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11》曝片名更换引发内讧
王小帅态度坚决拒绝更换 “大不了不在国内上映”
距离王小帅新作《我11》上映还有一个月时间,而这一个月也是见证第六代导演集体崛起的月份,宁浩《黄金大劫案》、杨树鹏《匹夫》、管虎的《杀生》等都纷纷试水5月档。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局势,王小帅不显怯弱反而希望票房能够顺利破亿。近日,有媒体传出,王小帅和宣传方围绕《我11》片名产生了严重分歧,而主演闫妮、乔任梁则力挺导演的说法。
斥“我11”片名不知所云
王小帅和宣传方的分歧在临近影片上映时爆发了,宣传方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还是其他几位同时期导演的作品,从名称上看都颇具为具体,充满商业品相。唯独《我11》单从片名上看让人费解,猜测不出影片的内容。”因此他建议将片名改为《那年我11岁》,或者《孤胆童年》,至少看起来“不那么文绉绉的”。
而网络上对于《我11》的议论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宣传方的意见,微博网友众云说,“这个名字看上去有点不知所云,不够霸气,即使是英文名11 FLOWERS也让人云里雾里的。让观众看不懂,难道就是艺术导演乐意做的事情吗”。甚至有不少网友调侃说,初看《我11》,还以为是《我Ⅱ》,“确实名字够2的”。
王小帅澄清“我11”来由
面对争议,王小帅在接受采访时显得无奈但仍持保留意见。“其实我在拍《青红》时就考虑过把它起名叫《我19》,因为这部电影大部分是主人公19岁时的回忆。而这部《我11》是我的自传式电影,表现的是我11岁童年时发生的故事,所以就叫《我11》,也算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一向豪爽的王小帅也坦言,“宣传方确实有商量过是否换一个比较商业化点的名字,比较利于推广,当时我就说,好片名起的是敲门砖的作用,而观众要看的最终仍是拆掉包装之后的东西,《我11》拍的是我11岁时经历的意外事件,非常怀旧、充满温情但又‘惊悚’刺激,相信每个人有过童年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其靠片名来忽悠,不如多花点力气放在用心拍电影上。”
同时,王小帅也表示,作为电影人就该有自己的态度,不应过多为商业妥协让步,“《我11》片名虽然简单,但和内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如果纯粹是为了商业考虑,我会赞同改成《11岁惊魂计》或者《孤胆童年》,也许会讨好一部分观众,但那已经不是王小帅的电影了”。同时,他还调侃到,倘若宣传方一味要求更换片名的话,“大不了不在国内上映了”。
闫妮、乔任梁力挺王小帅
面对改名风波,主演闫妮表示,“当初王导告诉我让我去演一个11岁孩子的母亲,还是位70年代的女工,我又惊又喜。这是一部特别有新意的影片,对我来说也是挑战最大的一部影片。我相信王导起名《我11》是有他个人的想法,真正的好电影不需要靠片名来博取眼球”。
而另一主演乔任梁也在第一时间回应说,“《我11》忠实于王导的想法,上口、传神,特别是上映日期又是5月11日,刚好取了个谐音,这样一举两得的好名字为什么还要换”?
《我11》的片名之争还没定论,却引发了关于电影名称的讨论。就在宣传方认为《我11》片名“不给力”、“不够激情”的同时,王小帅及众主演也积极为《我11》撑腰,驳斥了“电影不卖座,都是文艺片名惹的祸”的论断。希望《我11》言简意赅的三个字能够给大家带去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