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飞阳吧 关注:7贴子:88
  • 3回复贴,共1

怎一个吃茶去了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怎一个吃茶去了得
           ——访柏林禅寺有感

丁亥三春,机缘偶得,我得与同班异级同学六十余人前往河北,参学柏林禅寺。时值三春之末,炎夏始临。夏意已生,而春意未泯,所以天气仍旧时常冷热不定,朗郁不均。我们出发的时候北京刚好遇到了比较冗沉的天气。一路南行,天气渐行渐朗,之至河北境内,虽然仍能看到其中别有“阴晴”,但是一路盎然,自与北京的沉郁又另是一番情致了。

一路奔忙,除在途中做了短暂的休憩,直到下午五时许,汽车才缓缓的驶入了柏林禅寺的大院。大伙带着一身的疲倦走下汽车,但是,或许就在双脚踏上禅院那一瞬间起,同学们又都兴奋了,疲惫的只是身躯,或许。

 

虽然在出发前就在网上对禅寺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些了解,但是真正的走到面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感触。或许是失望,因为它不像想像中那么宏伟壮观,更不是意识中的隐身世外。它就处在赵县的闹市之中,被许许多多的尘俗包围着,甚至就在寺院的门口,就有很多不能入眼的世俗烟火。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寺庙,一道“门”,便隔断了与尘世的一切,山门之后自是一片灵慧净土,禅院清幽,“大隐隐于市”,其言语之妙处,或在此间。

 

虽说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着,来到此间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我们的住处,然后是晚饭,再然后是听座谈,再然后就是就寝。参禅或许只是为了证道,而我们做的这些,却不知是为了什么。整个晚上大家都在客房里讨论着,先是禅,然后是情,然后便是不堪入耳之宏论。当然,这不堪入耳,只是相对于此间特殊环境而言的。未曾出来的时候,就有人讨论过,是否会有人因这次探访而遁入空门。当时只是笑笑,并未将之略萦心上,直至夜已幽深,伙伴们都已不支睡去,方才细想起来。



1楼2007-10-08 19:38回复
    于是便作了一首歪诗,希冀能够表达自己的一时之情性:

     

    耆老无心问耆首,世外仙家槛内人。凡心遥向九天去,浊身还念六道轮。轮回只因凡心住,情天情海无灭处。一把青丝断愁云,情如云断复何如?千载悠悠三生愿,百里匆匆一宿眠。梵境幽深迷幻物,檀影缥缈醉虚烟。殿宇光辉镇宝刹,钟鼓宏通警凡尘。法缘通幽自有径,空门遁世岂无方?暗予尘心时已久,偷把余情寄清幽。寄清幽,只恨仙姝世外情。世间烦闹皆由性,佛国清微只因缘。度化世间所有法,还我明清一片心。觅云板,寻钟声,勤起修为皮囊身。晚早课,吐梵音,参禅打坐侍佛真。吃茶去,吃茶去,何必执著空云偈?云归去,云归去,谁竟无缘妙真趣!


    2楼2007-10-08 19:39
    回复
      前日曾与茵茵世人讨论妙真法师圆寂之一事,还调侃说,她死了,我便当和尚去。没想到,这一柏林行,到无意间诺了这个无意间的戏言。但是后来细想,虽然寄情于红楼梦中的众女儿,但是妙真法师,她俨然已经远离了尘世,已为槛内人了,如我这般等世间俗物,又怎能领略佛门之灵慧清幽呢?

       

      虽然凡心已不再留恋这个尘世,但是九天之外何其远矣,又岂是心性之间便可到达得了?更奈何我“不曾到此间”,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情天情海,六道轮回呢!即使能断得了情丝,那又若何呢?三生三世的夙愿,不会因这匆匆百里的一宿而改变什么。即使情寄世外仙姝,怎奈清微之处,终无挂碍之处。一切烦恼皆由缘定,只是可恨明知其不可却不能割舍。那殿宇,那塔林宝刹,那钟声与喧佛之声,自有其个中因由,然这不缪之顽劣心性,或许只能另求他途以化解其情缘罢了。

       

      “吃茶去”似乎被禅师们奉为参禅之至上偈语,因而口不离其,心亦不能离矣。每每讲到此间吃茶去之道理,禅师们总是满面向往之态,津津不讳。然我始终不知,禅之一字,又岂是“吃茶去”三字了得?唉,怎奈我缘法不通,慧根不有,却为这三字所恼烦,彻夜。

       

      清晨的云板声,钟声,鼓声,声声入耳,直望署云,然则对于一个欲归而不归者而言,是否是一种心性的煎熬?又或者是一种召唤?那就不得而知了。曾经许下愿望,如果能为妙真法师祝愿的话,那就一定要让她感应到,引领我的心性通往“无可奈何”之所在。磬铃声,木鱼声,喧佛声……虽然都是陌生的文字,但是其亲近之意又岂在文字之表?叩拜在佛的面前,只有一样是虔诚的,那便是灵河岸边的祝祷,幽幽。


      3楼2007-10-08 19:39
      回复
        归去,归去。往来处来,自往去处去。晚点的时候便有匆匆的往回赶了,汽车还是奔忙着,连着满厢的困倦,稚嫩的皮囊是会疲倦的,因为还经不起这两天的往还奔波。但是,灵魂或许不会顿卷,一上车便悠悠的去了,归去。来处来,去处去…


        4楼2007-10-08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