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专业亦随之成为众多考生与家长所关注的焦点。
考生选择的专业与毕业后的就业乃至人生的方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慎重对待。广东白云学院提醒各位考生要尽量多了解院校的城市地位、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学金设置等,还应该多了解所要填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还要了解这些院校和专业近年的录取分数线、报考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从有关院校的招生简章、院校介绍及一些资料中获得。了解情况多,选择范围也会更广。
专家建议
对于正在准备高考的考生,如何选择好大学的专业,广东白云学院提两点建议:
1、兴趣、性格是专业选择的首要参考标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确定兴趣选专业,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你的兴趣在哪方面,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性格类型的,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分类,你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专业了。
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代军事原则,它也可用于选报志愿。知己。除考分外,还要考虑性格、兴趣知彼;除学校录取线外,还要考虑学校的真实就业状况、拟报专业内容和对口职业。了解“己”、“彼”情况是要下点工夫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多搜集一点资料,多拜访一些知情者,多请教一些专家。
需要提醒考生、家长的是,专业并非越新、越热就越好,越是名牌大学传统专业越多,所以挑选专业还要考虑该校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特色等。准备将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子更要挑选学术气氛浓的专业。例如,广东白云学院秉承“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宗旨,恪守“立德、启智、笃行、创新”的校训,营造“和谐团结、兼容并包、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就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参考点。
2、看职业选专业,从就业角度选择。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职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
(1) 从各地紧缺人才目录看专业就业前景
近年来,各地人事部门都会公布当地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对这些目录的了解,可以了解各地对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势,同时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特别是选择专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从各地高校的专业看紧缺人才
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专业,尤其是热门专业备受大家关注。这些热门的专业大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大都属于目前或将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而热门专业透露出的紧缺人才趋势图可成为考生和家长们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例如,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的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工程师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数控技术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相继呈现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也可以作为考生和家长们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之一。
(3)参考各种就业排行榜
在信息化的时代,各类信息铺天盖地,让人们应接不暇。在关注就业信息时,考生和家长很容易发现到"花样百出"的就业排行榜:最容易就业的十大本科专业、就业率最高的本科(高职)专业、最赚钱的十大专业、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总之,各种就业排名层出不穷。
考虑到统计机构的权威性、统计方式的科学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等,不能随便信奉哪一个排名,但可以参考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排名。比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每年都会公布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出国家机关、高校、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各省(区市)接受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数量最多的专业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都发布《社会蓝皮书》,其中,有关就业的调查统计值得参考。
(4)关注当年就业热点
这里所说的就业热点主要指人事部门、人才市场、招聘网等机构公布有时效性的人才需求信息,尤其是一些大型人才市场、招聘网每月、每季度都会公布当期最多的工作岗位、最急需的专业人才等信息。
(5)听取行业人士的意见
什么行业好,什么行业不好,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身在职场的人。职场人往往有着宝贵的工作经验,对专业及行业了解颇深。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听取家长的意见,有时还会请教亲戚朋友,特别是在不同行业工作的亲戚朋友。当然,考生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多听听不同行业人士的意见。这样,考生的认知范围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等情况,依据将来想从事的行业而确定出专业选择的范围。
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未来的就业情况!关注就业、重在发展,是考生填报志愿的理性之选。但切不可盲目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看成惟一因素,尤其不能只看某专业就业的眼前效应。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应该尽可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志趣及能力去选择。
参考归参考,不能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考生不能把关心的重点只放在兴趣爱好、行业的薪酬、工作的劳动强度等问题上,而是应该综合多方面的了解,权衡行业的潜力如何,行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情况又适合报考哪些相关专业。一般来说,高校所设立的招生专业都会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只不过有多有少而已,关键是要学得好,掌握知识技能,这才是将来就业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