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心跳吧 关注:20贴子:4,427
  • 2回复贴,共1

诗一首 暗语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故宫叹(明 瞿佑)
金轮夜半北方起,炎精未升光先死。
青衣去做行酒人,泥马来为失乡鬼。
江头宫殿列[url]http://巑岏[/url],湖上笙歌乐燕安。
鱼羹自从五嫂起,残酒却笑儒生酸。
格天阁上烧银烛,申王计就蕲王逐。
累世内禅讳言兵,中兴之功罪难赎。
开边衅动终倒戈,师臣函首去求和。
木绵庵下新鬼哭,误国重逢贾八哥。
琉璃作花禁珠翠,上马裙轻泪妆媚。
朔风吹尘笳鼓鸣,天目山崩海潮避。
兴亡往事与谁论?亭亭白塔镇愁魂。
惟有栖霞岭头树,至今人说岳王坟。


IP属地:上海1楼2014-10-05 14:28回复
    且说那杨秃驴只道鬼神无知,恣意发掘,怎知那报应一毫无差。当时杨秃劫取珍宝之时,只取玲宝,其余金钱俱为尸气所蚀,如钢铁一般,众秃都弃而不取,往往为村民所得,或有遗簪弃珥,村民拾得,不是病就是死,以此尽数还归圹中,此以见帝王之有灵也。杨秃掘高宗尸首之时,那演福寺泽秃驴,把脚在高宗首上踏了一脚,便有奇痛一点起于脚心,非常疼痛,一步也走不动,遂搀扶而去。从此两脚溃烂,血肉淋漓,臭秽不堪,渐渐烂见骨,十指节节堕落,终日终夜号叫,一年而死。死的时节口口声声道:“我被宋朝皇帝拿去,滚汤泡脚孤拐,终日剖心刺血,受苦不过。”人人闻之,无不畅快。这是泽秃驴的报应了。那天长寺的闻秃驴倚杨秃之势,白夺乡民田产不计其数,仇家忿恨之极,聚集多人打得血肉狼藉,尸骸粉碎而死。这是闻秃驴的报应了。那泰宁寺宗恺、宗允与杨秃驴分赃不匀,宗恺、宗允腰藏利斧,乘着酒醉,一时大怒,将杨秃当头一斧,脑浆直冒,红的白的一齐流出,驴头碎裂而死,又将尸首劈做数十段,就像《水浒传》上李逵乔捉鬼的一般,砍得个畅快,二秃亦自刎而死。这是三秃驴的报应了。那杨秃驴未曾吃杀之前,所造镇南塔三次霹雳大震,最后乃焚其金裹之尖顶,尽数打坏,盖上天痛恶之也。杨秃死后,群小秃驴将杨秃碎劈死的尸首淋淋漓漓盛于棺木之内,埋葬于永福寺后地上,亦有三次霹雳大震,尽碎其骨如泥,人人称快。数个恶秃驴不上数年,尽数相继而亡,报应之妙如此。果是: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话说杨秃驴等死了,除了一方大害,人人向空作礼,举酒庆贺。唐玉潜见杨秃驴受报而死,方才了完报国之心,又同前日众少年到陵上祭奠,告道:“臣等犬马之意尽矣。”那时冬青树分外发生,青青可爱,众人无不喜悦。唐玉潜遂赋《冬青树行》道:
      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香雪。
        遥遥翠盖万年枝,上有凤巢下龙穴。
        君不见,犬之年、羊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
    林景熙赋诗一首道:
      马垂问(骨尧)形,南面欲起语。
        野麇尚纯束,何物敢盗取?
        余花恰飘荡,白日哀后土。
        六合忽怪事,蜕龙挂茅宇。
        老天鉴区区,千载护风雨。
    郑朴翁赋诗四首道:
      珠忘忽震蛟龙睡,轩弊宁忘犬马情?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
        一杯自筑珠宫土,双匣亲传竺国经。
        只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
