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寨
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北邻宽城、青龙两县,东接迁安市,南临大秦铁路和三抚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544亩,林地134280亩。辖29个行政村,9608户,共31029人。2003年底,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64124万元,纯收入14673 万元;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27455万元,利税67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18 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100万元;完成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690元。
人文历史
据载:古时南太平山有马西雨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杨从巨为山寨王,该村在山涧,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另有说法曰:汉代华佗、唐代孙思邈等名医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减少了疾病流行。因此,这里病死的人少于其他任何地方,故取名太平寨。后人为纪念几代名医,自唐代起建起了药王庙。传说孙思邈逝世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故届时人们自发前来祭奠,以示怀念。1994年,一村对药王庙进行全新修缮后,每年前来祭奠人数达万人以上。
特色产业
太平寨镇立足山场广阔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2003年,投资近400万元实施了南大门万亩荒山开发工程,完成围山转整地7000亩,修路29公里,栽植各种果树50万株,修建集雨水窖300个,形成了以板栗、金太阳杏、爱宕梨为主的特色果品产区。现全镇有板栗树101万株,常年板栗产量100万公斤;在该镇大岭寨、城自岭、擦岩子一线长城脚下石灰岩带上,特产安梨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中大岭寨安梨以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口闻名于京、津、唐地区。该村原有安梨树3万株,常年果品产量20万公斤。秋季安梨未下树,采购者已至。2003年,又投资4万元,新规划了600亩安梨基地,栽植安梨苗3.6万株;以南刘古庄、黄土岭为中心,辐射南片10村形成了30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以楼房峪为龙头,带动东辛庄、太四村等村形成了800亩的药材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以铁矿、石灰石为主,已探明的铁矿储量2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200万吨,形成了铁矿采矿、铁选、烧结、炼铁一条龙生产,目前全镇共有大小矿点近100个,选厂50家,年产铁矿石100万吨,铁精粉50万吨;为开发石灰石资源,该镇谋划了30万吨水泥厂项目,正在广泛招商。
旅游资源
太平寨镇旅游业前景广阔,资源丰富,有蜿蜒起伏的古长城遗址,有明代的古砖窑、古灰窑遗址,有传说中韩湘子读书成仙的攻书台,更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36.7亿年前的麻砾岩。1978年,联合国地质科学研究会通过卫星对地球物理探测,在太平寨的西山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太古代紫苏斜长麻砾岩,距今已有36.7亿年。一时间,太平寨便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许多科学家、诗人、画家和海外人士到此一睹古岩风采。2003年,该镇请市老促会领导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踏查,并进行了旅游开发策划和旅游特色产品设计,其中古岩制作的工艺品样品深受人们喜爱,非常抢手。今年,该镇已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列入重点工作。
社会事业
太平寨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镇内现有3处集贸市场,大型超市一处,商场、商店近百家,有中小学20所,高标准四层太阳能式教学楼一座。2002年,投资70万元修通了省政府确定的长城旅游路太平寨至金厂峪段13.3公里水泥路,投资150万元新建了三层镇政府办公楼,投资120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四层办公楼;2003年,投资50万元修通了长城旅游路龙辛庄至兰城沟段6.5公里水泥路,投资30万元,完成了镇敬老院翻建工程,使敬老院顺利通过了省甲级验收,重新对小城镇进行了规划,并请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了占地408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今年已将落实城镇规划、建设中心广场、修通清河桥至太平寨6公里路作为重点工作。该镇还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办公室,真心实意为外来投资者和个体业主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服务。
项目建设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有时之士到此投资办厂,仅2003年,就有唐山市远大公司投资 480 万元,占地 40 亩的 30 万吨铁精粉精选厂、北京市海淀区客商投资 130 万元,日处理铁精粉 150 吨的龙辉烧结厂、迁西赵卫中投资 127 万元、日产高钙灰 150 吨的鑫民高钙灰厂三家外地企业落户该镇。今年,迁安客商段林铁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年产焦碳40万吨的焦化厂正在黄土岭村建设之中,年内完成一期工程。
