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06年进入网络就一直使用无用书生这个网名,至于这个网名的出处当然是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那这句话又出自何处呢?我查了一下,原来是源自清人黄景仁的一首杂感诗。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常州人。现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黄在十七岁时写下的名句。他的“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写尽寒士悲酸,曾引起了无数寒士的共鸣。当时身居巡抚的毕秋帆读到此句,竟夜不成寐,瞿秋白也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之叹。另外,诸如“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名句,在他的诗作中更是层出不穷。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乾隆六十年第一人”美誉的天才诗人,却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照理说在以科举取士为正统观念的旧中国应该是崇尚读书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了。皓首穷经,更是古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本来是古圣先贤指点、激励后生小子勤勉治学求取功名的谆谆之言。意思是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其它都是低俗的,只有读书才可以求取功名利禄。
自古读书是为了做官,所以做官是三百六十行里最高的行业,普通人只有这条路才能发达。贵族不用,因为有世袭,所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读了书考不中功名的呢,就是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了,因为自小就读书,什么活都不会干,什么社会关系都没有,如果考不中的话可能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不是百无一用。
到了清代,正是八股极盛之时,那些书生们手无缚鸡之力, 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劳动者的蛀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浪费粮食,毕竟能够进入仕途的人是少之又少,那时候的科举跟现在的高考差不多,甚至还要更严格,因为名额更少。所以大多数的人只能蹉跎一生。而且他们并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是百无一用!
杂 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春鸟秋虫自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