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乳制品持续增长 2011年,我国各类乳制品进口总量已超过98万吨。2012年1—8月,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84.4万吨,金额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6.2%。 这说明我国对于进口乳制品尤其是进口奶粉的需求量仍在扩大,而且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这种情况仍会延续。专家分析,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新生儿数量逐年提高,婴幼儿乳制品需求量增大;其次,消费能力提升,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中高端人群开始选择国外乳制品;第三,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频见报端,而国外乳制品借机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10月10日, “2012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博览会暨健康与营养食品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介绍,约有来自中国、新西兰、瑞士、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韩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涵盖乳制品原料、加工、贸易、经销、零售等各个环节,展品范围以乳品终端产品为主,包括奶粉、液态乳和含乳类食品、配方原料及少量的食品添加剂等。 洋奶粉进市场均需登记备案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消费者在奶粉消费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盲目追求“洋品牌”,甚至是无中文标识的进口货。此类产品根本就没有受到进出口国的监管,产品成分也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儿童使用,因此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都无从保证。二是非理性地认为贵就一定意味着产品品质好。 据了解,我国对奶粉等大宗农产品实施进口自动登记制度。自2009年8月1日起,包括奶粉在内的所有进口乳品均须登记备案。目前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备案的进口奶粉代理商已有700多家。也就是说,只要是正规进口的奶粉,在商会均有身份备案,检验检疫部门也将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确保安全。而未经正规备案的洋奶粉,其身份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目前,进口乳制品以正规方式进入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料、技术、生产线、装罐等都在国外进行,罐装封存好后直接进口。第二种是在中国有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技术等,在国内工厂罐装出售。一般来说,商场、超市出售的进口产品来源会比较清晰。 普及健康知识引导正确消费 鉴于许多消费者在奶粉消费方面存在误区,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自2011年开始,通过举办国际乳制品博览会暨健康与营养食品展览会,探讨行业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介绍分享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认知国内外乳制品的平台,培训消费者正确饮用奶制品。在今年的博览会上,就安排了“乳之道”乳品营养知识大讲堂。主办方邀请了国际乳制品知名企业、健康医疗专家,普及乳制品营养健康知识,教授乳品鉴别方法,引导正确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