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老又把鄙人扯进这吴语世界了。首先,吴协拼音所有的舌面音均需加上介音i,本身这些舌面音均是拼细音的,部分撮口y也归于i,这点鄙人并不能苟同,yɔʔ,y,yoŋ,yeʔ,yŋ...etc.从节省字符的角度讲可以理解,另外,i可以作为舌面音的标志,而为苏州无锡等老派音系的翘舌tʂ等留有选择使用空间空间,比如shau。。。etc。其实在非尖团地区,舌音的出现都是互补的,我认为可以作为条件变体处理,类似于闽拼的效果,节省了总体的音位数量,而更为紧凑。
对于yieu,nyiu,既然ieu,iu既然作为一个整体,何必效仿与于汉语拼音方案,使wy作为零声母的起头,而省去i,u呢?如何你硬要说省略字符,那我没法。
而且本人是不提倡y=ri,w=ru此类的,此类完全可以作为浊化的零声母来处理,喻母的实质类似于匣母,而w是什么母,天知道。
另外对于,出现断意的障碍,可以参见汉语拼音方案的’,如pi’ao,这点我是认同的。
其实吴协内部有分歧,详见吴音小字典,对于yieu,nyiu,苏南上海不省i,浙东是省掉的,而苏州话的编辑者似乎特别喜欢喉音,而不使用y和w,几乎所有匣母,喻母字全部归于gh,请abc先生看看清爽。对于,拉丁版的tz,ts,x,r,标法的整齐性欠佳。如果abc生喜欢和各种印欧语接轨,我无话说,难道学习者在学的时候要懂印欧诸语,还是为将来学印欧诸语打基础,你各取一点的做法只会让拉丁式变得不伦不类,既然有ipa,何不用之,更近于ipa不是一种internationale?是故,鄙人认同于ts,tsh,如果硬要拿多一个h字符累赘说事,信息时代,何累之有?更何况你ptk组均采用了h表送气,唯独这组舌音没有,又是不够整体化的。
至于是不是存在送气清擦音,我想国际音标表,以及各个县志有答案里有答案,某些语言没有,不一定the languages of humans being里全没有,更何况我们讨论的是汉藏语系,而非印欧语,难道英语里没有不送气清,就表示此音不存在于世?
And,abc生认为ths而非tsh,其实ts,dz均为连缀的复合音位,ʰ当然是存在的。
满眼的h从何讲起,貌似h开头的晓组字不是最多吧,按照你-q表入声,其实q这个字母在许多印欧语里不常用的吧,喜欢附会与印欧语的abc生,此处恐怕是个疏漏哉!有些西语多作为外来字母,而拼写外来词,某些甚至没有。