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东汉政权的性质,论者谓东汉是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政权,即“豪族政权”,根据是光武帝外祖父以及开国功臣的家庭出身。【46】不错,光武帝的外祖父樊重是湖阳的富豪;光武帝的文武功臣,不少出身于官吏和富裕之家。但我们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史料所反映问题的时代性;2.东汉功臣出身的详细情况;3.光武帝及功臣的出身与政权性质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
关于第一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光武帝的外祖父樊重有田三百余顷,不少著作在论及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和大地主田庄时,多以樊氏为例【47】,似乎樊重就是东汉豪强势力强大的一个象征。这个论断是不正确的。樊重生于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以前【48】,如果以樊重之富为例,反映出的应是西汉后期和新莽时期豪强地主与田庄的情况,而非东汉时期。
关于第二点,杨联升先生认为,光武帝的功臣“差不多都是豪族出身”,这个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例,他们确实大部分出身官吏或富裕之家,但也有一些出自平民之家。如邓禹、吴汉、朱佑、马武。【49】刘隆虽是宗室出身,但其父被王莽诛杀,家道中落,也应为平民。杜茂的出身没有记载,似也为平民。除此6人外,余下22人,尽管出身官吏或富裕之家,但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出身县乡小吏,如贾复“为县掾”,臧宫“少为县亭长、游徼”,任光“初为乡啬夫,郡县吏”,王霸“少为狱吏”,马成“少为县吏”,傅俊为“县亭长”,坚谭“为郡县吏”【50】;有的为郡吏,如冯异、岑彭、盖延、陈俊、王梁等【51】;有的为新莽和更始帝时期的郡太守、县令,如景丹、万修;有的父亲为二千石高官,如耿弁、铫期、李忠、邳彤、耿纯;有的则为大族,如寇恂、刘植;有的家境富裕,如祭遵。出身郡县吏的12位功臣,父祖均无显赫的官职,也未见宗族强大及家境富裕的记载,似不宜定为“豪族”。余下的10人,若按杨联升先生所给“豪族”的界定【52】,也只有寇恂、刘植、耿纯数人可以列入“豪族”之列【53】。即使把出身高官、家境富裕的这10人全部认定为豪族,也只占28人的三分之一强,并不能得出光武帝的功臣“差不多都是豪族出身”的结论。【54】
关于第三点,笔者认为,把光武帝及东汉功臣的出身与政权性质联系在一起,认为东汉政权为“豪族政权”是没有依据的。这是过去片面强调阶级观点,在史学研究中把阶级分析方法公式化、教条化的结果。黄留珠先生说:“这种阶级出身决定论的观点,在关于刘秀的研究上影响极大,贻害极深。似乎刘秀的宗室出身.就天然决定了他必然是豪族大地主,他的一举一动也必然是反动的,如是,刘秀的功也成了过,而他的过则更被无限扩大。”【55】此论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