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哀婉缠绵的闺怨诗
曹丕为后世所传唱的,多为闺怨诗。这些闺怨诗里有一种诉不完的凄婉哀怨之情,这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建安风骨”大都乃阳刚之美、劲健之美,而魏文帝的诗歌却偏有女子的阴柔细腻之美忧伤之美。
他的闺怨诗特点有如下几条:
①.音韵极佳。
读一首诗的时候,最先吸引我们的,一定不是华丽的词藻和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而是朗朗上口的音质。而这也是古曲不同于唐诗宋词的一大特点:音韵极佳。
曹丕的思妇诗所流露的阴柔之美常常用绵长的音韵来表现,因而产生了“八音克谐”这一说法。意思就是,诗歌咏唱,需“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国语》),如此才可以达到诗歌不同于赋的美——音韵之美。故王夫之评价“倾情,倾度,倾声,倾色,古之无两。”(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 卷一》)
例如他的《燕歌行》一诗,这是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平调曲》,描写的大致是一个女子在秋夜思念客游他方的丈夫的形象。如:“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曹丕虽贵为君王,却大胆的使用女子才会使用的哀怨的词语。例如“茕茕”这种双音节词语,加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哀怨之感。体现出少妇对丈夫的思念可谓“情切切,意绵绵”,淋漓尽致。“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一句描绘的是思妇派遣伤悲的做法:弹琴,作诗。清代的吴淇如此评价这一句:“其音节极短,长讴曼咏,不能逐焉。”(清 吴淇)
这首诗正好应了古曲淳朴的美,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表现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达到了美妙和谐、悦耳动听,神人以合的理想境界。
②情感细腻
曹丕虽纵笔写一己之情,但情感的抒发很有节制,不使泛滥。例如“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曹丕《清河作》)
曹丕诗中所描写的这位思妇 思妇本来已经悲不自胜,难以掩抑自己的愁思,如果放任诗歌这样发展下去,会让人产生造作的感觉。而曹丕巧妙的运用了“新安伤所念,但愿恩情深”,将深沉的哀思淡化。这种淡化不仅没有减少诗歌的魅力,反而增添了其浓度,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发于情而止于礼义”的绝佳注脚。再比如曹丕的《燕歌行》,诗歌体现出作者的感跌宕起伏,意脉若断实连,与微小的细节之中描绘出思妇的“悲不自胜”。如:“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少妇思念丈夫,丈夫又何尝不思念故乡和故乡的人呢?在少妇想来,她认为在此时此刻,天涯那头的丈夫也在思念着自己,挂念着自己最近过的好不好。诗中隐约透露了妻子小女人的心思和对丈夫的担心,一个真实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现实中女子也许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写进是个当中,不正是增添了诗歌的几分真实性吗?
③情思无邪
曹丕作诗大都情思纯正,没有**浪奔之词。如《燕歌行》一诗,刘履称:“忧来而不感忘,微吟而不能长,则可见其情义之正,词气之柔”。曹丕十分喜欢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这似乎是曹家父子的传统。但曹操将《诗经》中的句子化来是表达自己雄心霸业的,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诗经》本身的含义,也使《诗经》本身的美不复存在了。(这里吾辈也有不同意见,可以去听一下摇滚版的大糙嗓子翻唱的邓丽君)而曹丕则不然,他看中的是《诗经》中感情的纯,感情的真,感情的细腻,毫无杂念。于是,他的诗也借着化用来的词句,显出爱情的干净,可谓是“情思无邪”。而这种纯粹的爱,无论是在加下来的朝代中还是现在,都是人们所缺乏的。
诗是人情感奔突的出口,是人幽怨情愁的寄托。一首好诗需要感情来充实,尤其是真情实感,虚情假意永远与诗无缘,它是一个具有灵性的生灵。曹丕的诗歌正具有这种感情直率纯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