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看很久以前的一部武侠剧《逆水寒》,想当年一看顿觉惊艳,无论从画面还是从人物的造型,从武打的设计还是台词的对白,都让我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真正充满了江湖儿女的豪情。如今时过境迁,再来重温,依旧是满满的感动,久违的热血激情,真真是为它不平,这么好的片子,知道的人竟如此之少。后来得知它在网上盛行一时,心里才稍觉安慰。
渐渐地更多地了解这部片子,知道它是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也知道了原著中的戚少商原是一独臂的白衣少侠,知道了网上戚迷和顾迷的针锋相对,也知道了原来戚少商是如此为世人不解。不禁为戚少商抱不平,不禁要来吐槽几句。同时我要说感谢所有演员的精彩演译,没有他们就没有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只是对事不对人,何必要把角色之争上升到演员之争呢,好在两位主演都是低调而又优秀的演员,断不会为此而影响他们的心情和事业。
说说角色吧,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太鲜活了,让我活生生地看到了那个充满杀戳却又充满情义的江湖,人物都真实饱满,甚至一些小人物,十年后再来回顾,一点都不陌生,郝连小妖随心所欲的深情,高鸡血斤斤算计的精明,铁血的凛然正气,连云三乱单纯的愚忠……更不用说顾惜朝的步步算计, 戚少商的绝境求生。 看这部剧时心情太沉重,太容易被剧中人的命运牵引,一不小心将自己代入,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角色之争。
不喜欢顾惜朝,十年前不喜欢,十年后更不喜欢。十年前单纯的不喜欢,只因为他是个坏人,可是十年后,更不喜欢,因为他坏得太过彻底,太没有人性。有人说他演绎出了人性在社会底层中的挣扎以及内心情感的纠结,让人心生同情,更能原谅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能苟同,同时网上一些一边倒的评论,让我都有种要吐血的悲愤,难道世风日下,竟至如此。
有人说他有才,一本《七略》指点江山,只是怀才不遇,导致他不惜一切要向上爬好施展抱负。可他的抱负是什么,不是为国为民,只是为了自己想要的权势。看看戚少和雷卷联手对付他的那一集吧,戚少商说:你有如此抱负,为什么不能为国为民,联宋抗辽。可他说什么:我的志愿不是当大侠,你看看你,你的侠义为你带来了什么,而我是臣相的女婿,拥有权势,……听见了吗?他的志愿不是当大侠,不是为国为民,那他那可以指点江山的才华想要用来干什么?所以,他的《七略》被戚少商赏识时,他不屑
一顾,他要的是臣相大人的赏识,《七略》只是他用来攀附权贵的跳板。他打着才华的幌子,想要的不过是俗人的官位而已。这种胸襟在戚少商面前,简直如跳粱小丑。所以才让所有人甚至包括冷呼儿那些人都看不起他。再看他的手段,下令杀死雷家庄上下,血洗碎云渊,哪里看得出半点无奈与不得已。有人只一味说是顾惜朝出身低微导致如此,可戚少商就出身高贵吗,一介草莽而已,可你看全剧中上至朝迁贵胄下至江湖肖小无不对他敬之畏之,我们说想要别人瞧得起,先要自己立得直。我只替戚少商不值,只是因为欣赏他的所谓才华,错将山鸡当凤凰,引至如此杀身之祸。换言之哪怕死在冷呼儿之辈都不会让人如此悲愤。
有人说他对晚晴深情,是吗?深情到逼不得已杀她?单凭这一点,他一千个顾惜朝都抵不上戚少商。更何况他了解晚晴吗?有没有想过晚晴的感受,他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卑贱的命运中,一心只想出人头地,貌似是为了晚晴,可实际还是为了自己。戚少商看是负了息红泪,可是江湖儿女不就是如此吗?自古儿女情长从来是江湖人之大忌,但只凭这一点就认定戚少商绝情吗?息红泪跳下深渊那一刻,戚少商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还不足以说明他的心吗?他一心想要息红泪幸福,才不计一切将她往小妖身边推,因为他知道自己背负太多责任,国仇家恨,他无法轻松地笑傲江湖。有人说他不可爱,不洒脱,不真实又太迂腐。是啊是啊,你以为你找情人吗?当你看着至亲的兄弟因为你一个个地在你身边倒下,江湖人士为了侠义纷纷凛然赴死,判国通疗的罪名压在你身上,而真正的主谋却逍遥法外,国家的安危系于一线……你能抛下为一切洒脱起来吗,那些枉死的冤魂又如何能安然。戚少商从不将名利放在心上,只是因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推脱不掉。
