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Alex
来源:老沈 (公众号后援专家 联盟群热门群友 视野知名网友)
案例1
在某家公司查销售,我们从erp取数分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系统中的库区余额较大问题。原本的系统分样品库区,成品库区,残次品库区等等。Erp设置了产成品的2个库区,但是公司规定其中一个库区是备用,存放一些特殊产品的。但是这家分公司却是备用库余额很大,这点很奇怪。于是我们把产成品明晰数据全部导出,发现:产成品的备用库区里存入了很多高价值的产品,即本应不属于这个库区的产品。
----------------------------------------
因为这个库区的数额已经很大,我决定找到相关人员核实。经过了解,分公司人员承认这些库区里的产品都没有实物的。即白条库,这些库存本是送给渠道商的买N送一的赠品,但是因为暂时没有总公司批准的周期性的促销费用额度,所以赠品送出以后,但是还没有审批故不能报销,只能划入这个白条库中。等待总公司批准后再报销。
----------------------------------------
至此,这么解释行得通,定性只是一般问题,即总公司给予的促销额度不够用后,分公司超抽全自行透支费用额度造成的白条库。但是,分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我继续深挖。
----------------------------------------
我决定分析下销售。在erp中将近年的销售明细全部导出后,汇总分析了产品。发现某种产品自某年某月的销量激增,且都是大批次销售,而对应的客户名气很奇怪。于是我通留存的增值税票开票记录发现了其实这全部是 A公司所购买,ERP的客户名称是业务人员编造的,该分公司近1年长期的以买n送1的形式来销售产品,来完成销售任务。
----------------------------------------
简单的分析,就可估算出巨大亏损的额,分公司相当于在给A公司输血。我决定按兵不动,从基面了解情况以证实。
----------------------------------------
我找到了库房人员,了解情况,几番沟通技巧后,库房人员表示,定期会有一家A公司来拉货,一货车拉走很多高价值产品,属于大户。对此,我做好了笔录证据。于是我找到了操办的业务人员,逐级的往上挖,找到销售的审批人。
----------------------------------------
在系统的批量数据和相关资料面前,业务总监最终承认了事实,表示因为公司分配的销售任务压力较大,于是该分公司找到一家公司销售产品,通过买n送1的形式销售,平均价低于市场价,所赠送的1以销售费用的形式向总部申请,总部认为是销售给了零售顾客开拓市场而批准了这项行为(审批单)。发展到后期,都是A公司直接来提货。然后分公司再向总公司申请报销赠品,故形成了滚动的现象,形成白条库存。
----------------------------------------
最终,这个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全部下课,公司全面整改。
----------------------------------------
其实,我怀疑这家公司是业务总监甚至分公司总经理所开,但是限于当地的人脉关系苦于没有证据。
案例2:
有一次,在某项审计中,我看到一笔奇怪的付款20万,按照被审公司的进货规模来讲,不能付款这么少,于是把凭证翻来看。报销审批单上显示:这是一笔销售费用,具体项目审批单不详,没有上报总公司便报销,超过了分公司总经理的授权额度,属于违规,财务审核不严格。
-------------------------------------------------
于是我找来财务总监询问,他含糊的表示,你去问总经理吧,我只是执行人。便不再开口。
-------------------------------------------------
我思考了下,这个分公司总经理在公司的地位远高于我,于是决定按兵不动,先想充分了再找他不迟。
-------------------------------------------------
那这是什么费用呢? 我研究下了发票,搜索了这家B公司。发现:这家B公司所销售的产品范围和被审公司有重合,属于竞争关系,不过B公司规模很小而已。
-------------------------------------------------
于是我在ERP中搜索销售记录,没有这家公司相关信息。正在无奈的时候,我搜索了供应商,发现有这家公司的名字。
-------------------------------------------------
我将从B公司的全部进货数据导出,进行分析。发现被审公司从B公司进货的产品单一,销售很快,进货后几天就销售完毕,目前已经没有了库存。全部的产品都是平进平出,没有任何的毛利。
-------------------------------------------------
我决定还是从下往上查,于是找到了库房人员,证实了最初的设想,B公司的货全部是空进空出根本没有实物流转。 是业务人员的指示而办理,于是我承诺不追究基层的责任,以此为代价做好了笔录。
-------------------------------------------------
回到公司后开始分析销售数据我发现:这些产品销量不可能如此之大,客户名称全部是编造的,编造的很完美,一般人看不出来。根据销售时间来看和销量来看,全部批量销售给了某公司。但是我公司账面并没有损失。
-------------------------------------------------
没有损失,没有实物也就没有物流的费用,貌似没有任何损失啊!老办法,找发票。
-------------------------------------------------
最后,我按照事实推演了舞弊的过程,这家分公司通过B公司代理平进平出某产品,只是账面流转没有实物。而这二十万推测是B公司操作的劳务费。
-------------------------------------------------
和总经理的直面谈话印证了我的猜想。总经理承认了这些事实,原因很简单,他以很小的代价来获得大批量的销售额,对自己的年度销售业绩有很大的帮助。
-------------------------------------------------
为了证实,审计人员二次复查,全面调查后没发现其他的类似付款。而面对总经理的百万年薪,审计人员排除了总经理参与B公司来吸血20万元的嫌疑。
-------------------------------------------------
最终,总经理降级,财务总监也受到了惩罚,为了职业生涯,他们主动的承担了部分损失。另外,和审计人员承诺的一样,库房人员虽然空收空出,但是配合调查免于了处罚。
