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心吧 关注:220贴子:36,285

心吧小学堂:苏轼的黄州时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这个贴,基本上是千秋的意思。早在老大的中国人物和中国精神那里,千秋我们就认为有宋一代,最应该做的人就是苏轼。虽然说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随波逐流,俗之大也,但是,我还是觉得,在我们的常识达到一个阶段之前,还是有必要做些积累的——虽然我们也知道,积累,未必能达到我们想见的结果。就象我爬泰山,虽然一直都知道我不可能爬到峰顶,但是,我仍然可以保留自己对峰顶的渴望。很多时候,过程就是一种快乐。
所以,犹豫了一阵,还是继续这个贴了。百度高人实在数不胜数,而千秋对高人,一向是仰之弥高,发贴愈多的,嘿嘿。而我,偏偏很不幸染上了千秋的这个毛病。我们这里的人挖苦一个人,常说“半瓶醋”,意思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我觉得我根本连半瓶都没有,只一个瓶底有点水,还分到了好多瓶里,为了多些响声出来,每个瓶子里还放了好多石子,每天这里那里晃啊晃的。。。

这贴,还有心吧的其他贴,如果有幸被高人看到,希望高人能不吝赐教,使我辈能增广见闻,则此贴目的可达,有限之身,也不致营役而终。 


1楼2005-06-25 18:03回复
    苏轼(1037—1101),少时教育良好,21岁及第,得到欧阳修的赏识,父子三人名噪京师,时称三苏。他成长的那个年代,一方面是“百年无事”,文化艺术经济有极大的发展,被陈寅恪称之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另一方面,又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苏轼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认同改革。可是他又不同于王安石的变法激进派,这样就同时不被新旧党所喜了,不论新党还是旧党上台,他的仕途都不可能不坎坷。
    在新法推行过程中,他又看到了变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民间疾苦不可能无动于衷。这样他的文人毛病就出来了——手痒了,写诗,于是被构陷下御史台狱,是谓“乌台诗案”。从元丰二年(1079)七月被押,到年底始释放,次年被贬黄州,至元丰七(1084)年始回。
    这个时期,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黄州时期,是他创作最多,成就极大的时期。他作了《易传》九卷,作《论语说》五卷,还写了诗、词、赋、散文及信札等六百余篇。前后赤壁和卜算子念奴娇等等很多著名的作品,就写在这个时期。


    3楼2005-06-25 20:57
    回复
      • 222.181.88.*
      我狂醋,居然不在家里发,这么重要的资料


      4楼2005-06-25 21:30
      回复
        。。。。。。。。。
        这里就是家。楼上的你真厉害,吃醋都吃到家里来了。。
        偶这段时间正在奇怪,怎么家里的醋少的厉害?~


        5楼2005-06-25 21:57
        回复
          • 60.0.125.*
          居然能让千秋这样一直四平八稳的同志狂醋,呵呵,我发现自己的道行越来越大了哎,:).......


          6楼2005-06-25 22:30
          回复
            团练副使, 职责是招集地方壮丁进行军事训练,相当于现在的自卫队副队长,在那时已经是一个虚职了。而且,苏轼这个团练副使,还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几近流放,实际上是被监管的犯官了。
            最初他住在黄州城东南的定惠院,那是一间破庙。不久又迁居到黄州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在这里建有南堂。后来老友马正卿又为他请得城东过去的营防废地数十亩,躬耕自食,这才解决了他的民生问题。这里就是著名的“东坡”,居士之名,即从此来;然后又修了房子“雪堂”。
            他的官既是虚职,又没有公事可办,而地方上因他的文名而有敬仰之心,根本就没有限制他的自由。闲来无事,苏先生就四处出游,大量游记于是出笼了。


            8楼2005-06-25 23:05
            回复
              这个时期,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时期,但却是他文学上的丰收时期。在这之前,苏辙他们两兄弟的文章还不相上下,这之后,“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在思想上,转变也是极大的,一方面他还是渴望有所作为,没有放弃儒家经世济民思想,另一方面在沉重的现实中,又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愤世疾俗与逍遥山水,不甘妥协又淡薄名利胸怀旷达,奇妙的混合在一起,这样的苏轼,是独一无二的。


