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9,465贴子:12,603,732

汪精卫废止中医的阴谋是如何破产的?(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本来是中国的一门国粹,几千年来,在救死扶伤延年益寿方面,为中国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随着西风东渐,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医也被扫荡传统文化的改革志士视为了糟粕,必欲除之而后快,使中医屡次遭遇被废止的危险。究其原委,掀起废止中医逆流的罪魁祸首,是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后来成为中国头号卖国贼的汪精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24 13:59回复
    汪精卫为什么要废止中医呢?难道中医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非也!相反,汪精卫非常相信中医,经常请中医为家人诊病。就连1925年初孙中山临终前,汪精卫也是全力支持聘请中医诊治。当时,西医汤尔和在《晨报》上发表《关于孙中山病状的疑问》,质问说:“我敢放肆说一句,中医要讲医理那是完全站不住的……”汪精卫立刻回击汤尔和说:“凡是有科学思想的人,都是很虚心的,都知道现在的科学对于世界万物所知道的还很少,所不知道的还是很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4-24 14:00
    收起回复
      汪精卫废止中医有两个帮手,一个是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褚民谊,留洋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个是曾留学日本习西医的、时任国民政府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的余云岫。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把中医等同于巫术,必欲清除而后快。他提出“废止中医”的四点理由主要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不能预防疫疬;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4-24 14:01
      回复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会上,在褚民谊的授意及主持下,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案极其荒唐地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发达归咎于中医,说什么“旧医(对中医的贬称)所用理论,皆凭空结构,阻碍科学化。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卫生行政不能进展。”随后改称中医为国医,以变相的手法废止中医。教育部、卫生部通令中医在诊病时,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4-24 14:02
        回复
          如果让汪精卫的阴谋得逞,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真的就要被当做糟粕抛弃了。幸亏被孙中山誉为“秦中杰士”的辛亥革命老人焦易堂及时挺身而出,当时正是焦易堂任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期间,他力挺中医,并主张中西医结合,与主张废除中医的汪精卫做了一番艰苦的较量,最终使国民政府撤销该案,才使中医避免了沦亡的命运。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24 14:02
          回复
            还是让我们看看这位革命老人是如何与汪精卫进行斗争的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4-24 14:03
            回复
              既然汪精卫以变相的手法废止中医,焦易堂就只能重启炉灶,建造一块中医阵地与汪精卫对抗。经过呼吁联络,1931年3月17日,全国性中医药学术机构中央国医馆在南京成立,焦易堂亲自任馆长。1932年,中央国医馆函呈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派员审定《国医条例》,但汪精卫置之不理。1933年6月,焦易堂联合国民党中央委员叶楚怆、陈果夫、陈立夫、邵力子等29人,在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时,提出了“制定国医条例,责成中央国医馆管理国医,以资整理而利民生案”,并附上所拟的《国医条例原则草案》和《国医条例草案》。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出乎众人意外的是,焦易堂等人这一弘扬中医的要求,立刻遭到时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强烈反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4-24 14:03
              回复
                当年,汪精卫废除中医的阴谋虽然极其阴险卑劣,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一时蒙蔽了不少人,甚至一些留学国外回国的知识界人士,如傅斯年等,都单纯天真地认为是一场学术之争,纷纷发表言论,支持汪精卫废除中医药。既然有名流支持自己,汪精卫立即变本加厉,试图架空中医馆,限制焦易堂的权力。1933年6月27日,汪精卫主持行政院第112次会议,以国医馆为学术团体,不宜管理中医为由,再次否决了焦易堂关于中央国医馆管理国医的提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4-24 14:04
                回复
                  当时全国中医界举行了一系列抗议取消中医的活动,一些企图废止中医的小人也搞起了请愿活动,与汪精卫遥相呼应。汪精卫大受振奋,遂写信给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刚接任立法院院长孙科,试图取得孙科的支持。值得庆幸的是,孙科不仅对中医认识较为客观,而且明白汪精卫挑起中医废存争论的真正原因。在1933年12月15日立法院召开的第三届第43次会议上,作为妥协,《国医条例(草案)》更名为《中医条例》,并将中医的行政管理权隶属行政院下的内政部,才获得通过。只不过,《中医条例》通过后,汪精卫消极拖延,迟迟不予公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4-24 14:04
                  回复
                    之后,发生了已经让汪精卫始料未及的事情。这一年,汪精卫的岳母患了病,西医屡治就是无效,不得已只好延请著名中医馆副馆长施今墨来诊治。当时西医认为不可能用中药治愈,但结果是,施今墨开出的处方却是“一剂知,二剂已”,两日就治愈了。汪精卫也不由再次信服了中医,制送“美矣良医”匾额感谢施今墨。但施先生没有收下汪精卫送来的匾,而是提出一个要求:“既然您肯定中医能治病,请您收回‘取消中医’的决定。”汪精卫没有立即表态,但此后他对“取消中医”的态度不再那么坚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4-24 14:05
                    回复
                      这样,就在《中医条例》迟迟难以公布的1934年底,中医杂志纷纷登载了一条新闻——《汪精卫亦信仰国医》。此新闻一登,舆论哗然。主张废除中医派辞穷理屈,坚挺中医派立即乘胜追击,有人讽刺说:“国医而能为国际体面而牺牲,则国医实有大功于国际体面矣!中国积弱已非一日,国际体面不在赔款失地,而在国医的存在与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4-24 14:05
                      回复
                        汪精卫终于黔驴技穷了,其爪牙把持的国民政府卫生部,不得不正式公布了《中医条例》。但是汪精卫依然不甘心,指示卫生部成立中医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国中医中药事务,剥夺了中医馆管理全国中医、试点中西医结合的职能。
                        焦易堂最希望的是能保住中医不被废止,中医馆本来是他保住中医的一个手段,保住了中医,那点权力的失去又算什么呢?
                        汪精卫废止中医的阴谋终于破产了,这是中华之大幸,更是人民之大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4-24 14:06
                        回复
                          以后谁再说废除中医就是国贼,汉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4-24 14:06
                          收起回复
                            中医能治很多西医治不了或容易留后遗症的病,比如面瘫,针灸就能治好不留后遗症,西医只知道打激素,不一定会好还可能留后遗症。


                            IP属地:辽宁16楼2015-04-24 15:16
                            收起回复
                              中医的必要性是天人合一的,,,不像某某子那种的,无依据的无脑黑,现在依然一大堆人说中医害死多少人啊,让多少人减寿啊什么的,按这个说法,华为手机只要一部手机出现了一丝瑕疵,是不是就要说华为全是垃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4-24 15: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