        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珠凫玉雁又成埃,班竹临江首重回。
        犹怀年时寒食节,天家一骑奉香来。
    三人诗赋完。每歌一首,则痛饮数杯。自此之后,每到春秋二节便来祭奠,真宋室之忠臣也。
    次年上元,唐玉潜出外观灯而回,忽然见门外两个黄衣吏人手指文书一纸道:“皇帝有请。”唐玉潜随着吏人而走,走至一处,宫殿巍巍,黄衣吏领唐玉潜进于宫殿之中,立于丹墀之下,见冕旒之主坐在殿上,数十余黄袍贵人走下殿来迎接道:“藉君掩骸,恩德深厚,今有以报。”遂揖唐玉潜而上,唐玉潜升阶而进到于殿上,冕旒之主开口道:“朕乃宋太祖也,朕子孙三百余年,世代以忠厚爱民为主,虽间有失德,亦未尝为残忍刻剥之事。今气运已绝,此是天数。朕与元朝亦非世仇,渠听奸恶杨秃驴之言,发掘陵寝,朕之子孙亦有何罪而受此惨毒?朕断不与之干休。今已诉之上帝,上帝许朕报仇,将命娄金星下降,以取其天下。渠作此恶孽,亦自短其国祚,冥报昭昭,定不相舍。杨秃诸贼罪大恶极,虽受戮于阳世,未足报其万一。朕今追取诸秃之魂在此,已极剖心刺血、烧烹锉磨之苦。朕加罪已毕,然后到冥司受阿鼻之狱也。汝命中实窭且贫,兼之无妻无子,今忠义动天,为上帝所知,帝命赐汝伉俪子三人,田三顷。林、郑二人与汝同心合德,为此义举,帝亦赐以康宁温饱、子孙繁衍之报。余人亦各有加厚之处,因汝诸人都系忠义立心,不愿为元朝臣子,食元朝之禄,因此亦不以元朝污秽之禄位赐汝也。”说罢,唐玉潜拜谢,降阶而出,仍命黄衣吏领回。回到家里,盖已死去半日矣,醒来历历如见。当时杨秃未死之前,瞒得铁桶相似,杨秃死后,人方才得知有唐玉潜埋陵骨之事,人人无不感叹,称其忠义焉。后有一个袁治中为子求师,有人将唐玉潜荐去。袁治中将唐玉潜置诸宾馆,也不知他就是埋陵骨之人。一日问道:“吾渡江闻有唐义士埋宋诸陵骨,先生莫不是其宗族否?”左右指唐玉潜道:“即此是也。”袁治中大惊。原来袁治中素慕唐义士之名,如轰雷灌耳,恨不曾识面,闻埋陵骨就是此人,不觉惊骇,拱手道:“先生真义士,古豫让不能过也。吾久仰义士之名,恨不一见,谁知就是先生乎!”便拽过一张交椅,扯唐玉潜过来,叫仆从三四人,勉强一把抱住了唐玉潜于交椅之上,北面而坐,而亲自纳头四拜焉。自此礼敬有加,情款益笃,如敬神明一般相待。闻知唐玉潜家徒四壁,恻然嗟叹,对人道:“世上有如此义士,而贫穷如此者乎?此天下人之罪也。吾当料理使有妻有田。”不上数月之间,此二事尽数与唐玉潜料理得端正,与他娶了一个极贤慧的妻子,是旧家儿女;又与他买了三百亩肥田,都是袁治中的银子,并不费唐玉潜一文钱。后来果生三丈夫子。凡梦中宋太祖之所许,无一不合。其林、郑诸人报应,亦无一毫差错,真义士之报也。越中既称唐玉潜,又称袁治中,人因名之为“双义”焉。当时有人赞道:
      从来忠义报无差,唐珏埋陵志更嘉。
        一片丹心贯日月,争教福禄不交加。 [url]http://中国古籍全录[/url]
    又有人道:
      杨秃诸贼无好死,玉潜瘗骨福交加。
        更有诸君能好义,姓名千载播天涯。
    又有恨杨秃诗道:
      一朝帝王福非轻,自有神灵护圣明。
        贼秃自行还自受,劈头烂足更烧烹。


    IP属地:上海3楼2014-10-05 14:37
    回复
      [url]http://上一篇:第二十五卷 吴山顶上神仙[/url] [url]http://下一篇:第二十七卷 洒雪堂巧结良缘[/url]
      http://tool.xdf.cn/guji/32681.html


      IP属地:上海4楼2014-10-05 14: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