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基督教虽然是属于宗教,其存在也有一定的哲学价值,所以学生就在此讲述一下基督文化及其本质,解密基督教神秘不可侵犯的面纱。因为内容很多,所以会很长,希望吧友勿喷,不对之处望吧友指出。对于基督教的发生,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是“时代的产儿,是犹太教(Judaism)的产儿,是希腊罗马文明的产儿”(见Thilly《哲学史》)。从希腊晚年到罗马帝政成立的时候,无论是伦理,政治,法律,宗教,骨子里总带一点世界主义的气味。世界帝国既已实现,大同主义和一视同仁的精神又被斯多亚派(又译为斯多葛派)发挥尽致,神的观念又被哲学家说得实实在在,精神不死的道理,又早为东方宗教和希腊的神秘派所深信不疑。有这些原因,自然要生出一个新世界宗教的结果。再犹太人民因为被罗马征服,引为终身的恨事,天天希望有一个慈悲救世的真主出现。基督教乘犹太人民痛苦不堪的时候,想在罗马帝国之上建设一个精神王国,使人类的思想完全脱离人世国家的约束。以“听神过于听人”(《使徒行传》)为主旨,使人类觉得还有比国家法律更贵重的法律存在,还有道德世界的秩序比政治社会的秩序更加重要。一方面因为基督教是希腊罗马文明的产儿,所以得知识阶级的同情;一方面因为基督自己就是木匠,圣保罗(St.Paul)就是制造帐幕的,故很尊重劳动阶级。基督以为到世界的末日,只有贫贱的人可以得荣誉。又说“富者入天国难矣哉!……驼穿针孔,较富者之入神国尤易”(《马太福音》)。圣保罗又说:“自己不劳动的人不可吃饭”(《达帖撒罗尼加人后书》)。因此又到处得到下等阶级的同情。这就是基督教所以遍布的原因。罗马的教会是由基督教的弟子圣彼得(St.Peter)及圣保罗建设起来的。大概在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没有奉基督教为国教之前,教会的组织不过一半受古代信仰的支配,一半被十二使徒相续的传说支配罢了。各教会的小事都由信徒自由处理,关于公共的重大事件,总由地位昭著的教会议决施行。故在君士坦丁没有改教以前,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一点不发生什么问题;教会不但同国家分离,并且被国家看作仇敌,不怕想方设法的要把它灭掉才好。因为教会是自由结合的社会,要想享受一切的公权都要得到国家许可。基督教徒既不愿听从地上国家的命令,丢掉自己的信仰,因而发生教会独立的自觉心,但是这种独立也不过是精神的独立罢了。到了君士坦丁奉为国教之后,帝国的官吏都化为基督教徒,教会在帝国之中才得到一种新地位,故教会的组织渐渐完备。但是教会事务的决定权仍然在皇帝手中,关于信仰和组织教会的问题固然由教会议决办理,至于镇压异教徒处罚叛教徒的权力不得不托付给皇帝执行。因此教会与政治的关系便格外亲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