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70931c94d4a20a4311e3ccfa0539847/2a96d61373f082025eb0f8e449fbfbedaa641b23.jpg)
(一)奉贤泾
奉贤确实是个多传说的地方,关于奉贤二字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除了那个熟知的言子故事之外,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说法,就是以清代文人黄之隽为代表的“奉贤泾”说。奉贤泾又是什么东西?说的又是什么呢?
话说明朝正德年间的时候,奉贤泾是一条大河,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庄行以西亭林一带。照史书中的记载,奉贤泾中的“奉贤”一词要比奉贤建县时取用的名称古老得多,也就是“奉贤”一词最早出现在奉贤泾的名字当中。奉贤泾在明代就已经有了,而奉贤县是在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才正式取名建县的,所以也难怪清代早期的文人黄之隽在他撰写的《浚青村城壕记》碑文中说:“奉贤者,泾之一也。华亭既分,遂以名。”既然这么说,那问题也来了,奉贤县名有可能是以泾名而来,但是古人为什么要把这条河起名为“奉贤泾”呢?对此展开联想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奉贤泾中的“奉贤”一词追本溯源也有可能与言子来奉贤地区讲学的故事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奉贤泾的位置现在应该在金山亭林附近,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奉贤泾在奉贤县界西两方半左右(每方二里半),约6华里。”《金山县志》中的说法是这样的:“老新泾(也就是奉贤泾),北段的北端距奉贤县界为3.2公里,南端距奉贤县界4.8公里。”由此可见,奉贤泾在清代分县以前与金山同属于松江府华亭县境内,而这条泾在当时就在华亭县的东南方。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是在海岸线附近,所以言子取道姑苏到东海之滨传道讲学是有可能的。
其实,不一定因为这条奉贤泾不在奉贤境内就否定以这个传说而取名的意思。故事的发生年代要比有文字记载的“奉贤”两字出现的年代早得多。这条泾又恰巧就在奉贤的西侧,即然这一带有这个传说,那用这条泾取名有何不可?说到底,这条泾的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言子到此地讲学的故事而来也是有可能的。
要么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奉贤泾中的“奉贤”一词,根本就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已,没有什么言子讲学的传说。在明朝正德《松江府志》当中的记载,在奉贤泾的附近还有一条叫招贤泾的河道,奉贤是敬奉贤人,招贤是招纳贤人,也许古人取名是图个好听和有文化涵养的缘故吧,仅此而已。从雍正四年建县以来,不论在奉贤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县(区)名的由来,大多数主张“奉子游之贤”一说,而且客观使用了“相传”两字。但关于“奉贤泾”一说,文字记载的不多。希望能有更多的、可靠的文字记载,能帮我们解开这个疑惑,回答这个萦绕千年的奉贤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