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事业群在杭州举行的“C2B定制研讨峰会”上对外宣布,启动C2B(消费者驱动)战略,推出大规模定制产品平台--聚定制,将在家电、家居、旅游、电信等行业发力,未来通过聚定制平台将更有效聚合需求,消费者将能购买到个性化的高性价比商品。 同步公布的2012年聚划算团购数据显示,其全年交易额达到了207.5亿,是2011年的2.03倍,依然占据团购行业半壁江山,日客户访问峰值突破1600万,日均客户访问(日均UV)达 800万。 聚定制瞄准大规模定制 “预计在2013年实现50亿定制商品,” 聚划算事业群总裁张宇在会议上表示,“实际上C2B并不排斥共性需求,而且相当一部分产品还会以标准化的形态流转,需求以集中采购的方式呈现。” 根据聚定制规则,其应用场景主要是品牌商品预售和新品定制。品牌商品预售,通过前期数据分析或调研,提前定制成品或半成品来销售,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发货,通过降低库存,让消费者拿到更高性价比的东西;而新品定制,提供模块化的纬度供销费者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然后根据成本安排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去年9月聚划算联合海尔统帅电器发起“双节买彩电,定制最划算”活动,8天内有100万网友投票,通过对六项定制点,电视尺寸、边框、清晰度、能耗、色彩、接口进行投票,随后根据投票结果安排生产和定制预约。 与传统工业“蒙眼式设计,赌博式生产,压货于渠道”的低效率的产销互动模式相比,聚定制模式,库存和价格更低。通过触到了100万个用户,来参与产品的定义、设计,由此挖掘出10万用户有一个基本的共性需求,然后为这些用户生产10万件产品。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产品已经是个性化了,而对厂家而言,生产的却仍然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分析认为,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更大限度的聚集消费者需求,从而影响到厂家和供应链,实现高个性化和低价格。 网聚2000万消费者需求 根据聚划算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有2000多万名消费者在聚划算上购买过生活服务及商品,他们访问和购买的频率很高,聚划算的日购买用户峰值曾达到达到527万,这和聚划算每日精选高性价比的有限商品和服务,高度聚合消费者需求不无关系。 事实上,随着商品服务的极大丰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持续增长,在服装、旅游、家电、家居等行业尤其明显。包括美的集团、开元旅业等知名企业高层在C2B定制研讨峰会上均表示,目前非常重要的战略课题是如何聚合互联网碎片化的需求,真正从消费流通领域里面进入到生产制造。 张宇表示:“在去年聚划算与海尔等厂商一起进行了很多C2B定制的探索,未来将提供在基于互联网的、可展开大规模实时协作的供应链平台,完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日前,在聚划算与海尔推出的家电定制活动中,没有五折,却引发了超过一百万网友的关注与追捧, 14款家用电器成交突破6750万元,预定超过4.2万台,海尔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发货。 在聚划算“定制更划算”活动中,网友在12月14日-17日预付定金,18日以团购方式定制家电,采取购买人越多价格越便宜,充分展示了草根网友聚合起来的力量。在18日10点开团的,仅15分钟内便成交超过6000台,交易额达1000万元,截至24日8点活动结束,累计成交突破6750万元,超过4.2万台。 通过网聚草根网友的力量,海尔收集消费者需求,定制预约,随后安排生产和发货,受百万网友追捧;通过设计师商品投票调研,随后安排团购,一周时间聚出40万件个性化Super T恤;通过消费者需求模块化定制生产的方式,芝华仕沙发3天成交12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