有人说喜欢戚少商的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女,喜欢所谓的侠啊义啊,全不了解人世的艰难。我看错了,正好相反,正因为太了解人世的艰难,才更能体会到戚少商的不易。满世界都是如顾惜朝般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在社会拼搏,在此过程中甚至不择手段地伤害身边的人,还能够大言不惭地说:我没办法,我是被逼的。自古以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做大事总是要牺牲的。问题是为什么牺牲的总是别人,别人为什么要为你的一已私欲牺牲。这让我想起当年沸沸扬扬的马家爵事件,诚然,他很贫穷,受尽歧视,值得同情,可是他杀了人,四条人命啊,那些人何其无辜,可是社会上竟然有那么多人为他鸣不平,这让被他杀害的人的亲人情何以堪,难道他们真的该死吗?这个社会怎么啦,打着人性的口号原谅残忍,因为身世的不幸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难怪会有那么多变态砍杀幼童了。
反观戚少商,才华横逸却不以为傲,单看旗亭酒肆和顾那一晚畅谈,琴棋书画又有哪一点输于顾;深情专一只对息红泪,只想和她做对平凡夫妻,只是因为时世不对,恰逢乱世,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能力如他,又怎能做个旁客。我们难道能说当年的抗日志士都是冷血的吗?他身边是有很多人因为他牺牲,可那能和顾的迫害至死相提并论吗?戚少商身边的人相信他的为人,绝不可能是判国通疗的反贼,相信其中有着对国家不利的阴谋,他们愿意助他查明真相,与其说他们是为戚死,不如说他们是为侠之大义而死,连晚晴她们只见过戚一面,就愿意相信他,愿为他报信说铁手在抓捕他要他小心,这还不能说明人心所向吗?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变了,因为生活的不易,人人变得自私利己,不再相信崇高,更对侠义不屑。人人都是顾,人人都想在不择手段的获得成功时又获得别人内心的认同,好吧,顾惜朝,你赢了,我却只愿人世再多些戚少商,面对信任被出卖,面对黑白被颠倒,仍能坚守心中那份信念,能够在逆境中掘起却仍然保持一份赤子之心,这样的一个人,你们可以不喜欢,却怎么忍心伤害!
张演员的演技不要太好,他以低调细腻的方式将戚少商的侠骨柔情、隐忍悲愤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一丝做作与夸张,有人说他被男二号的光辉埋没了,我倒不以为然,就如杂技表演中的托举一样,大家当然关注那个高高在上表演的人,可没有下面那个托举的人,整台表演还叫表演吗?大仙用自己的演技支撑起整部戏的主色调,使得整个剧情有了可信性,能为这样一个有担当的九现神龙戚少商赴死,各位英雄死得其所,剧情顺理成章让人信服。也正因为顾惜朝在前半部分好像步步紧逼戚少商,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似乎要逼得走投无路,于是就有人等不及地喝彩了,有才啊,实在是太有才了。你要知道,一开始是他在暗,戚在明,一个处心积虑,一个却一无所知,换做是你还能像戚少商那样依然气不长出,泰然自若吗?在我看来,顾虽步步紧逼但总显得气急败坏,而戚虽然看似节节败退却依然气定神闲。狮子受到打击依然还是狮子,总之我为戚少商喝彩!
渐渐地更多地了解这部片子,知道它是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也知道了原著中的戚少商原是一独臂的白衣少侠,知道了网上戚迷和顾迷的针锋相对,也知道了原来戚少商是如此为世人不解。不禁为戚少商抱不平,不禁要来吐槽几句。同时我要说感谢所有演员的精彩演译,没有他们就没有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只是对事不对人,何必要把角色之争上升到演员之争呢,好在两位主演都是低调而又优秀的演员,断不会为此而影响他们的心情和事业。
说说角色吧,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太鲜活了,让我活生生地看到了那个充满杀戳却又充满情义的江湖,人物都真实饱满,甚至一些小人物,十年后再来回顾,一点都不陌生,郝连小妖随心所欲的深情,高鸡血斤斤算计的精明,铁血的凛然正气,连云三乱单纯的愚忠……更不用说顾惜朝的步步算计, 戚少商的绝境求生。 看这部剧时心情太沉重,太容易被剧中人的命运牵引,一不小心将自己代入,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角色之争。
不喜欢顾惜朝,十年前不喜欢,十年后更不喜欢。十年前单纯的不喜欢,只因为他是个坏人,可是十年后,更不喜欢,因为他坏得太过彻底,太没有人性。有人说他演绎出了人性在社会底层中的挣扎以及内心情感的纠结,让人心生同情,更能原谅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能苟同,同时网上一些一边倒的评论,让我都有种要吐血的悲愤,难道世风日下,竟至如此。
有人说他有才,一本《七略》指点江山,只是怀才不遇,导致他不惜一切要向上爬好施展抱负。可他的抱负是什么,不是为国为民,只是为了自己想要的权势。看看戚少和雷卷联手对付他的那一集吧,戚少商说:你有如此抱负,为什么不能为国为民,联宋抗辽。可他说什么:我的志愿不是当大侠,你看看你,你的侠义为你带来了什么,而我是臣相的女婿,拥有权势,……听见了吗?他的志愿不是当大侠,不是为国为民,那他那可以指点江山的才华想要用来干什么?所以,他的《七略》被戚少商赏识时,他不屑
