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这几年在海南几乎已经家喻户晓,海南三宝中必有砗磲。外来的客户,对砗磲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旅游产品海螺贝壳层面,起码,我们无须简单地重复砗磲的读法和基本常识了;经过近年来市场的追捧和认可,砗磲声名于珠宝界文玩收藏界已不再是陌生。
砗磲是几百上千年生长而成的有机大贝,短期难以再生的珍稀资源,受海底微生物腐蚀及海浪长期冲刷不断被破坏分解,数量存量日益减少,虽然我们无法探知海底究竟还有多少砗磲,但据来自出海渔民的说法,南海可以采捞的砗磲已是所剩无几,三五年后甚至无贝可捞。难怪有关人士不停地大声呼吁:珍惜砗磲,合理开发和使用......
砗磲资源十分稀缺有限,但怎样利用才是合理呢?
在潭门砗磲产地,砗磲的使用普遍是将整贝切割成拳头巴掌般片料及拇指大珠料等,为寻求玉化极致精品不惜七卸八块化整为零,剩余更多碎片或边角小料比比皆是,且大部分只能当是废料丢弃了,这种将原贝纷纷切割做法无论怎样结果但看着总让人心痛和婉惜不已,因为好端端千年成器的宝物瞬间支离破碎了,虽然加工成品出来销路不差甚至供不应求,但销售仅仅是原料加人工成本流通在低端旅游市场而已,少有人当其是珠宝并展现其珠宝品质和价值来。
砗磲属于珠宝,但实际中,这种利用是否合理是否能体现其珠宝品质来呢?有人眼看市场的现状认为这是破坏甚于利用,明显杀鸡取卵行为,甚至千年功业毁于一旦了,因此撰书呼吁:珍惜砗磲,否则将来以克论卖就会后悔莫及……但是这种文章转了又转,砗磲产品还是依然故我畅销在旅游市场没有一丝改变,甚至当是水果盘卖,有业内人士为此痛心疾首说:砗磲生长千年,再有千年玉化,2000年的宝物按年份来算一年抵不了一元钱啊!何止浪费简直是在作贱呢!事实可见,一方面砗磲资源减少,濒临枯竭,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又在低端消耗和浪费,且愈演愈烈,没有停止之势。
砗磲市场开发至今,从简单珠子到精美雕件,从白料到玉化精品,产品应有尽有,但客户还是半信半疑说:
比玉还白吗?
比玉还润透吗?
和田白玉和砗磲如何区分?
能辟邪?
是佛宝吗?
……
笔者曾和一些从业者及雕刻师傅沟通,目前砗磲产品模仿了玉器题材为主,千篇一律地照搬照抄,少有突破和创新,更少有利用砗磲独特个性量身定做其特色产品,而且,砗磲作品加工制作也是根据从业者或雕刻者的个人喜好而定夺,随意性强且缺少构思设计,特别是题材创作和文化内涵方面受商业因素局限,存在明显脱节和断层,成品出来也是一般玉石产品无异,如出一辙,如果和众多玉器产品混淆一起,自然而然被淹没其间云深不知处了,这一点从近几年来珠宝展会或玉雕大赛可以看出,砗磲作品虽有参与,但因为没有把握和突出其个性特色,没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到之处,特别在工艺上也少见大师手笔,因此在众多玉雕作品里难以发现亮点,更甭想脱颖而出了。因此,有必要再思考并重新认识砗磲,挖掘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市场定位的。
砗磲进入市场被认识至今,不乏奇珍异宝,原贝千年成器何尝不是天造地设之艺术大宝,价值连城的砗磲怀珠以及黄岩特色的多彩异色砗磲等,一浮出水面便被有缘人天价收藏,看潭门店家微信炫宝,在灯光下透明油润光泽的极品砗磲以及色彩鲜红如血般深红砗磲等让人垂涎欲滴,连店家都流着囗水珍爱无比甚至不忍出手。但是,精料好贝之后却少见有精彩作品问世,要么粗制滥造要么依葫芦画瓢纯粹复制模仿要么简单没有工艺……经得起玩味并达到艺术水准的作品并不多,难有一鸣惊人的,面对完全依照玉石标准复制出来的产品,笔者不禁担心:砗磲最具亮点的最白物质,砗磲的有机生命,砗磲的强大磁场,砗磲的佛性等特征好像都没有在作品当中展现且不自觉地被忽略了,特别是,具有砗磲生命标志的天然纹理,却让人吹毛求疵当是暇疵批判,为之揺头叹息,直欲将砗磲彻底改造成传统玉石一样才肯罢休,再者,砗磲雾化现象,更在传统玉石价值标准面前大打折扣……世俗眼光里,砗磲就应该乖乖地置身次玉行列,任由世人将石性蒙蔽其佛性?不知砗磲灵性有知,该如何感想了。
砗磲非石,更非次玉,生长在深海的大贝砗磲,其天然纹理犹是生命之树一样具有年轮记忆和生命特征,这个不容抺杀和忽略,这也是我们熟知的山间玉石所没有具备的,也可说是区分有机和无机宝石的分界线,是万千玉石珠宝世界独树一帜而难被同化的不一样风景,砗磲的天然纹理及其雾化现象说明,砗磲有机生命物质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情绪感知,并通过磁场能量进行相互转化的表层现象,或许这就是佛家认为的具有助力开光并能避邪化福所谓的灵性感应了。
