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加贺的炮都是舰廓炮,在舰的后部两侧,但是位置非常低。
受到舰队决战论影响,日本海军认为航空母舰必须配有重炮,能one on one,于是在战舰改航母的时候均保留了重炮。刚开始赤诚和加贺都是三段式甲板,4门炮座炮位于第二层,6门舰廓炮位于两舷后部,但是由于机库空间,这6门炮只能放在舰体非常低的位置。
在现代化改装的时候为了腾出空间给一体化飞行甲板,赤城号保留了6门后部舰廓炮(另外四门给泰国了

),加贺号则完全保留了10门,全部装在了后部两侧。
日本人对于这样的设计非常满意,不仅给了航母很强的火力,而且没有损失机库空间,又放在这样隐蔽的位置专攻别人下三路

。想法很好。。。但是他们忘了一点,海可是会起浪的,浪起来了这些炮根本无法射击

,航母可是被舰队围在中间的,放在这儿是想打谁啊

。于是,赤城加贺直到沉没,这些“摆设”一炮未开。。。
美国人就不一样了,前期的萨拉托加,列克星敦,后期的埃里克森级重型航母全都配有可以同时开火的8门203mm甲板炮座重炮,这些重炮在实战中发挥出色,给航母提供了很强的掩护活力,甚至可以协助舰队进行攻击。但是布置于一侧也使得美国航母在保证舰体平衡上下了很大功夫,而且射击时必须向舰桥一侧,否则向甲板一侧射击必须撤离所有人员和舰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