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会馆曾为抗日前线指挥部
“殷殷碧血遍荒郊,旷世勋名万古流。报道山河归故主,满廷贼桧尽含羞。”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击败了占领多伦的日军,收复了多伦,并使之成为了“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收复的第一城。7月12日,同盟军浩浩荡荡开进多伦,多伦各界人士夹道欢迎。
为了支持吉鸿昌将军抗日,山西义商商议决定,将伏魔宫改为吉鸿昌将军的抗日前线指挥部。7月15日,吉鸿昌将军在伏魔宫的大戏楼召开大会,号召人们团结抗日。那一天,伏魔宫内人头攒动,一万余名多伦百姓将会馆围得水泄不通。当吉鸿昌将军站在戏台上高呼抗战口号的时候,伏魔宫内外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那一刻,多伦人的抗战热情被瞬间点燃,接着汇成了江海。这热情从伏魔宫内涌出,迅速流遍多伦的大街小巷。
为了缅怀吉鸿昌将军,多伦县政府于1996年在伏魔宫内竖立起了吉鸿昌将军立姿汉白玉的雕像。如今,这雕像正在和古老的山西会馆一同见证和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晋商后裔的家乡情结
无论客居他乡多久,山西人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年61岁的侯俊良老人祖籍在山西定襄县。据他回忆,早在上世纪30年代,父亲一个人来到多伦并开办了裕和魁钱庄,此后,每隔三五年回乡一次。直到侯俊良14岁那年,才把家人全部迁到多伦。侯俊良说:“以前外出做生意被看作是背井离乡,所以大多数晋商都是一个人在外打拼。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社会动荡,山西商人纷纷变卖了商号,回到了故乡。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多伦地区就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山西商人。”如今,多伦地区虽然还散居着很多山西商人的后裔,但其中经商的却没有几个了。
走在多伦的大街上,偶尔也会听到几句地道的山西话,这些人都是晋商的后裔。他们中很多从儿时就来到了多伦,几十年过去了,可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一直没有被当地人同化,依然保持着家乡的特色。
虽然有些长期旅居多伦的山西人已经落户多伦,但他们的根却始终扎在故乡的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山西人掀起了迁坟的热潮,他们纷纷将葬在多伦地区的亲人遗骨迁回山西老家安葬。在他们看来,故乡的土总是最热的,虽然生前在异乡奔波,但死后一定要在家乡长眠。
来源:山西新闻网
“殷殷碧血遍荒郊,旷世勋名万古流。报道山河归故主,满廷贼桧尽含羞。”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击败了占领多伦的日军,收复了多伦,并使之成为了“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收复的第一城。7月12日,同盟军浩浩荡荡开进多伦,多伦各界人士夹道欢迎。
为了支持吉鸿昌将军抗日,山西义商商议决定,将伏魔宫改为吉鸿昌将军的抗日前线指挥部。7月15日,吉鸿昌将军在伏魔宫的大戏楼召开大会,号召人们团结抗日。那一天,伏魔宫内人头攒动,一万余名多伦百姓将会馆围得水泄不通。当吉鸿昌将军站在戏台上高呼抗战口号的时候,伏魔宫内外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那一刻,多伦人的抗战热情被瞬间点燃,接着汇成了江海。这热情从伏魔宫内涌出,迅速流遍多伦的大街小巷。
为了缅怀吉鸿昌将军,多伦县政府于1996年在伏魔宫内竖立起了吉鸿昌将军立姿汉白玉的雕像。如今,这雕像正在和古老的山西会馆一同见证和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晋商后裔的家乡情结
无论客居他乡多久,山西人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年61岁的侯俊良老人祖籍在山西定襄县。据他回忆,早在上世纪30年代,父亲一个人来到多伦并开办了裕和魁钱庄,此后,每隔三五年回乡一次。直到侯俊良14岁那年,才把家人全部迁到多伦。侯俊良说:“以前外出做生意被看作是背井离乡,所以大多数晋商都是一个人在外打拼。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社会动荡,山西商人纷纷变卖了商号,回到了故乡。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多伦地区就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山西商人。”如今,多伦地区虽然还散居着很多山西商人的后裔,但其中经商的却没有几个了。
走在多伦的大街上,偶尔也会听到几句地道的山西话,这些人都是晋商的后裔。他们中很多从儿时就来到了多伦,几十年过去了,可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一直没有被当地人同化,依然保持着家乡的特色。
虽然有些长期旅居多伦的山西人已经落户多伦,但他们的根却始终扎在故乡的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山西人掀起了迁坟的热潮,他们纷纷将葬在多伦地区的亲人遗骨迁回山西老家安葬。在他们看来,故乡的土总是最热的,虽然生前在异乡奔波,但死后一定要在家乡长眠。
来源:山西新闻网
![](https://imgsa.baidu.com/ncm1314520/pic/item/3cef3faf010c78f3fbed50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