穿越远古而来的活宝化石一一砗磲,在商纣年代其实就是天下宝,但于我们现在却是新事物,我们社会有着八千年玉石文化历史,传统玉石观念在人们脑海里早已根深蒂固,新生事物之砗磲一一玉族之新贵,与传统玉石本质上有明显区别,各有千秋,但传统玉石意识先入为主限囿了人们对砗磲品质的再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砗磲和传统玉石区别开来,或者根据不同范畴区分为海玉和山玉,有同有异,同中求异,不要一概而论,共同拓展玉石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唯如此,方能珍惜并合理地进行利用和深度开发,真正让有机珍宝闪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灵光,让世人感受天下第一白的耀眼光茫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ea8adfd02082838680ddc1c889ba964/f50511dab6fd5266d9c13af6ae18972bd60736bc.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811943dcb1b9d168ac79a69c3dcb4eb/ad37ff2b6059252daafd1be6319b033b59b5b9bd.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87a618d4c8a786be2a4a065708c9c7/f9de29e83901213f1296483e51e736d12d2e95f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d49c4d1948fa0ec7fc764051696594a/f6cc72aea40f4bfbe47498b6064f78f0f53618f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b26aaf7b9315c6043956be7bdb3cbe6/c2ce12f23a87e950bef2f58e15385343f9f2b4b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293e2c176f082022d9291377bf9fb8a/4734aa8aa61ea8d322c772e6920a304e271f58be.jpg)
砗磲是几百上千年生长而成的有机大贝,短期难以再生的珍稀资源,受海底微生物腐蚀及海浪长期冲刷不断被破坏分解,数量存量日益减少,虽然我们无法探知海底究竟还有多少砗磲,但据来自出海渔民的说法,南海可以采捞的砗磲已是所剩无几,三五年后甚至无贝可捞。难怪有关人士不停地大声呼吁:珍惜砗磲,合理开发和使用......
砗磲资源十分稀缺有限,但怎样利用才是合理呢?
在潭门砗磲产地,砗磲的使用普遍是将整贝切割成拳头巴掌般片料及拇指大珠料等,为寻求玉化极致精品不惜七卸八块化整为零,剩余更多碎片或边角小料比比皆是,且大部分只能当是废料丢弃了,这种将原贝纷纷切割做法无论怎样结果但看着总让人心痛和婉惜不已,因为好端端千年成器的宝物瞬间支离破碎了,虽然加工成品出来销路不差甚至供不应求,但销售仅仅是原料加人工成本流通在低端旅游市场而已,少有人当其是珠宝并展现其珠宝品质和价值来。
砗磲属于珠宝,但实际中,这种利用是否合理是否能体现其珠宝品质来呢?有人眼看市场的现状认为这是破坏甚于利用,明显杀鸡取卵行为,甚至千年功业毁于一旦了,因此撰书呼吁:珍惜砗磲,否则将来以克论卖就会后悔莫及……但是这种文章转了又转,砗磲产品还是依然故我畅销在旅游市场没有一丝改变,甚至当是水果盘卖,有业内人士为此痛心疾首说:砗磲生长千年,再有千年玉化,2000年的宝物按年份来算一年抵不了一元钱啊!何止浪费简直是在作贱呢!事实可见,一方面砗磲资源减少,濒临枯竭,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又在低端消耗和浪费,且愈演愈烈,没有停止之势。
砗磲市场开发至今,从简单珠子到精美雕件,从白料到玉化精品,产品应有尽有,但客户还是半信半疑说:
比玉还白吗?