来源:老沈 (公众号后援专家 联盟群热门群友 视野知名网友)
案例1
在某家公司查销售,我们从erp取数分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系统中的库区余额较大问题。原本的系统分样品库区,成品库区,残次品库区等等。Erp设置了产成品的2个库区,但是公司规定其中一个库区是备用,存放一些特殊产品的。但是这家分公司却是备用库余额很大,这点很奇怪。于是我们把产成品明晰数据全部导出,发现:产成品的备用库区里存入了很多高价值的产品,即本应不属于这个库区的产品。
----------------------------------------
因为这个库区的数额已经很大,我决定找到相关人员核实。经过了解,分公司人员承认这些库区里的产品都没有实物的。即白条库,这些库存本是送给渠道商的买N送一的赠品,但是因为暂时没有总公司批准的周期性的促销费用额度,所以赠品送出以后,但是还没有审批故不能报销,只能划入这个白条库中。等待总公司批准后再报销。
----------------------------------------
至此,这么解释行得通,定性只是一般问题,即总公司给予的促销额度不够用后,分公司超抽全自行透支费用额度造成的白条库。但是,分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我继续深挖。
----------------------------------------
我决定分析下销售。在erp中将近年的销售明细全部导出后,汇总分析了产品。发现某种产品自某年某月的销量激增,且都是大批次销售,而对应的客户名气很奇怪。于是我通留存的增值税票开票记录发现了其实这全部是 A公司所购买,ERP的客户名称是业务人员编造的,该分公司近1年长期的以买n送1的形式来销售产品,来完成销售任务。
----------------------------------------
简单的分析,就可估算出巨大亏损的额,分公司相当于在给A公司输血。我决定按兵不动,从基面了解情况以证实。
----------------------------------------
我找到了库房人员,了解情况,几番沟通技巧后,库房人员表示,定期会有一家A公司来拉货,一货车拉走很多高价值产品,属于大户。对此,我做好了笔录证据。于是我找到了操办的业务人员,逐级的往上挖,找到销售的审批人。
----------------------------------------
在系统的批量数据和相关资料面前,业务总监最终承认了事实,表示因为公司分配的销售任务压力较大,于是该分公司找到一家公司销售产品,通过买n送1的形式销售,平均价低于市场价,所赠送的1以销售费用的形式向总部申请,总部认为是销售给了零售顾客开拓市场而批准了这项行为(审批单)。发展到后期,都是A公司直接来提货。然后分公司再向总公司申请报销赠品,故形成了滚动的现象,形成白条库存。
----------------------------------------
最终,这个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全部下课,公司全面整改。
----------------------------------------
其实,我怀疑这家公司是业务总监甚至分公司总经理所开,但是限于当地的人脉关系苦于没有证据。
案例2:
有一次,在某项审计中,我看到一笔奇怪的付款20万,按照被审公司的进货规模来讲,不能付款这么少,于是把凭证翻来看。报销审批单上显示:这是一笔销售费用,具体项目审批单不详,没有上报总公司便报销,超过了分公司总经理的授权额度,属于违规,财务审核不严格。
-------------------------------------------------
于是我找来财务总监询问,他含糊的表示,你去问总经理吧,我只是执行人。便不再开口。
-------------------------------------------------
我思考了下,这个分公司总经理在公司的地位远高于我,于是决定按兵不动,先想充分了再找他不迟。
-------------------------------------------------
那这是什么费用呢? 我研究下了发票,搜索了这家B公司。发现:这家B公司所销售的产品范围和被审公司有重合,属于竞争关系,不过B公司规模很小而已。
-------------------------------------------------
于是我在ERP中搜索销售记录,没有这家公司相关信息。正在无奈的时候,我搜索了供应商,发现有这家公司的名字。
-------------------------------------------------
我将从B公司的全部进货数据导出,进行分析。发现被审公司从B公司进货的产品单一,销售很快,进货后几天就销售完毕,目前已经没有了库存。全部的产品都是平进平出,没有任何的毛利。
-------------------------------------------------
我决定还是从下往上查,于是找到了库房人员,证实了最初的设想,B公司的货全部是空进空出根本没有实物流转。 是业务人员的指示而办理,于是我承诺不追究基层的责任,以此为代价做好了笔录。
-------------------------------------------------
回到公司后开始分析销售数据我发现:这些产品销量不可能如此之大,客户名称全部是编造的,编造的很完美,一般人看不出来。根据销售时间来看和销量来看,全部批量销售给了某公司。但是我公司账面并没有损失。
-------------------------------------------------
没有损失,没有实物也就没有物流的费用,貌似没有任何损失啊!老办法,找发票。
-------------------------------------------------
最后,我按照事实推演了舞弊的过程,这家分公司通过B公司代理平进平出某产品,只是账面流转没有实物。而这二十万推测是B公司操作的劳务费。
-------------------------------------------------
和总经理的直面谈话印证了我的猜想。总经理承认了这些事实,原因很简单,他以很小的代价来获得大批量的销售额,对自己的年度销售业绩有很大的帮助。
-------------------------------------------------
为了证实,审计人员二次复查,全面调查后没发现其他的类似付款。而面对总经理的百万年薪,审计人员排除了总经理参与B公司来吸血20万元的嫌疑。
-------------------------------------------------
最终,总经理降级,财务总监也受到了惩罚,为了职业生涯,他们主动的承担了部分损失。另外,和审计人员承诺的一样,库房人员虽然空收空出,但是配合调查免于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