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吧 关注:14,275贴子:68,031
  • 1回复贴,共1

如何辨别染色脐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3年10月31日 来源: CCTV
有网友发微博称,部分赣南脐橙是经过染色催熟“美容”后上市的,爱吃橙子的市民坐不住了,西安市场上的赣南脐橙是什么情况呢?昨天,本报记者现场实验,揭开脐橙染色的秘密。
在一家水果商店,老板自称出售的是赣南脐橙,售价都在每斤6元左右。老板指着其中一箱脐橙说:“你就买这个,果皮光滑,疤痕斑点少,口感甜,水分大。”看到记者拿起橙子观察时,老板又解释道:“咱这脐橙你放心买,绝对没被上过色。你看这橙蒂都是绿的,上过色的橙蒂都干了,一碰就掉了。”随后记者又来到和平门外一超市买脐橙,这里的脐橙种类很多,售货员介绍的国产赣南橙售价在3.98元/每斤,颜色为橘红色,用手指甲轻轻一抠,指甲缝里留有发红或白色的粉末。
实验:热水一泡“早熟”橙子气味刺鼻
  记者将从水果摊和超市买来的脐橙现场做实验。实验前,水果摊上买来的脐橙颜色为橙黄色,表面有点粗糙,橙蒂为绿色。超市买来的脐橙颜色是橘红色,表面非常光滑,橙蒂为褐色。将2个脐橙分别放进容器中,加入适量热水。5分钟内,脐橙表面看不出变化。5分钟后取出,从超市里买来的橙子表皮颜色比之前淡了,用纸巾擦拭后,纸巾上出现红色,泡橙子的水也变成淡黄色,将橙子拿起来闻时,有种刺鼻的味道。而从水果摊上买来的高价脐橙浸泡后,与之前相比没什么明显变化,水的颜色也没有改变,用纸巾擦拭脐橙表皮,纸巾上没有出现红色,还散发着橙子的香味。
  结果:催熟的橙子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11月上旬是赣南脐橙完全成熟期,可有些水果商为了提前抢占市场,给脐橙用了催熟剂乙烯利。西安营养学会营养师张靓表示,被催熟的橙子中营养素的含量不如自然成熟的橙子,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在《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中,乙烯利在水果上的最大残留量是2mg,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的个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5mg,低于此值,即为安全。如果食用量超出安全值则会刺激黏膜,造成咽喉不适。(文字来源:三秦都市报)


1楼2014-02-04 09:16回复
    一斤橙:进口利润率是国产的1.5倍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11-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井楠
    受染色橙消息影响 国产橙需求降 三周跌价34% 消费者改吃进口橙
      本报讯 (记者 井楠)受赣南橙染色的不良市场现象影响,各地橙子市场价格明显下跌;而随着国产橙丰收季的到来,城市供应加大,广州市场的橙价格加速下行,3周累计最大跌幅达到了34%,昨日市场上价格低至“10元卖3斤”,便宜过苹果。部分市民转买价格高出3倍的进口橙。记者在广州市场上多方调查,暂时还没有发现“催熟”橙的踪迹。
      国产橙从5元跌至3元
      近三周时间里,广州市场橙子的跌价走势比较明显,其中国产橙,菜市场零售价格从每斤5元跌至目前的10元3斤,跌幅达到了34%以上;而进口橙的价格从之前15~18元每斤跌到了目前的11.5~15元每斤,跌幅为10%~17%。相比较而言,“洋橙”的抗跌性比较强。
      此外,不少消费者改吃进口橙。
      分析:进口水果
      利润率高达50%
      一个橙子究竟能赚多少钱?记者在海珠区、越秀区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水果店老板都在抱怨:国产橙利润微薄。滨江东靠近珠江泳场的菜市场内,水果商罗大姐说:“国产橙,每斤最多赚五角,一般只有三四角,毛利率不足10%;相对来说,单价十多元的进口橙,利润率较高,每斤能赚2~2.5元,毛利率在15%以上。”
      而王先生则告诉记者:“常规水果是水果摊利润最为微薄的品种,毛利只有10%~15%。相比较来说,利润最高的是进口高档水果,虽然量不多,但利润率最高的能达到50%,其中车厘子、奇异果、蛇果等,一般毛利在20%以上。”
      而记者对比广州市场上进口、国产水果的价格,差异为3~4倍,进口橙的价格是国产橙的4倍,进口苹果的价格是国产的3倍,进口奇异果的价格是国产奇异果的4倍。差异最大的是车厘子,国产的价格低至10元每斤,而进口货最便宜也要40~50元/斤,较好的则要80~100元每斤。
      背后:进口橙
      批发环节利润率达34%
      如此高价、如此高利润,是否合情合理?记者分别致电美国与意大利的华裔居民了解到,当地橙每千克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也就五六元。
      “即使算上运费、关税,进口橙的成本不会超过10元/千克;从美洲运到中国来,运费一般只占其成本价格的20%。”广州某贸易企业的刘老板如是说。
      那么,记者算了一笔账,进口橙零售老板说,每千克只赚4~5元,那么其批发环节的利润在8~9元,利润率至少达34%;批发加上零售两个环节累计利润率则高达56%,属于不折不扣的“高利润”产品。
      为此,部分消费者质疑:为了吃一种并非有机、营养价值有限的“洋水果”,中国人就要付出比欧美人多几倍的代价,是否有这个必要性呢?


    2楼2014-02-08 1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