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37贴子:613,637
  • 1回复贴,共1

【国学】法评时事:由“王八奖”谈法家处罚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前,媒体爆料,有人在微博晒组照引热议,内容主要是某单位推出新措施,向业绩差的部门发写有“乌龟奖”、“王八奖”的锦旗,且还让员工穿上相应的外套。
借此事,今天谈一谈,法家怎么实行处罚惩戒和注意的问题。
韩非子云:“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微小的过错,经常侮辱、戏弄臣下来取得一时的痛快,再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所以天下有君位被篡的祸患。
韩非子此句所谈的是针对处罚惩戒下属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惩戒处罚的目的是要把事情往积极向上的方向上推动。为了修正问题和过失,采用负激励的方式,而其重点还是在激励上面。
正如当记者采访该公司时,涉事公司综合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实有发锦旗一事。对于员工的反应,他认为可能在理解上有些偏差,称公司的初衷是传递一种正能量,作为一种激励和鞭策。
由上可知,该公司实施惩戒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业绩,采用了负激励的方法。而且也看得出,这家公司最起码还是对业绩很着急,管理者还是花了一番心思进行激励创新的。但问题就出在如何创新上了,创新不好,非但传递不了正能量,而且搞不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更大负能量。
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只抱怨下属理解有偏差,而是要深切考虑如何不让下属理解有偏差。于是就该说第二点了。
2:惩戒处罚的方式上要注意把修改错误行为和人身攻击分开。也就是俗话说的“是冲人去的,还是冲事去的。
“厚诛薄罪”,难免让当事人有领导小题大做、借事整人之感。
“久怨细过”,更是让受罚者认为领导讨厌的是我这个人,借事一次次的在说我这个人。
“长侮偷快”,便是在处罚时,采用了一种攻击人格的方式,让受罚者不能接受。其实很多时候是领导者无意识的行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攻击了对方的人格。
比如有的领导者批评下属时就经常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你长脑子了没有?!”;“就你这样的,大街上要饭都得饿死,还能干点什么?!”等等。虽是一时气话,但给下属造成的感情伤害,不言而喻。同样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容易产生类似问题,这也是很多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我们看这件事上,微博中提供的组照显示,一个办公柜前挂着一面红色锦旗,上面写着“沃易得营销活动考核排名倒数第二名乌龟奖二0一三年”,其中的“乌龟奖”三个大字,尤为突出。另一面锦旗则显示,倒数第一名是“王八奖”。还有一张照片上,一名男子身穿一件黄色马甲背对镜头,马甲上有白色的“王八”二字。
心是好心,想采用负激励,但方式上实在没有考虑周全。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在单位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心里敢怒,但嘴上不敢在单位言,那么就只能在微博媒体上言了。还有就有了第三点。
3:惩戒处罚的忌讳就是“打一棍子揉三揉”。很多领导怕下属记恨自己,经常干这样的事;不少家长处罚完孩子时,心里也觉得难受,所以事后再以各种方式安慰。
这么做,给受罚者的感觉只能是:“领导后悔了,处罚错了,我吃大亏了,要是没错,我该受罚,领导干嘛安慰我,补偿我呢?”
由此心态可见,这样做的后果是处罚和惩戒的效果荡然无存。正如韩非子说言:“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要是让受罚者感觉把自己的一个好胳膊给砍了,就算再送一个价值连城的玉的义肢给续上,谁能乐意呢?谁能不心生毒怨呢?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惩戒本身错了,那就应该老老实实更正,而不是用“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这样做同样会造成下属从心底的怨恨。
所以才有韩非子所说的有“故世有易身之患。”
由上便知,法家认为处罚在管理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上面三点用得好,规避负面行为,同时也规避了个人恩怨。用不好,心生罅隙,造成更多困扰,处罚还效果有限。
—法家学者黄晓雷


1楼2013-05-31 18:43回复
    文章作者是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的法家学者黄晓雷老师,以后会陆续跟大家分享各家老师的时事评论,欢迎交流!


    2楼2013-05-31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