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我不是商家,不卖电机不卖控。
以前组过控,来分享一下经验
先说说管子吧。用ir的较多,小的4110。4310.4115。大的4468。4568。还有英飞凌比较牛的小管,to220封装里基本称第一了。
管子有几个参数要考虑,耐压,内阻,电流温度曲线,结电容。其他的大可不必详细研究。
耐压。根据电池来选,但如果你电池双72这种,用大24管的话最好用4468管的,内阻更低。内阻是越低越好,英飞凌100v管030n10内阻3.0毫欧,实际测量都不到3.0已经接近to247的管子了。电流温度曲线,主要看高温下100度管子电流还能维持多少,目前看还是英飞凌最牛,比ir强不少。结电容,想让管子导通,要给栅极一个电压,但因为有结电容的存在,就要给结电容充电,这个过程就有电流,结电容越大,充电越慢,这个过程就越长,管子损耗越大,所以结电容最好小一点。一般来说低压大电流的管子结电容都很大。驱动的问题下面再说
再有就是电容选取
作用就是给mos提供瞬时大电流,吸收母线上的脉冲。电容没了的话,加速很软,因为电池但管子这段连接线,在20khz下的感抗就会很大了,到管子的电压都没多少了,而且管子会很烫,基本挺不住多久就烧了
电容也有几个参数,最大涟漪电流,越大越好,ESR等效串联电阻,越低越好,ESL等效串联电感,越低越好。这几个参数最牛逼的估计就是瑞典RIFA169系列了,但那个电容很大,价格也不低,用的话也就只能挂在控的旁边。国产的slf,江海这些,做控基本都不太适合,用在低频还可以。但厂家都用这些,为的是节约成本。如果想性能好,可以用一些日本化工,nichicon,elna这些日本的高频低阻电容,价格不贵,我想一个大控这么贵,不会差这几十块电容钱吧。还有,控里面还要用104的薄膜电容,越多越好,吸收尖峰,管子发热会低。目前来看德国wima的参数很好,但价格还是不菲。所以就用普通的吧。
再有就是组装问题和散热了
管子的连接线越短越好,管脚要尽量插入pcb孔,走大电流的地方加铜排这都不用说了。管子背面的绝缘膜也有讲究,越薄越好,我用的是云母片,本地只有这个。硅脂得涂,螺丝要压紧。切记电容与管子的走线距离一定要粗并且短,我看有的人就用一根1.5平的线连几个电容挂一边,那基本不起作用了。104,105的电容直接焊pcb底面就行,离管子最近。再有就是管子驱动问题了,大24大36为啥不太稳定,基本就是这个原因了,宇阳出的板子我买过,拿大36来说,一组6个to247的管子,结电容可以说大的都上天了,驱动确还是套用小12管的,不要说芯片,连个图腾住都不舍的用,导致上升沿下降沿被拉的很长,管子发热严重,运气不好的,时间太长死区时间都不够直接共态导通炸了。这6个管子,驱动电流估计要6-12A的驱动电流,远不是那几个贴片三极管能伺候好的。这个要改就不简单了,要有示波器,电流大了会震荡,小了发热大。对于一般人基本没啥解决办法。
还有就是控电流问题。曾经我小12管限流70A,持续45A,带的中置2.2,那时候极速60。工作的很稳定,管子英飞凌030n10。驱动小改过。后来换成小30管,电流加到了200A还多,不过有一次夏天炸了,就改回到100多了。有的人喜欢疯狂的加电流,那样只会造成控不稳定,不是说测了有多大这个控就多牛了,根本经不起考验。
以前组过控,来分享一下经验
先说说管子吧。用ir的较多,小的4110。4310.4115。大的4468。4568。还有英飞凌比较牛的小管,to220封装里基本称第一了。
管子有几个参数要考虑,耐压,内阻,电流温度曲线,结电容。其他的大可不必详细研究。
耐压。根据电池来选,但如果你电池双72这种,用大24管的话最好用4468管的,内阻更低。内阻是越低越好,英飞凌100v管030n10内阻3.0毫欧,实际测量都不到3.0已经接近to247的管子了。电流温度曲线,主要看高温下100度管子电流还能维持多少,目前看还是英飞凌最牛,比ir强不少。结电容,想让管子导通,要给栅极一个电压,但因为有结电容的存在,就要给结电容充电,这个过程就有电流,结电容越大,充电越慢,这个过程就越长,管子损耗越大,所以结电容最好小一点。一般来说低压大电流的管子结电容都很大。驱动的问题下面再说
再有就是电容选取
作用就是给mos提供瞬时大电流,吸收母线上的脉冲。电容没了的话,加速很软,因为电池但管子这段连接线,在20khz下的感抗就会很大了,到管子的电压都没多少了,而且管子会很烫,基本挺不住多久就烧了
电容也有几个参数,最大涟漪电流,越大越好,ESR等效串联电阻,越低越好,ESL等效串联电感,越低越好。这几个参数最牛逼的估计就是瑞典RIFA169系列了,但那个电容很大,价格也不低,用的话也就只能挂在控的旁边。国产的slf,江海这些,做控基本都不太适合,用在低频还可以。但厂家都用这些,为的是节约成本。如果想性能好,可以用一些日本化工,nichicon,elna这些日本的高频低阻电容,价格不贵,我想一个大控这么贵,不会差这几十块电容钱吧。还有,控里面还要用104的薄膜电容,越多越好,吸收尖峰,管子发热会低。目前来看德国wima的参数很好,但价格还是不菲。所以就用普通的吧。
再有就是组装问题和散热了
管子的连接线越短越好,管脚要尽量插入pcb孔,走大电流的地方加铜排这都不用说了。管子背面的绝缘膜也有讲究,越薄越好,我用的是云母片,本地只有这个。硅脂得涂,螺丝要压紧。切记电容与管子的走线距离一定要粗并且短,我看有的人就用一根1.5平的线连几个电容挂一边,那基本不起作用了。104,105的电容直接焊pcb底面就行,离管子最近。再有就是管子驱动问题了,大24大36为啥不太稳定,基本就是这个原因了,宇阳出的板子我买过,拿大36来说,一组6个to247的管子,结电容可以说大的都上天了,驱动确还是套用小12管的,不要说芯片,连个图腾住都不舍的用,导致上升沿下降沿被拉的很长,管子发热严重,运气不好的,时间太长死区时间都不够直接共态导通炸了。这6个管子,驱动电流估计要6-12A的驱动电流,远不是那几个贴片三极管能伺候好的。这个要改就不简单了,要有示波器,电流大了会震荡,小了发热大。对于一般人基本没啥解决办法。
还有就是控电流问题。曾经我小12管限流70A,持续45A,带的中置2.2,那时候极速60。工作的很稳定,管子英飞凌030n10。驱动小改过。后来换成小30管,电流加到了200A还多,不过有一次夏天炸了,就改回到100多了。有的人喜欢疯狂的加电流,那样只会造成控不稳定,不是说测了有多大这个控就多牛了,根本经不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