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所谓的“编译”故弄玄虚且不知所云,不值得去说它。这里想提一下的是漫姐和paros的表述,显然两位的思考都沾到了问题的边儿,至少追问的思路是对的,而且也都上了路。漫姐说“无”也“在”,这当然没问题,但是大致想一下,里头概念还是成疑——怎么来理解这个“在”,或者说,除了语义学的理解,还能从哪个层面来展开讨论?海德格尔也没把这个问题说明白,所以他后来就开始跳大神,把Das sein写成古高地德语Seyn。然后再让这个“存有”seyn本质现身(Wesen)出来,成其大道——Ereignis。Ereignis也成问题,忙坏了中文译家,张祥龙翻译成“自身的缘构式发生”,孙周兴译为“本有”和“大道”,此外还有“本在”,甚至从中文古典中掇取的“庸”、“诚”作为译名。倒是最近出版的英文译本直截了当,就将之翻译为the event。
说了这么多无关宏旨的翻译问题,无非就是想说,“真理”与其是一个范畴上最高的存在物,毋宁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事件——the event。至于究竟是什么事件,这就“应如是住”了——the。
所以在这里必须附上一段对真理词源的考察。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进行认识的方式是科学的(epistemonikon)方式,对于始点变化的存在者,揭示真理的方式是筹划的(logistikon)方式。
海德格尔的考察值得详说,他认为希腊语“真理”一词a-letheia的前缀a-具有否定意义,a-是去除,letheia是遮蔽,Aletheuein(揭示真理)意即揭开,去掉遮蔽(Aufdeckendsein),所以揭示真理的过程就是去除遮蔽的过程。他认为,在希腊,世界一般地被看作是首先处于被遮蔽状态,认识世界就是将世界从遮蔽和覆盖中带出来。在海德格尔看来,希腊人以剥夺的方式定义真理(a-letheia)并非偶然,因为人在日常中被无知遮蔽,也被各种意见和信念所遮蔽。事物的可能性不是简单给出的,而是需要人去将这个可能性揭示出来,即,去解蔽,去揭示出存在者的这个存在状态,并且保存其真实性,这是需要人承担的一项任务。所以他说,解蔽是此在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是解蔽着的存在。注意,他说的是“解蔽着”而非解蔽,解蔽着是一种“去蔽化”,是一个事件、过程。在海德格尔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灵魂揭示真理(aletheuei he psyche),指示出了此在作为解蔽的存在的源始现象,这句话无异于是说,只要存在者被遭遇,真理就是存在者的特征。这也就是说,揭示真理是此在的一项特别的任务。
paros说真理就是世界,这个提法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这里说的真理,只能是“真理化”——世界是真理化的。换言之,世界让真理成形。这里强调的是赋形活动——让某某成形,让某某成之为我们观念中的形态。让某某如其所是的那样显现出来,谓之去蔽。但我们的观念往往在去蔽的同时对本源又加以遮蔽,所以去蔽往往是以一种遮蔽取代另一种遮蔽的徒劳罢了。这里涉及到了转本于本有的大道之思,不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