上海与诸位切磋,提高能力。反正离得也不远,开车1.5小时。


                  11楼2014-09-25 20:02
                  回复
                    马老师会的真多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9 16: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