开放的太平寨镇人民,决心以县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发展再提速”活动为契机,以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此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北邻宽城、青龙两县,东接迁安市,南临大秦铁路和三抚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544亩,林地134280亩。辖29个行政村,9608户,共31029人。2003年底,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64124万元,纯收入14673 万元;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27455万元,利税67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18 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100万元;完成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690元。
人文历史
据载:古时南太平山有马西雨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杨从巨为山寨王,该村在山涧,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另有说法曰:汉代华佗、唐代孙思邈等名医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减少了疾病流行。因此,这里病死的人少于其他任何地方,故取名太平寨。后人为纪念几代名医,自唐代起建起了药王庙。传说孙思邈逝世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故届时人们自发前来祭奠,以示怀念。1994年,一村对药王庙进行全新修缮后,每年前来祭奠人数达万人以上。
特色产业
太平寨镇立足山场广阔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2003年,投资近400万元实施了南大门万亩荒山开发工程,完成围山转整地7000亩,修路29公里,栽植各种果树50万株,修建集雨水窖300个,形成了以板栗、金太阳杏、爱宕梨为主的特色果品产区。现全镇有板栗树101万株,常年板栗产量100万公斤;在该镇大岭寨、城自岭、擦岩子一线长城脚下石灰岩带上,特产安梨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中大岭寨安梨以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口闻名于京、津、唐地区。该村原有安梨树3万株,常年果品产量20万公斤。秋季安梨未下树,采购者已至。2003年,又投资4万元,新规划了600亩安梨基地,栽植安梨苗3.6万株;以南刘古庄、黄土岭为中心,辐射南片10村形成了30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以楼房峪为龙头,带动东辛庄、太四村等村形成了800亩的药材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以铁矿、石灰石为主,已探明的铁矿储量2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200万吨,形成了铁矿采矿、铁选、烧结、炼铁一条龙生产,目前全镇共有大小矿点近100个,选厂50家,年产铁矿石100万吨,铁精粉50万吨;为开发石灰石资源,该镇谋划了30万吨水泥厂项目,正在广泛招商。
旅游资源
太平寨镇旅游业前景广阔,资源丰富,有蜿蜒起伏的古长城遗址,有明代的古砖窑、古灰窑遗址,有传说中韩湘子读书成仙的攻书台,更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36.7亿年前的麻砾岩。1978年,联合国地质科学研究会通过卫星对地球物理探测,在太平寨的西山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太古代紫苏斜长麻砾岩,距今已有36.7亿年。一时间,太平寨便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许多科学家、诗人、画家和海外人士到此一睹古岩风采。2003年,该镇请市老促会领导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踏查,并进行了旅游开发策划和旅游特色产品设计,其中古岩制作的工艺品样品深受人们喜爱,非常抢手。今年,该镇已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列入重点工作。
社会事业
太平寨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镇内现有3处集贸市场,大型超市一处,商场、商店近百家,有中小学20所,高标准四层太阳能式教学楼一座。2002年,投资70万元修通了省政府确定的长城旅游路太平寨至金厂峪段13.3公里水泥路,投资150万元新建了三层镇政府办公楼,投资120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四层办公楼;2003年,投资50万元修通了长城旅游路龙辛庄至兰城沟段6.5公里水泥路,投资30万元,完成了镇敬老院翻建工程,使敬老院顺利通过了省甲级验收,重新对小城镇进行了规划,并请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了占地408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今年已将落实城镇规划、建设中心广场、修通清河桥至太平寨6公里路作为重点工作。该镇还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办公室,真心实意为外来投资者和个体业主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服务。
项目建设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有时之士到此投资办厂,仅2003年,就有唐山市远大公司投资 480 万元,占地 40 亩的 30 万吨铁精粉精选厂、北京市海淀区客商投资 130 万元,日处理铁精粉 150 吨的龙辉烧结厂、迁西赵卫中投资 127 万元、日产高钙灰 150 吨的鑫民高钙灰厂三家外地企业落户该镇。今年,迁安客商段林铁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年产焦碳40万吨的焦化厂正在黄土岭村建设之中,年内完成一期工程。
开放的太平寨镇人民,决心以县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发展再提速”活动为契机,以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此旅游观光,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