              10楼2005-06-25 23:32
              回复
                • 222.181.86.*
                卜算子·寓居

                接丝雨“最初他住在黄州城东南的定惠院,那是一间破庙。”苏轼有一首词单道寓居定惠院之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1080年的事,也许这时他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所以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感概。而在两年之后,就已经习以为常,“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11楼2005-06-25 23:59
                回复
                  • 60.0.125.*
                  就知道你一定会贴这个的,呵呵。

                  对“没有反映过来”这句,不很认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人生中满是残缺和坎坷,"独往来"、"缥缈",生命又是孤独、漂泊无依的,"有恨无人省"很有点无奈,“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却依然坚守着清高,不肯与流俗合污。没有反映过来,何来此语?

                  对这首空灵高远之作,黄庭坚曾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极虚极活,极沉极郁,若远若近,可喻不可喻"。


                  12楼2005-06-26 15:21
                  回复
                    • 218.11.15.*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盘脉呈露,如老项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沦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聚*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参寥”是一位诗僧,苏轼在黄州的朋友。
                    海棠在那时是名贵之花,这株海棠生在野草乱石间,不因环境的艰难而稍改其香色,被苏轼引为患难知己,作品中屡有提及,这个问题以后再细说。
                    这篇游记更多的是明清小品文的味道。按时间顺序,随兴而游,随兴而记,见景色人情,更见胸怀人格。


                    13楼2005-06-26 16:04
                    回复
                      • 218.11.15.*
                      苏轼在定惠院,与海常禅师交相往来,海常禅师特意在寺院内为其建造寓所,名为"啸轩"。
                      元佑六年(1091),苏东坡官至杭州,常往来于苏杭两地。听说苏州亦有一定慧禅院,黄州旧景又浮眼前,于是只身往探,并拜谒了颙禅师。颙禅师得知苏东坡与定慧寺的这段前缘后,便在苏州定慧禅院为他修造居所,仍名为啸轩。

                      苏轼在当时的人文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14楼2005-06-26 16:08
                      回复
                        • 218.11.15.*
                        幽人无事不出门, 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 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 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 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 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过, 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 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 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 醉里狂言醒可怕。 
                        闭门谢客对妻子, 倒冠落佩从嘲骂。 


                        初到黄州的苏轼,本是犯官,和人互相回避,整天闭门谢客,饮酒浇愁。
                        心里还是着急的,“但恐欢意年年谢”,应是从“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出。


                        15楼2005-06-26 16:15
                        回复
                          • 218.11.15.*
                          去年花落在徐州, 对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黄州见花发, 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 馀年似酒那禁泻。 
                          忆昔扁舟泝巴峡, 落帆樊口高桅亚。 
                          长江衮衮空自流, 自发纷纷宁少借。 
                          竟无五亩继沮弱, 空有千篇凌鲍谢。 
                          至今归计负云山, 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 老境安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 忧患已空犹梦怕。 
                          穿花踏月饮村酒, 免使醉归官长骂。 

                          “空有千篇凌鲍谢”,和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不同,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内心圆融通达,所以他不可能有李白的那种激情。
                          “免使醉归官长骂”有点苦涩,可见自由不见境上,乃在心中。


                          16楼2005-06-26 16:25
                          回复
                            • 218.11.15.*
                            江城地瘴蕃草木, 只有名花苦有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 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 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 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 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 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 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 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 柱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 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 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 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 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 雪落纷纷那忍触! 

                            “只有名花苦有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 桃李满山总粗俗”,士穷乃见节义,清高之态,和“拣尽寒枝不肯栖”有点不同了。
                            “也知造物有深意, 故遣佳人在空谷”,能做如是想,才是苏轼!


                            17楼2005-06-26 16:31
                            回复
                              • 218.11.15.*
                              元丰3年(1080)2月1日到达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有点自我解嘲,有点自我安慰,还有点牢骚。
                              很见性格的可爱


                              18楼2005-06-26 16: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