一顾,他要的是臣相大人的赏识,《七略》只是他用来攀附权贵的跳板。他打着才华的幌子,想要的不过是俗人的官位而已。这种胸襟在戚少商面前,简直如跳粱小丑。所以才让所有人甚至包括冷呼儿那些人都看不起他。再看他的手段,下令杀死雷家庄上下,血洗碎云渊,哪里看得出半点无奈与不得已。有人只一味说是顾惜朝出身低微导致如此,可戚少商就出身高贵吗,一介草莽而已,可你看全剧中上至朝迁贵胄下至江湖肖小无不对他敬之畏之,我们说想要别人瞧得起,先要自己立得直。我只替戚少商不值,只是因为欣赏他的所谓才华,错将山鸡当凤凰,引至如此杀身之祸。换言之哪怕死在冷呼儿之辈都不会让人如此悲愤。
有人说他对晚晴深情,是吗?深情到逼不得已杀她?单凭这一点,他一千个顾惜朝都抵不上戚少商。更何况他了解晚晴吗?有没有想过晚晴的感受,他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卑贱的命运中,一心只想出人头地,貌似是为了晚晴,可实际还是为了自己。戚少商看是负了息红泪,可是江湖儿女不就是如此吗?自古儿女情长从来是江湖人之大忌,但只凭这一点就认定戚少商绝情吗?息红泪跳下深渊那一刻,戚少商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还不足以说明他的心吗?他一心想要息红泪幸福,才不计一切将她往小妖身边推,因为他知道自己背负太多责任,国仇家恨,他无法轻松地笑傲江湖。有人说他不可爱,不洒脱,不真实又太迂腐。是啊是啊,你以为你找情人吗?当你看着至亲的兄弟因为你一个个地在你身边倒下,江湖人士为了侠义纷纷凛然赴死,判国通疗的罪名压在你身上,而真正的主谋却逍遥法外,国家的安危系于一线……你能抛下为一切洒脱起来吗,那些枉死的冤魂又如何能安然。戚少商从不将名利放在心上,只是因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推脱不掉。
有人说喜欢戚少商的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女,喜欢所谓的侠啊义啊,全不了解人世的艰难。我看错了,正好相反,正因为太了解人世的艰难,才更能体会到戚少商的不易。满世界都是如顾惜朝般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在社会拼搏,在此过程中甚至不择手段地伤害身边的人,还能够大言不惭地说:我没办法,我是被逼的。自古以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做大事总是要牺牲的。问题是为什么牺牲的总是别人,别人为什么要为你的一已私欲牺牲。这让我想起当年沸沸扬扬的马家爵事件,诚然,他很贫穷,受尽歧视,值得同情,可是他杀了人,四条人命啊,那些人何其无辜,可是社会上竟然有那么多人为他鸣不平,这让被他杀害的人的亲人情何以堪,难道他们真的该死吗?这个社会怎么啦,打着人性的口号原谅残忍,因为身世的不幸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难怪会有那么多变态砍杀幼童了。
反观戚少商,才华横逸却不以为傲,单看旗亭酒肆和顾那一晚畅谈,琴棋书画又有哪一点输于顾;深情专一只对息红泪,只想和她做对平凡夫妻,只是因为时世不对,恰逢乱世,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能力如他,又怎能做个旁客。我们难道能说当年的抗日志士都是冷血的吗?他身边是有很多人因为他牺牲,可那能和顾的迫害至死相提并论吗?戚少商身边的人相信他的为人,绝不可能是判国通疗的反贼,相信其中有着对国家不利的阴谋,他们愿意助他查明真相,与其说他们是为戚死,不如说他们是为侠之大义而死,连晚晴她们只见过戚一面,就愿意相信他,愿为他报信说铁手在抓捕他要他小心,这还不能说明人心所向吗?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变了,因为生活的不易,人人变得自私利己,不再相信崇高,更对侠义不屑。人人都是顾,人人都想在不择手段的获得成功时又获得别人内心的认同,好吧,顾惜朝,你赢了,我却只愿人世再多些戚少商,面对信任被出卖,面对黑白被颠倒,仍能坚守心中那份信念,能够在逆境中掘起却仍然保持一份赤子之心,这样的一个人,你们可以不喜欢,却怎么忍心伤害!
张演员的演技不要太好,他以低调细腻的方式将戚少商的侠骨柔情、隐忍悲愤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一丝做作与夸张,有人说他被男二号的光辉埋没了,我倒不以为然,就如杂技表演中的托举一样,大家当然关注那个高高在上表演的人,可没有下面那个托举的人,整台表演还叫表演吗?大仙用自己的演技支撑起整部戏的主色调,使得整个剧情有了可信性,能为这样一个有担当的九现神龙戚少商赴死,各位英雄死得其所,剧情顺理成章让人信服。也正因为顾惜朝在前半部分好像步步紧逼戚少商,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似乎要逼得走投无路,于是就有人等不及地喝彩了,有才啊,实在是太有才了。你要知道,一开始是他在暗,戚在明,一个处心积虑,一个却一无所知,换做是你还能像戚少商那样依然气不长出,泰然自若吗?在我看来,顾虽步步紧逼但总显得气急败坏,而戚虽然看似节节败退却依然气定神闲。狮子受到打击依然还是狮子,总之我为戚少商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