比玉还润透吗?
和田白玉和砗磲如何区分?
能辟邪?
是佛宝吗?
……
笔者曾和一些从业者及雕刻师傅沟通,目前砗磲产品模仿了玉器题材为主,千篇一律地照搬照抄,少有突破和创新,更少有利用砗磲独特个性量身定做其特色产品,而且,砗磲作品加工制作也是根据从业者或雕刻者的个人喜好而定夺,随意性强且缺少构思设计,特别是题材创作和文化内涵方面受商业因素局限,存在明显脱节和断层,成品出来也是一般玉石产品无异,如出一辙,如果和众多玉器产品混淆一起,自然而然被淹没其间云深不知处了,这一点从近几年来珠宝展会或玉雕大赛可以看出,砗磲作品虽有参与,但因为没有把握和突出其个性特色,没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到之处,特别在工艺上也少见大师手笔,因此在众多玉雕作品里难以发现亮点,更甭想脱颖而出了。因此,有必要再思考并重新认识砗磲,挖掘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市场定位的。
砗磲进入市场被认识至今,不乏奇珍异宝,原贝千年成器何尝不是天造地设之艺术大宝,价值连城的砗磲怀珠以及黄岩特色的多彩异色砗磲等,一浮出水面便被有缘人天价收藏,看潭门店家微信炫宝,在灯光下透明油润光泽的极品砗磲以及色彩鲜红如血般深红砗磲等让人垂涎欲滴,连店家都流着囗水珍爱无比甚至不忍出手。但是,精料好贝之后却少见有精彩作品问世,要么粗制滥造要么依葫芦画瓢纯粹复制模仿要么简单没有工艺……经得起玩味并达到艺术水准的作品并不多,难有一鸣惊人的,面对完全依照玉石标准复制出来的产品,笔者不禁担心:砗磲最具亮点的最白物质,砗磲的有机生命,砗磲的强大磁场,砗磲的佛性等特征好像都没有在作品当中展现且不自觉地被忽略了,特别是,具有砗磲生命标志的天然纹理,却让人吹毛求疵当是暇疵批判,为之揺头叹息,直欲将砗磲彻底改造成传统玉石一样才肯罢休,再者,砗磲雾化现象,更在传统玉石价值标准面前大打折扣……世俗眼光里,砗磲就应该乖乖地置身次玉行列,任由世人将石性蒙蔽其佛性?不知砗磲灵性有知,该如何感想了。
砗磲非石,更非次玉,生长在深海的大贝砗磲,其天然纹理犹是生命之树一样具有年轮记忆和生命特征,这个不容抺杀和忽略,这也是我们熟知的山间玉石所没有具备的,也可说是区分有机和无机宝石的分界线,是万千玉石珠宝世界独树一帜而难被同化的不一样风景,砗磲的天然纹理及其雾化现象说明,砗磲有机生命物质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情绪感知,并通过磁场能量进行相互转化的表层现象,或许这就是佛家认为的具有助力开光并能避邪化福所谓的灵性感应了。
穿越远古而来的活宝化石一一砗磲,在商纣年代其实就是天下宝,但于我们现在却是新事物,我们社会有着八千年玉石文化历史,传统玉石观念在人们脑海里早已根深蒂固,新生事物之砗磲一一玉族之新贵,与传统玉石本质上有明显区别,各有千秋,但传统玉石意识先入为主限囿了人们对砗磲品质的再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砗磲和传统玉石区别开来,或者根据不同范畴区分为海玉和山玉,有同有异,同中求异,不要一概而论,共同拓展玉石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唯如此,方能珍惜并合理地进行利用和深度开发,真正让有机珍宝闪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灵光,让世人感受天下第一白的耀眼光茫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ea8adfd02082838680ddc1c889ba964/f50511dab6fd5266d9c13af6ae18972bd60736bc.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811943dcb1b9d168ac79a69c3dcb4eb/ad37ff2b6059252daafd1be6319b033b59b5b9bd.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87a618d4c8a786be2a4a065708c9c7/f9de29e83901213f1296483e51e736d12d2e95f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d49c4d1948fa0ec7fc764051696594a/f6cc72aea40f4bfbe47498b6064f78f0f53618f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b26aaf7b9315c6043956be7bdb3cbe6/c2ce12f23a87e950bef2f58e15385343f9f2b4be.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293e2c176f082022d9291377bf9fb8a/4734aa8aa61ea8d322c772e6920a304e271f58b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