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胶吧 关注:1,688贴子:15,007
  • 6回复贴,共1

【转贴】水谷拍的天花板效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ug 02 Thu 2012
水谷拍的天花板效应?
水谷拍:BTY 专为Mizutani Jun水谷隼特制的一把ZL Carbon加料拍,无论价钱、品质、战绩等都是在日本创纪录的名拍。
因为看了一场吉村真晴对许昕的亚舟杯冠亚军赛,其中有网友因为吉村用的也是水谷拍,击球力量却比水谷本人大的情况,提出对网路上盛传的水谷拍天花板效应低的质疑,因此才在此多嘴,少说几句。
第一次是在唐桥小马那儿看到这把拍子,熟悉他打法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一把咬球好的拍子而非暴力拍。知道他用过Stiga 30/40、Joola K3、BTY Boll Spirit、BTY Mizutani Jun、Stiga Nano OC、、、虽然都是弧圈攻击拍,但都非格碳、施碳等以暴力著名的拍子,而是侧重於制造旋转变化的抽球拍。从第一次见面到今天,水谷拍从没激起过我想购买的念头。原因无他,受因为这些拍子对我来说都太快了,每次买完加料拍或七夹等高速拍子,没两天就丢进防潮箱。对一个用BTY Defense2或松下这些削球拍,贴双囍PF4-2(削球用,比PF4更没力)就能轰爆拿BTY Gergly贴Sriver的人来说,连Stiga Allround Classic都算强力攻击拍。话说当年仰慕李菊凶悍球风入手一把BTY Adolesan,也是因为力量太大而打进冷宫,反而是最没力的BTY孔令辉使用的时间较长。
所谓球拍的天花板效应,以讹传讹者多,其正解网路上也是众说纷纭,但大意上是指一把拍子所能打出的球速极限。这种打到底的委顿感,说实话我只有在一把连板带皮68圆台币的家乐福卖场拍上感觉过,前文所题的李菊拍,若是贴Sriver等日系胶皮也会有一些这种感觉,反倒是球馆一位年轻的大学校队选手,它的水谷拍原来贴BTY Bryce时,也会有此打到底的感觉,后来劝他改用大陆胶皮后,来球球速居然比之前快,毕竟,球拍在黏了胶皮之后,整体体积、密度都有不同的变化。会不会因此天花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呢?还是球拍搭配上存在著一个基本公式:只要贴玩胶皮后的整体密度符合某一个范围区间,就能成就一把铭器?
不是卖关子,而是我也不知道。总而言之,人要比拍强,才能控制得住拍子。
crazytalk 发表在 痞客邦 PIXNET 留言(0) 引用(0) 人气(315)


IP属地:海南1楼2014-02-06 14:48回复
    人比拍强,精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18 23:21
    回复
      天花效应难,毕竟不是18-9岁那个年龄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21 23:54
      回复
        神马天花版 业余纯属以讹传讹。 除非你非得配个超级软透的胶皮


        IP属地:辽宁4楼2014-04-09 12: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