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校报记...吧 关注:21贴子:329
  • 1回复贴,共1

专业•就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即奔二十,但凡是安静清闲,便容易想自己就业前景问题。又是一年寒假,更是怕闲,闲下来难免由于碌碌无为而思来想去,闲下来脑子却是没停过,尤其睡前,脑子会排山倒海的想,为毕业后的前景构思,而构思的却是极为饥渴,脑子越是想越是如黄河水一般浑。闲暇时经常阅览一些关于就业、应聘、职场的网页杂志,尤其一些个人案例,其实是七上八下、各有千秋,也总结了一句话:先买尺子,再量体裁衣。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大部分的专业能提供相关职业10—15%的相关知识就不错了,我们国家设置的很多名字看起来像职业岗位的专业,基本上不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又不是用真实的行业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即使像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设计、商务电子、金融投资、园林管理、文化创意、房地产营销等等也基本不能提供相应的实务型的职业知识。让我很是费解,所学专业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是一体化设置,那还学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一个贫困山区的求学人,首先我的家庭供我上学是不易的,学以致用才是求学的目的。因此我便经常思考专业与就业之间的问题,也确实是无明确头绪。
我很关注身边一些学有所成,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事业线刚起步的亲戚朋友。这些人中有很多是我老家的,由于一些顽固就业逻辑影响,多数是毕业回家,通过在靠近家乡的地方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三支一扶、诸如此内的谋职途径,找到工作,在国家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进大中企业工作的很少,白手起家创业的更是屈指可数。
从通过考公务员诸如此内,从事国家行政单位工作的这部分人说起。不难看出,专业性并不强,基本无职业限制,在所考科目上看,只考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公共基础,这些科目与目前的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关系都不是很密切,再不谈其他专业了,需要的是较强的社会见识、社会沟通能力、处理事务的应变能力,有实务见识者最佳,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知识,并掌握对应专业在管理领域的技能者最好。通过事业单位招考、三支一扶诸如此内的从事国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这部分人说,虽与专业关系明显,如在法院、学校、医院等国家事业单位,但不是说所学专业就是万能的,你的事业线与专业并不是一比一的关系,就律师这一职业说,有一定的专业限制,但更需要较强的社会见识与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具有比较强的文字敏感度与表达严谨度,除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外,经济学、金融投资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领域也帮助不小。
这也就说明,大部分职业是与多学科对应的,不是与单一学科对应的。我身边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同学毕业后要从事以上这些工作,注定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线笔直无曲,步步高升。1968年毛**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曾讲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现在大学生下基层方法类似,但这里所说的下基层不是说必须到农村干活,而是在社会工作环境中实践。我们大学生到社会工作环境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锻炼,从而达到所学专业知识和就业相结合,这其中学到的其实比专业知识更实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直接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所以就应当在学习的同时尽量多接触其他学科,多参与各类实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此为寻找自己的个人知识倾向与职业爱好打好基础。


1楼2013-04-12 16:27回复
    就业难,专业也不眨地的怎办?


    2楼2013-04-20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